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绪倩 《前沿》2013,(22):177-178
泰国是现今海南华侨华人居住人数最多的国家,海南移民进入泰国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通过他们的努力打拼,如今已经扎根在泰国社会的各行各业.本文试通过海南人移民至泰国后,在近代泰国社会中所从事的行业来分析华侨融入泰国社会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刘艳 《今日海南》2008,(9):12-15
2008年8月,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北京,聚焦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大舞台。在这个历史大舞台上,活跃着一批海南健儿、志愿者的身影;在上万运动员、十余万志愿者里,他们虽然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但他们用自己的艰辛与努力,汗水与泪水,彰显奥林匹克精神,展示海南形象。本期主题策划要讲述的正是这些在北京奥运舞台上的海南人及其他们的奥运故事。敬请垂注。  相似文献   

3.
我出生在东北黑龙江,但却算得上是半个海南人。因为在我不到30年的人生光阴里,有近一半是在海南度过的。我曾于1992年、1996年先后两次短居海南,2000年正式定居海口至今。也许是在中国的最北和最南都有过生活经历,气候环境、传统习俗以及生活习惯所产生的强烈反差,让我对当年的海南有着极为深刻的  相似文献   

4.
杜明娥 《今日海南》2012,(11):30-31
探讨"新海南人"文化观的内涵,首先涉及两个基本概念:第一,什么是"新海南人"?"新海南人"主要是指1988年建省办特区以来,特别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的海南人。当然,"新海南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新海南人"既有落后的保守观念,又有先进的创新观念,他们的思想文化处于激烈变动之中。正因为如此,需要创新"新海南人"的文化观,以此铸造海南人的新形象,为海南  相似文献   

5.
杜雁 《今日海南》2005,(3):42-43
2004年12月17日晚,泰国海南会馆理事长、第五届世界海南青少年冬令营泰国代表团名誉团长陈修炳先生,以个人名义在海口和友海鲜饭店宴请了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澳大利亚和中国海南6个国家和地区的117名海南籍青少年朋友,以及本届冬令营主办单位、协办单位的代表。在晚宴上,看到海内外年轻一代欢聚一起,亲身感受故乡海南的热情和美丽,了解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时,陈修炳先生激动地说:“在我的一生中,除了结婚那一天,今天是我最高兴的日子!”1932年,陈修炳出生于泰国大城府的一个华人家庭里。他的父亲陈庆椿是中国海南文…  相似文献   

6.
海南断想     
此次去海南是立冬之日,飞机徐徐降落海口机场,上机时不徐不疾的旅客们,下机时又急又忙的裹向舱口,才至机舱口,一股热浪迎面撞来,让人热颤了一下,我即刻在舱门外更换行头,方觉舒然。(一)海南的同仁很热情,周到的安排交通、食宿、行程,一如海南的空气,让人热乎乎的。行程所遇海南人都不无自豪地说海南好,因为气候热,买衣服的钱都能省下不少。据介绍,海南有不少"候鸟族",冬日里"候鸟族"南移,来享受海南的暖风,对防"惧冷病"有益。随手翻阅一本介绍海南旅游的册子,很惊叹于海南旅游项目的组织,一年四季,林林总总,总能引无数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文化为建设美好新海南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海南是文化沙漠吗?外地人也许会这么问,但海南人绝对不会点头。岂止是海南人,就是外地人在海南多住些日子,也会被海南文化所吸引、所感染、所陶醉。省委书记刘赐贵在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凝聚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他出生在海南文昌一个泰国华侨家庭。少时曾随父母躲避战乱。初中考上琼崖师范学校后,热爱读书的他立下当作家的宏愿。而立之年,他身揣3元港币到香港闯天下。14年后,他再次毅然放弃香港的安定生活,到尚处于落后之地的泰国创业。经20年艰苦奋斗,事业有成,被誉为泰国天然香干花大王。65岁,他弃商从文,实现儿时梦想。1999年出版处女作《我的路》后一发不可收,近年连续出版6部传记和诗歌作品,创办《海南人》杂志。2005年在第十九届世界诗人大会上,他获得世界诗人奖及铜牌奖。他的根在中国,在海南,对养育过他的那片土地,他有着永恒的眷恋之情。上…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下半年,由海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省社科联立项的文化保护工程《海南历史文化大系》写作正式启动。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参与了其中的《文学卷》的联络工作。我是个地道的海南人,对琼剧情有独  相似文献   

10.
黄树桐,是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渡海解放海南战役的老革命。原广东省琼山县三江镇长久村人,1908年生,1929年入党。他的一生,充满着平凡又不寻常的传奇色彩。东南亚国家,海南自古称之为南洋。那时,凡是到东南亚国家的统称为下南洋。由于家境贫寒,为了生计,黄树桐与村里几个同伴一道到泰国谋生,在泰国曼谷附近一个火锯厂干活...  相似文献   

