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龙凤 《法制与社会》2013,(23):154-157
目前,国企改革正处于停滞不前的困惑期。虽然国企改革在过去三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可国有企业的经济改革措施的强化却将改革一步步引入了歧途。当前国有企业开始逐步扩张,几乎成为"垄断"的代名词,造成了"国进民退"的现象,违背了国有企业的性质,使社会矛盾激化。解决国企改革的问题,实质就是解决国有企业改革解决国企代理人权力过于集中而产生寻租行为的问题,是要解决国企中"少数人得之而私有"的问题,是要解决国企"与民争利"的问题,归根到底,国企改革的问题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解决国企的负面影响即是国家政治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何永东 《法制与社会》2010,(35):120-121
我国历经三十余年的国企改革基本上是在经济学指导下推进的,法学缺位,法律缺位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改革过程中因过分考虑效率而抹杀公平的现象出现。当国企改革进入到产权改革领域时,法律缺位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就是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虽然关于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制度设计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法学界都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基本国情中的消极因素与民诉法的修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修订民诉法需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中还有不少不利于社会改革、不利于建构公正而富有效率的民事诉讼制度的消极因素,如关系社会与人情社会,社会诚信度低,国企改革中利用合同等合法形式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当事人诉讼能力弱,地方保护主义,法官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等。这些消极因素将伴随着初级阶段长期存在,因而在修订民诉法时,应当采取细化审判公开制度和回避制度,增设诚实信用原则,强化法官释明义务,完善检察机关的抗诉监督,增加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遏制地方保护主义等相关对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正视角下的我国公共服务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基本权利为逻辑出发点,公共服务改革有助于实现社会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目前的公共服务体制与实现社会公正有一定差距,需要在深化改革中逐步优化公共服务体制,社会公正是公共服务改革的基本取向之一,既要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又要注重公共服务的公正性。合理的政府间事权配置是公共服务改革的基础,此外,适当的政府间财权配置是公共服务改革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澳门依法改革博彩业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特区政府改革博彩业法律先行,运作规范,公开公正;对澳门政治、经济、社会有深远影响,有利于“一国两制”方针在澳门实践。  相似文献   

6.
发挥公证职能维护社会稳定川司几年来,四川省公证机关认真贯彻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充分运用公证职能,大胆介入在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国企改革中的稳定问题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的快速变革、国有企业转型的逐渐形成,企业发展迫切需要提高职工的综合整体素质,形成企业软实力。然而,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等因素,国企改革中职工教育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自上海率先公布"国企改革20条"打响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第一枪"后,各地陆续跟进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当前,正值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采访了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研究员。  相似文献   

9.
司法公正以实现社会公正为目的.完善的刑事司法公正包括刑事司法的实体性公正和程序性公正两个方面.国际社会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为基础,在实现社会公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于积极而审慎地推进司法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刑事司法改革的实质在于对公正和效率关系的协调。在处理公正和效率的关系时,经济领域内的“效率优先论”并不适合刑事诉讼领域。为保障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良性运作,我们必须坚持“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取向,在公正的基础上追求效率。  相似文献   

