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亚不是一个界定很明确的概念,"中亚"意味着什么,人们有各自的说法和认识.本文认为,论及现实中的中亚五国,意味着关于国际地缘政治竞争的当代分析;把中亚与高加索联系起来讨论,意味着对地缘经济前景的憧憬;而对"内亚"这个更大一点范围的研究,则体现对欧亚腹地文化底蕴的历史考察.关于"中亚"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考察,对于中国西部,特别是新疆的发展、稳定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李立凡 《西伯利亚研究》2004,31(2):19-23,33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原加盟共和国的纷纷独立,中亚在全球地缘政治和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中、俄、美三国与中亚均有利益关系,三国对中亚所持的政治态度及其地缘政治战略各有特点.在"9·11"事件后大三角关系在中亚的演变,使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具有显赫地位及影响力.在一定时期内,三国将在中亚地区以反恐合作为契机,以合作为动力,共创"三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颜色革命"后欧亚地区形势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卷原苏联欧亚地区的"颜色革命"对该地区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影响深远.最突出的表现是,它进一步改变了欧亚地区地缘政治版图及其区域分野,"后苏联空间"作为一个地缘政治整体正在被打破并被重新分割组合,独联体的前途和命运受到严峻挑战.而在中亚地区,"颜色革命"推动了大国关系的重新平衡.  相似文献   

4.
中亚的地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2001年九一一事件的发生,使冷战后中亚业已形成的以俄罗斯为主导的多元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美国以反恐战争为契机驻军中亚,并在中亚地缘政治格局中取代俄罗斯暂时占据优势地位。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未来发展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俄罗斯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并在中亚地缘政治格局中成为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急剧改变了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1991年的阿拉木图宣言,一方面结束了苏联的存在,一方面也给中亚旧地缘政治的历史发展阶段划上了句号.自此,中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亚各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区地缘政治关系转变的长期影响.但是,继承原苏联保持同阿富汗冲突地带的隔离政策仍将是中亚各国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6.
"古阿姆"集团是独联体框架内以乌克兰为首且横跨独联体三个地域(中亚、高加索、欧洲地区)的地区组织.该组织曾一度偃旗息鼓,但自独联体发生"颜色"革命以来,在美国的扶持下重整旗鼓,并于2006年5月23日更名为"民主和经济发展组织--古阿姆".该集团的重新崛起加速了独联体地区的地缘政治分化进程和经济非一体化进程,并催生俄罗斯新的独联体政策.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中亚因其独特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战略资源而重新成为大国争夺的"角斗场".为了抢占有利的战略地位、牟取中亚的地缘战略利益及丰富的战略资源,美国于2000年抛出了中亚战略.该战略以推进"中亚民主化"进程、能源争夺和军事介入等手段向中亚施加影响,从而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总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8.
超大型油田的发现、地缘政治的演化与国际石油市场高价位运行,使中亚-里海地区油气业的战略地位得以提升.有关国家在本地区既有激烈竞争,又必然要开展一些合作.外部力量在中亚-里海地区参与任何一个国家的油气业务,都只能在商业的基础上运营,无法垄断别国的油气资源.亚欧大陆中部的油气资源向东西两个方向分流、中亚-里海油气出口对象的多国化与油气外运管道的多向化,是一种历史趋势.海湾--中亚--东亚石油大陆桥已不仅是一种设想,而且是正在部分构建中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亚社会"俄罗斯化" 概念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影响未来中亚社会发展的诸多文化因素中,俄罗斯化因素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俄国(包括苏联)200多年的影响,使俄罗斯化因素同中亚社会原有的突厥-伊斯兰化文化形成突厥-伊斯兰-俄罗斯化文化.本文就中亚社会的"俄罗斯化"概念作一简要的理论探索.本文认为,"中亚的俄罗斯化过程",是中亚社会"被俄罗斯殖民的过程",也是中亚社会"被俄罗斯同化的过程",同时还是中亚社会"被纳入俄罗斯现代化同步发展轨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9·11”之后,美国为了抢占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重心和中亚丰富的能源,同时加强美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优势,对中亚战略进行了大幅调整。随着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日益扩大,地区内不确定因素增多,中亚局势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