11.
南洋是海南华侨华人的主要移居地,海南侨乡饮食文化受到南洋的影响较大,呈现出南洋化的特点。早期海南人以经营咖啡店、茶餐室闻名,他们通过携带或者投资等方式,把南洋的食品和饮食习惯传入家乡,喝咖啡、吃面包等逐渐成为百姓的日常饮食。海南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刺激了相关产业和行业的产生与发展,海南岛成为我国最早的咖啡种植基地,面粉、咖啡的进口贸易也迅速增长,中西结合的老爸茶成为新兴的餐饮模式。  相似文献   

12.
矢弓 《今日海南》2014,(12):21-21
<正>作为海南人,有很多值得夸口的地方:这里气候温暖、空气新鲜、四季瓜果飘香。这里还是一个网络信息的集散地,一不小心,海南就成为网络热点。自媒体时代,海南很忙。2014年很快就要过去,人们盘点网络热词,发现今年以来,海南似乎一直在和滞销与卖难纠结在一起。6月,海南大学百名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微博、微信等进行网络营销,帮助海南果农销售滞销芒果1114箱,累计达到11000多斤。7月,海南冬瓜滞销,价格狂跌,每斤两三毛钱  相似文献   

13.
赵全鹏 《新东方》2008,(9):61-64
海南在古代孤悬海外,是汉族较晚移民的一个地区。虽然西汉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始在海南设置郡县,但汉族向海南的大规模移民出现在唐宋之后。明代海南人邢宥《海南风景》诗中曰:“二郡舆图兴自汉,五州编户盛于唐。故家大半来中土,厚产偏多起外庄。弦诵声繁民物庶,宦游都道小苏杭。”  相似文献   

14.
我是地地道道的海南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没有离开过这风光秀美的热岛,四十年来,都在椰风海韵的熏陶下生活工作,阳光、大海、沙滩、椰影,我太熟悉了。我常常追溯海南的过去,而更钟情《今日海南》。从《今日海南》创刊的那天起,我一直注视着它——从内部刊物至公开发行,翻阅每一期,都有新的感受,从封面到内容,乃至广告,看后颇感亲切。《今日海南》极具海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海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等大众传播在海南不断普及。1994年,海南全省共有12家无线广播电台,日均播音时间21小时35分钟,无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74.31%;全省有5家无线电视台,平均每周播出时间298小时,无线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84.16%。全省有公开发行的报纸19家,期刊41种。所有这些数字,对于素有“文化沙漠”之称的海南来说,能在短短几年内就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大众传播媒介体系,是令人鼓舞的。海南人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程度是相当高的。据调查,在海南有gO%以上…  相似文献   

16.
《新东方》2015,(4)
<正>2013年,总书记唱响了"一带一路"的大合唱,唤醒了海南千年"海丝"梦。自汉以降,海南人就有了一个"海丝"梦:看异域帆船蜿蜒绕岸,听雄浑海螺声声相连,亦梦想有一支属于海南的远洋船队,可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然历史上的海南,虽居海上"丝路"要衡,却因海峡阻隔,难以歆享大陆文明之光的照耀,因经济、文化的落后,最终只能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海南》2012,(6):48
一年多前,在广州有着"豪宅制造专家"的天伦归乡投资。已当选广东海南商会会长的张国明,是个有着浓郁乡情的企业家,他与其第二代传承人张高滨是海南人中仅有的同时拥有国内和香港两家上市公司的企业家。位于海口西海岸的天伦·誉海湾是天伦返乡投资的第一个项目。站在海南的故土上,首个天伦的作品———天伦·誉海湾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于故乡人之前呢?张国明创办的天伦已历经16年历程。珍惜尊重每一寸土地,使每一寸的土地价值最大天伦故事起于广州  相似文献   

18.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清新的空气、肥沃的土地、广阔富饶的海洋……也许是上天的眷顾,海南人似乎不需要太辛苦劳作就可以衣食无忧。于是,海南人也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海南的生活方式悠闲、舒缓。民间戏称:老爸茶、打彩、夜宵是海南的三大支柱产业。这当然不是以GDP的数量衡量出来的,而是从海南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当然,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这种生活方式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台商在海南     
90年代初,当“千军万马”涌向海南大搞房地产时,一批有目光的台商也悄悄斥资在海南开发农业。他们有的种花植果,养猪养鱼,从事高科技农产品加工;有的引种育苗,开发休闲度假农业,投资领域覆盖海南省19个市县,很多人还在这里安家落户。今天,当房地产市场不够景气之时,这些投资农业的台商却硕果累累。“天涯海角”是吾家在素有“天涯海角”之称的三亚市崖城镇生活7年之后,46岁的台商洪肇铭已是彻底的海南农民模样:黝黑的皮肤,沾满土灰的凉鞋,闽南普通话接近海南音调。洪肇铭说,早在1988年他就来大陆,先在广东开发农业,觉得那里…  相似文献   

20.
海南是中国传统三大侨乡之一,海南人下南洋历史悠久。在长期侨乡与南洋社会的互动中,侨乡民众创造了许多与下南洋活动相关的民谣。对这些民谣的解读,有助于今天人们对过去那段历史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