11.
竞争法的价值追求不应该止于传统的自由和竞争理念,还应当审视自由和竞争之后的深层价值追求:经济民主和社会正义。经济民主是指经济领域内的民主。经济民主理念促使竞争法突破竞争者中心主义,关注多元主体的参与机制,突破禁令模式走向限制强势与扶助弱势相结合的机制。社会正义在经济领域具有特殊的涵义。由于自由竞争无法满足社会正义的要求,需要由政府等公共权力作为社会公意的代言人。政府应从社会正义原则的要求出发在遵循辅助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的前提下,为市场竞争制定有效的规范,维护弱势经济主体的基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旭 《河北法学》2004,22(9):53-56
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相当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问题。社会法是指国家为了救助弱者、反对歧视而制定的调整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关系的法律规则的总称。社会法的调整领域主要包括四方面 ,社会正义理论等构成了其产生基础。经济法和社会法是第三法域下两个并行的部门法 ,两者在产生时间、目标、调整对象、公平观、调整方式等多方面存在不同。经济法和社会法应当协调发展、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3.
论修复性司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传统刑事司法相比,修复性司法在满足各方当事人需要、吸引社会公众参与、预防和减少犯罪、降低成本、提高成效等方面具有优势,但也有过度依赖当事人、适合处理的案件有限、社会控制的不当扩大和对弱势群体及当事人权利保护不力等局限。修复性司法在国家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刑事司法的功能、对正义的理解和犯罪解决机制多元化等方面对我们有重要启示。改革我国刑事司法,应跨越单纯改革刑事诉讼程序的狭隘思路,对刑事司法机制进行重塑,逐步建立统一协调、良性互动、功能互补、程序衔接、彼此支持的双轨制,以更好地解决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珊琦 《法律科学》2004,22(4):115-118
如何兼顾公正与效益 ,乃现代刑事司法理论重点之关注 ,国外司法实践表明 ,“辩诉交易”实为求得二者平衡之最佳选择。在司法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国 ,建立辩诉交易制度 ,对提高诉讼效率 ,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 ,促进司法观念的革新意义重大。然而 ,辩诉交易利弊共存 ,当限制适用。因此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辩诉交易模式 ,应是中国司法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张东 《法学论坛》2012,(1):36-43
收益公正分配是转型时期社会公正的重要维度,维系人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国家治理,蕴涵着分配正义理论。多种因素决定经济法分配正义是复合正义,强化在市场分配机制基础上的国家再分配职能,以促进社会基本结构的公正。经济法分配正义理论通过奠定收益分配之理论基础,提供收益分配之制度属性的路径促进收益公正分配,进而实现以社会公正为中心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社会顺利转型。而以分配正义为衡量尺度,我国收益分配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减少社会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居者有其屋、保证劳动者普遍具有较高知识和技能的功能。一个社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制定和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经济的发展不仅不会因为社会保障资金的有序投入受到影响,而且会保持平稳持续发展,整个社会也会呈协调和谐状态。国际和我国的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7.
法律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松 《行政与法》2007,1(3):17-18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社会不公多与法律制度不公有关。完善法律制度,保证立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制度保障。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实现以体现公正价值,体现民众意愿,适应社会发展的良法之治。同时还应该完善违宪审查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8.
John Rawls's theory, justice as fairness,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alternative to a utilitarian theory of social justice. This essay addr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tilitarian choice and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that is central to Rawls's theory. It argues that 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if applied to utility, is not supportable in the economic utilitarian framework. The Rawlsian result c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is framework if expressed with respect to income rather than utility. However, the argument in a utilitarian framework is ad hoc and not compelling. The paper presents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 utilitarian in an initial position, with some similarity to Rawls's original position, would choose the Rawlsian difference principle. The choices coincide only under the unrealistic assumption that redistribution entails no efficiency loss.  相似文献   

19.
Gran Torino     
Given the current constellation of fiscal, moral, and logistical problems facing its corrections industry, the USA is on the cusp of a widespread penal reform movement. For the past 200-plus years, each US penal reform that intended to diminish penal practices resulted in widening the reach and deepening the roots of the nation’s punishment system. The question asked here is: is the restorative justice movement in the USA headed the way of past benevolent penal reforms? A new type of social movement: the regressive social movement model is presented. Three past benevolent penal reforms – the penitentiary, the adult reformatory movement, and parole are dissected in order to formulate a regressive reform profile and tested against the restorative justice movement. Field research finds that a repeat performance of regressive reform is in progress. In each of the eight restorative justice movement, variables demonstrate characteristics evident in past benevolent penal campaigns, resulting in a redirection of the campaign’s course.  相似文献   

20.
罗本琦 《现代法学》2002,24(4):86-90
当代中国实现司法公正只能以司法系统为改革的突破口 ;以国家权力为主要推动力 ,逐步实现国家推动向社会自觉过渡 ;从法官队伍精英化、公正观念社会化和司法制度理性化入手 ,为实现司法公正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