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国家是两种原则和结构的融合:民族与国家,二者之间往往存在张力与冲突。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和宪法爱国主义提出了各自的民族认同建构理论:民族主义主张在族群传统基础上以政治方式构建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政治形态,并以此来规避或调和民族与族群冲突。自由民族主义主张以自由价值为基础的文化认同来调和民族与族群冲突。宪法爱国主义试图通过宪法、政治体系、民主程序和政治文化建构一种更为弱化的民族(公民)认同来调和二者冲突。  相似文献   

2.
吕冰  王忠梓 《理论学刊》2006,(5):117-120
中国文学先天“文以载道”的功利性和近现代特殊的历史机缘让文学与民族主义联姻,成就了“刺激—反应”式的文化民族主义,并成为当下一种颇有影响力的潜在的社会思潮。20世纪90年代,在历史使命的驱使下,中国的思想家与作家们在写作过程中或多或少都留下了文化民族主义的印痕,其中,既有讲求保守的文化保守主义,也有颇带激进色彩的文化民族主义,二者相互交映,成为文坛上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尽管在美国国内很少有人使用民族主义这个概念,或称之为一种爱国主义,但是它却事实存在。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自美国建国以来一直影响着它的对外政策。在美对华政策上,这种民族主义是造成“中国威胁论”和遏制中国战略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观点声称,西方文化已经进入了死胡同,资本理性和科技理性已经走向末路.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要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前孔子”中去寻找出路.然而,当今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事实提醒我们,文化民族主义要想达到民族文化自觉,必须在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的大背景下,积极引导文化民族主义自觉发展,避免保守和激进,使其与民族文化自觉方向一致,继承民族传统的同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民族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民族主义是困扰当今世界的一种普遍性社会思潮,西方社会对其解释的思想维度始终是多元的。但无论视角如何,有一点却是一致性的,即民族主义只是近两个世纪以来的产物。民族主义兴起的“现代性”基础无疑是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但这并不构成解释民族主义基本元素——民族形成的唯一理由,因而有关民族自决、民族共同体、民族工业主义特征、民族文化性等等,都成为西方学者用来论证民族主义存在的原始资源,而这些正是中国相关理论所缺少的。故此,借他者之镜,照自身衣冠,或许有点意思。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作为自诞生之日起就内嵌着世界性传统观念的学科,面向世界性文化转型的中国人类学,可以说是面向一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格局。中国人类学起初明显带有“海外嫁接”的特色,照搬而来的西方人类学理论基础与中国具体语境相结合的实践中,诸多中国本土的文化特征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忽略与掩盖。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重新唤起一部分研究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视,其延续千年的开放性、包容性自在经验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具体转型实践,可作为建构中国人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第一块基石,进一步更可为世界性文化转型的观察和共建奠定基础。人类学的学科思路中蕴含着我者与他者的思维框架,由我者出发朝向异己的他者投射出遥远的目光,以他者之存在觉察和印证我者。因此,中国人类学是在一个世界大舞台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而有的一种自主性的自觉超越,是一种建立在超越民族主义之上的世界性意义的自主存在。  相似文献   

7.
尽管在美国国内很少有人使用民族主义这个概念,或称之为一种爱国主义,但是它却事实存在.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自美国建国以来一直影响着它的对外政策.在美对华政策上,这种民族主义是造成"中国威胁论"和遏制中国战略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9):34-35
因为国家、祖国和民族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关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同义词。然而近年来,一些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复活”情绪愈演愈烈,以致达到了“狭隘民族主义”的程度,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沟壑就逐渐扩大了。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在西方主要被看做一种政治单位与民族单位的同一性的诉求,既是一种文化类型,也是一种政治类型。民族主义或源于欧洲(欧洲学者),或源于美洲(个别美洲学者)。当代世界民族主义问题主要源于殖民历史及当代全球化。"民族自决"将随着殖民历史的终结而终结。  相似文献   

10.
火鑫  铭秀 《党员文摘》2003,(4):13-14
蒋介石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位极为复杂的重要人物。他一直与中国共产党作对,在逃往台湾后仍然顽固坚持“反共复国”方针,但他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民族主义立场。这与现在台湾那些图谋分裂祖国,制造“两个中国”或“一台一中”的跳梁小丑相比,是值得肯定的。毛泽东曾经对蒋介石的“一个中国”立场表示过赞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