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公"信仰作为一种俗神崇拜,在福建部分不发达村落中传衍多年,如中国众多民间信仰一样,是乡村民众重要的精神支柱,但在现代化背景下却逐渐走向没落甚至泯灭。本文试图揭示区域性民间信仰走向没落的内在原因,并对重构民众信仰世界重视农村基层宗教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的承接与地理的关联,在长期的移民、商贸等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榕台两地在宗教与民间信仰等社会关系、文化习俗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神缘联系。即两地宗教与民间信仰文化,已经深深植根于两岸民众的内心深处和日常生活中,成为两地民众文化交流、延续亲情的重要精神纽带。研究榕台两地宗教交往的成效、影响与特点,探索如何充分发挥福州宗教文化对台交流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发展闽台关系中,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3.
结合对浙江省湖州市普通民众信仰状况的调研情况,本文描述了当前民众对宗教概念的理解,论述了其宗教信仰状况和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民众信仰呈现的特点:信仰的缺失与功利化,信仰的多元化,信仰群体的年轻化、知识化与身份地位显著化,民间信仰盛行化。  相似文献   

4.
民间信仰是传统文化精神在民间的一种朴素表达。调查显示,民间信仰依然是我国普通民众最重要的信仰形态,是民间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一环。近来,民间信仰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复兴,但由于多种原因,民间信仰活动中的功利性、世俗性倾向也日益凸显。因此,当前应从建设民间精神家园的角度去认识和看待民间信仰问题,将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并找到其与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拓展民间信仰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以民间信仰抵御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境外宗教势力加紧对我国的渗透,但从其传入中国伊始,就遇到一个和中国民间信仰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受到排斥的问题,遇到一个如何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相融合的问题。我们要从政治的高度对待民间信仰问题,既不能等同于传统宗教,也不能等同于一般文化现象,更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封建迷信加以禁止。必须理顺其与社会的关系,使其吸收现代元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重新塑造我国民间信仰系统的形象,使其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与时俱进,继续发挥民间信仰抵御境外宗教势力渗透的内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当前伴随着社会转型,我国民间信仰再度出现复苏的现象,并表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民间信仰具有“社会安全阀”功能。但庞大的民间信仰群体同时也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应对与民间信仰相伴随的各种显性问题和潜在威胁,已经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古代立法权、司法权的行政化趋势,探究法律对民间信仰的态度.通过考察民间信仰与官方信仰缘起和规范作用的一致性,以及二者的形式冲突与实质冲突,论述法律对民间信仰宽容与钳制的两面态度.通过区分民间知识阶层与普通民众的信仰,揭示法律对前者宽猛并用,对后者推崇兼贬抑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加强民间信仰管理 引导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工作要按照中央部署,引导民间信仰的健康发展,规范民间信仰的管理,充分挖掘民间信仰中的积极因素,使之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信仰是当代中国比较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国人对无神论的认同与自身宗教信仰和宗教实践相矛盾、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严峻挑战、以佛教为代表的宗教信仰越来越广泛、民间信仰长盛不衰等现象,折射出当代中国信仰缺失、兼信以及"信"与"懂"之间矛盾等信仰问题,因此要加强信仰建设:学习与宣传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理性,加强信仰的价值性建设,继续保证信仰选择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社会转型时期,民间信仰再度出现繁荣复兴的现象,并表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民间信仰具有"社会安全阀"功能,但庞大的民间信仰群体同时也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巨大挑战。由于民间信仰具有自发性、松散性等特征,社会转型使其发展具有更多不确定性。在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信仰出现真空而公民意识却不断提高的转型社会背景下,如何应对与民间信仰相伴随的各种显性问题和潜在威胁,已经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宗教工作做出了部署。笔者结合民间信仰工作实践谈下观点。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民间信仰特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民间信仰是最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信仰现象,带有某种深刻的历史、民族、文化、政治渊源.它影响着我国社会特别是乡村下层社会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因此对民间宗教信仰的内涵、特点、影响进行综合考察,这对理解中国传统社会文化面貌尤其是理解中国乡村基层社会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民间信仰特性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福建出现了造神高潮。作为现存最早的福建方志之一,淳熙《三山志》对唐宋民间信仰现象有所记录。通过分析梳理有关记载,可以看出唐宋福建民间信仰的四个特点:外地神明传入、本地神明产生、制度化宗教与民间信仰的融合、官方的毁禁淫祠。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苍岩山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并非宗教场所,然而,随着民间宗教信仰活动的悄然复兴和迅猛发展,苍岩山已经成为一座具有浓郁民间信仰、宗教信仰色彩的圣山,华北地区广大农民群众每年春天苍岩山庙会期间,均登临此山以寄托各种宗教情感。苍岩山民间宗教信仰活动融佛教、道教、民间信仰、鬼神崇拜乃至红色崇拜于一炉,且香客云集、香火极盛,考察其民间信仰、宗教信仰活动情况,具有独特的标本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民间信仰再度出现繁荣复兴的现象,突出表现为信仰空间的扩大与构建。这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民间信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研究民间信仰不可绕过的核心问题,在对由信仰而产生的权力关系、行动实践与结构机制等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信仰空间再造这一“传统复兴”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呈现出互相妥协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中公私关系的结构性特征,使得宗教信仰方式具有私人性与公共性表达的双重性。其私人化的体现,仅只是因为公共化表达方式所需条件的不足而不得不局限于私人层面;而在宗教本身所包含的公共性层面则因制度支持的缺失,未能在公共领域中建构公共性的信仰方式。这就构成了欧洲社会中因为宗教的多元化所导致的那种私人化信仰方式的基本差异。民间信仰与基督教分别所具有的私人性、公共性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转换,表明了公私关系界定模糊的社会结构对于这两种信仰方式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妈祖文化是我国政府唯一认可的一种民间信仰,在我国沿海及台湾省,在东南亚、殴美等地区的国家中有众多的信徒。妈祖信徒把妈祖神祆看成是超人的力量,产生了类似宗教的信仰感情和情感反应,在遏制妈祖信徒行为失范、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妈祖文化在促进闽台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中已经产生并仍在继续产生着重要作用。但是,妈祖文化是唯心主义的道德文化,对社会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是民间信仰最为兴盛发达的地方,引导民间信仰与当前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成为当前客观存在的一大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首先需要明晰民间信仰存在哪些与当前社会相适应、不相适应的因素,适应性问题上分清实质与形式,正确看待福建民间信仰与当前社会相适应这一问题,然后积极引导福建民间信仰与当前社会相适应,使其发挥积极功能,减少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西左江流域民间文献所见佛道及民间信仰表现为儒释道杂存,且兼融土地庙等民间神灵。其发展历程存在佛教、道教所代表的"道统"与官府所代表的"政统"二者之离散与融合。佛道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受到官方的认可和推崇,确立其在地方社会的合法地位乃至权威,呈现出鲜明的政治色彩。二者的离散,使得其世俗化,并与当地民间信仰及民俗融合,演进为民间宗教。  相似文献   

20.
广西边境龙州县的民间信仰,汉族文化色彩鲜明,但是壮族文化依然浓重。外来民间信仰与地方民间信仰界线分明又共存共融,形成了具有国家认同的政治性、崇拜武将的军事性、崇拜财神的经济性及跨境民间信仰传播、多元文化交融的文化性等特点的边境文化。民间信仰是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地方信仰与外来信仰共存建构新的文化形态,二者共融又创造了新的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