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强 《传承》2011,(17):72-73,88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其科学思想尤为丰富。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其进化论的自然观、功用主义的科学价值观和经验主义的方法论等方面。严复接受过正统的西方教育,拥有系统的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背景,这使得他在中西文化比较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以及学习西方文化的方法与模式等方面比较了郭嵩焘与严复的中西文化观,认为二者的文化观既有相似之处,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相比较而言,郭嵩焘侧重于以传统文化为基点,来融会、贯通西方文化;而严复则侧重于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统,来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重构新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3.
论严复的经济伦理思想——以奢俭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国弱民穷的近代中国的严复,从东西方对奢俭不同态度的比较中揭露了中国传统黜奢崇俭观的保守性.在对中国传统"黜奢崇俭"伦理观和中国近代"黜俭崇奢"思潮的反思与批判中,严复提出了全新的奢俭观.严复的奢俭观不但在近代社会具有重要启蒙作用,在当代中国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观看严复主要译著、信札、家书以及严复用过的打字机,与录制有由严复作词的清朝国歌《巩金瓯》的八音盒“亲密接触”……1月5日,在福建省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配套活动之一“科学与爱国——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文物展”上,大量珍贵文物吸引了参会嘉宾的目光。“严复先生是从福州走出的思想大家,是‘闽都’近代的骄傲。我们今天隆重纪念严复,就是要更好地继承他‘开眼看世界,以笔醒山河’的思想和事业。”这次文物展的策展人和主讲者是福州市政协委员、严复翰墨馆馆长郑志宇,展品也均来自严复翰墨馆。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严复诞辰150周年。严复,近代著名的思想家、翻译家。他在阅读、引进、宣传西方著作的过程中,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尤其是经过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之后,逐步形成自己思维的内涵和特征。中国近现代学术肇始于严复翻译西方的学术名著,19世纪末,他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学说,使中国学术界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严复对卢梭思想之批判述评欧阳哲生辛亥革命时期,严复发表了《政治讲义》、《〈民约〉平议》等文,对卢梭的思想理论及其负面影响给予了批评。过去,一般论者均据此认定这是严复思想倒退的证据,忽视了严复这一思想的西学渊源。其实,卢梭不过是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西文化对科学发展影响比较詹扬扬.科学,作为人类文化中最独特的成就,为什么在近代西方获得了高度的发展,而在古老文明的中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这除了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化传统的制约作用.科学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总是在...  相似文献   

8.
严复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学术,提倡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运动肇因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冲突,因而中西文化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最基本课题。近代知识分子对“现代化”同题的认识无不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的。然而,近代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上的比较论争,却都不免非中即西的偏颇,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丁一维文化视角的思维误区,从而难以达到对中西文化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0.
干静枫  唐小云 《求索》2012,(8):194-19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哲学成为世界性的哲学倾向。在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西文化哲学的交流与碰撞在所难免,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促使了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进而相互融通。本文认为,中西文化哲学融通性建构途径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引入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其二是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其三是坚持"返本开新"的新儒家。  相似文献   

11.
郑伟  李玓 《传承》2014,(9):123-125
晚清时代,中国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救亡与变革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奋斗目标。严复曾长期留学英国,对西方的宪政思想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他的宪政观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进化论、天演世界观、自由与民主三个层面审视严复的渐进主义宪政观,有助于进一步阐述其思想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影响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严复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当时“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历史进程,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试图通过严复选译的《天演论》来探析其文化倾向、文化态度与目的、文化创造力以及《天演论》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早期海军留学生,严复是鸦片战争之后向中国系统介绍和研究西方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与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曾被时人誉为“哲学初祖“和“新道德”的启蒙者。严复对近代中国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了贡献,有人把他比作英国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一生从事经济学、伦理学和哲学的研究与著述的边沁(1748~1832),甚至说他是中国的边沁。应当说,自从有了严复,近代社会科学才在真正的意义上来到中国。中国的社会科学能够发展到今天,严复的启蒙和奠基之功是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道德价值取向的形成是围绕"义利"关系的争论展开的。义利问题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史的基本问题之一。处于国弱民穷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严复,为探求中国富强之路,对传统义利观的偏弊进行深刻反思。严复借用西方科学知识和道德观念对传统义利观进行改铸,提出了"两相为利"、"义利合"的思想。严复倡导的"开明自营"指引了义利观新转向,严复义利观的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蒙意义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哲学思维与东西方科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JosephNeedham,1900-1995雪是自马可·波罗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长期从事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功勋卓著。然而,由他的研究导出的李约瑟难题,即“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也成  相似文献   

16.
李儒斌 《求索》2011,(12):109-111
“实事求是”思想对当代中国产生了深刻影响,它的渊源可追溯至近代以来自严复,中经胡适,而影响到毛泽东的相关思潮。这股思潮有其特定的内容,从而,它的出现与内容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一个特定阶段的现象。本质上,它是中国在接受西方,走向现代化,走向富强的过程中最优秀的思潮之一。  相似文献   

17.
曹发军 《求索》2008,(4):115-117
十九世纪末,“以太”概念开始纳入中国近代哲学家的视阈,他们纷纷对其做出解读。康有为把“以太”说成“仁”;严复把“以太”说成“气”;章太炎把“以太”说成“阿屯”;孙中山把“以太”翻译成“太极”。中国近代的哲学家直接把“以太”这个原始物质视为世界的本原,这折射出中国近代的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的差距。这个差距体现在各自的哲学思维方式上,根源于中西方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教会学校: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抑或“侵略”的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学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它在中国的立足及发展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对华侵略紧密相连,具有明显的殖民色彩和浓重的宗教气息。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存在,一部基督教在华传教史,就是一部中西文化交流史,它向刚刚被动地步入近代社会的中国展示着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并传授西方近代文化和科技,给沉闷的封建教育氛围带来了清新之风,给中国的近代教育以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 中西文化是两种异质文化。所异之质在人性。人的本性(Natur),在作比较的这个历史阶段,为人的本质(wesen)。因此,文化上的异质在于人的本质不同。讨论中西文化差异必须推翻人性不变原理,必须承认中国人与西方人本质之不同,其差异在于个体化与否。西方人已个体化——已成“体”且为个  相似文献   

20.
近代在西方发展起来的科学,在近代西方社会发展中是一支巨大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和物质的力量,成为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的背景。“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对于科学在近代西方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是一个极其鲜明和深刻的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