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玲 《学理论》2009,(2):24-25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和谐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培育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所以,我们要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创建和谐的舆论环境,培育和谐的精神风貌,坚持以人为本,在求真务实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彭富明  彭红涯 《学理论》2009,(17):100-101
物质文明的兴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文化领域的繁荣才是一个大国绵延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需求的现实反映,世界文化多样性诉求的一种积极回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可以为建构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为推进和谐世界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紧要任务,就是要深刻认识防止利益冲突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利益冲突的性质特征,有效构建防止利益冲突机制,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蓝玉林 《学理论》2009,(2):120-121
一般说来,和谐社会包括几方面内容: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前提。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合理地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把自己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人集体。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既要关心人类,又要关注自然,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又要维护自然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三是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老与新、正与副、领导与被领导,都构成了矛盾。营造和谐氛围,达到和谐相处十分重要。那么,新正职怎样使用好老副职,使他们成为得力助手呢?  相似文献   

6.
吴乃和 《学理论》2008,(9):18-19
和谐,是指事物内部因素配合匀称、适当、协调’、平衡的状态。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自身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实现人自身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陈淑芬 《学理论》2008,(7):53-54
在21世纪的今天,和谐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只有和谐才能发展,只有和谐才能进步,只有和谐才能实现终极跨越,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和谐发展不仅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宁本荣 《党政论坛》2014,(21):24-26
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当前上海在经济发展转型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劳动关系总体可控,但是,影响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稳定的一些源头性、基础性问题仍然存在,劳动关系矛盾仍处于易发多发期,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依然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林梅 《学理论》2009,(29):118-119
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养美德,使人愉悦,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正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环境。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不仅使全校师生员工人际关系和谐,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更好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陈淑芬 《学理论》2008,(12):24-25
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谐管理已逐步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合理使用激励机制,顺畅沟通减少内耗,才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突破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障碍,使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我们围绕如何建设和谐企业,探索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共荣,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四个统一”。  相似文献   

12.
人类利用自身发达的智慧创造出超越纯自然进化的奇迹,并在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中取得了主动地位。人类的继续进化将在依赖自然的基础上以更加复杂的方式展开,而自然环境的发展也已经离不开人的作用。人类不可能依赖现有的自身结构和能力水平实现对自然环境的无限控制和作用。随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人类将刻不容缓地再次调整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并重新评价这种关系。可以断言,人类在对自然环境的再认识和再改造中,也必将实施对自身的再认识和再改造。  相似文献   

13.
官晴华 《学理论》2009,(10):36-37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过程。矛盾运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过程的基本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刻把握矛盾、和谐、过程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和谐的过程,就是矛盾斗争的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它是一个由矛盾推动并在矛盾的持续运动中展开的历史过程。矛盾与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14.
王晓飞 《学理论》2009,(24):9-10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从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出发,提出了以“兼爱”为主旨和核心的一系列思想,并全面的阐述了“兼爱”思想的内涵。“兼爱”不仅与儒家的“仁爱”相区别,更重要的是与“别相恶”的对立,此外,墨子还将“兼相爱”与“交相利”结合在一起。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统治者所接纳,但是,这一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世界”,推进全球化、现代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女干部自身的心理问题是女干部成长的瓶颈,在社会实践中只有不断调适自己,用上进心来克服嫉妒、自卑心理;用自信心来克服依赖、胆怯心理;用豁达心来克服压抑、封闭心理;用平衡心来克服从属心理,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谱写新女性的和谐篇章。  相似文献   

16.
申军民 《学理论》2009,(7):150-151
构建和谐军校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军校氛围的理论依据。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以发展促进和谐,以和谐推动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实现军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军校校园和谐。  相似文献   

17.
刘云峰  张本青 《学理论》2009,(18):30-32
随着胡锦涛关于处理国内、两岸、世界关系的和谐思想及其理论的相继提出,立刻成了理论界的研究热点,涌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学术界对胡锦涛和谐思想中的关于和谐社会思想研究全面深入,而和谐世界思想、两岸和解思想研究不够深入。对胡锦涛和谐思想从整体研究较少,应从整体宏观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全面理解胡锦涛和谐思想的科学内涵以及科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产生的重大意义,把胡锦涛和谐思想研究向深处推进。  相似文献   

18.
和谐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理想目标,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必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吴华东 《学理论》2009,(32):227-228
营造和谐课堂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崭新要求与时代命题,是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这就要求实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断追求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20.
刘东南 《学理论》2010,(5):171-172
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时代所需,高校师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趁全国高校都在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把学风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推进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