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世界反恐的声浪中,我们迎来了2003年。在新的一年里,如何来把握未来国际形势发展的走势,这是我们极需关注的重大课题。 诚然,冷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基本格局并未因“9.11”事件而受到震撼,和平与发展仍是当前时代的主题。就世界大多数国家而言,尽管在“9.11”后都提升了反恐在其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提出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 ,它是中国透析大国兴衰历史而作出的明智选择 ,是传承传统“仁”、“和”思想的现实体现 ,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这一战略的提出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 ,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战略的实现有十分有利的因素 ,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曾有国际问题专家称:冷战后对未来世界格局影响最深远、“改变”了世界的大事变计有三桩:首先是苏联的解体,标志着50年冷战的结束;其次是“9.11”,显示了冷战后世界所面临的新的威胁,并在由此而来的美国反恐战争中塑造了不同于冷战时代的全球战略格局;最后是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在世界政治和地缘大棋盘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有心国际问题的人士稍作深思,便可以发现,凡此三端,无不与美国这个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密切相关,同时,联系到五年来世界格局与有关情势的演变,“9.11”惨剧及其后续发展实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非常清楚的是,“9.11”如何改变世界姑且不论,它首要地、深刻地、很可能永久地改变了美国。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一方面享有并继续创造着令世界更加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矛盾和挑战。在这样一种时代背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是迄今为止,"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冷战结束后,曾被两极体制掩盖的各种矛盾、问题和冲突不断涌现,天下仍不太平,在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便是明证.在全球化时代,如何树立新的国家安全理念?建立什么样的安全机制?制定何种国家安全战略?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新时期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加强对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和趋势。“9.11”事件和“打击恐怖主义战争”的出现,尤其是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使国际关系发生了更为复杂和深刻的变化,也由此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新问题。《可以为战争辩护吗?》一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编辑出版的,它从一个新的视角,即从国际法与伦理结合的角度解读了当今国际政治关系。正如该书标题所示,作者围绕战争干涉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一、书的由来本书的始作俑者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机构:法国外交部分…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围绕冷战的结束、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西方国际关系学者对原有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反思,并通过将第三次论战进一步引向深入,为理解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现实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思路和模式。如“软权力”概念、“地缘经济学”、“两枝世界政治理论”、“新国际冲突论”、“民主和平论”、“文明冲突论”、“世界秩序理论”等,就是其中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以来的当今世界一直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尽管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合作与共赢成了人类诉求的最强音,但国际形势仍在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即将过去的2012年很不平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主要大国围绕国际格局和地区秩序博弈有所加剧,全球治理艰难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7—9日,北京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的研讨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地共40多位的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世界政治发展、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后冷战时代的民主及中国的对外战略与对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0.
时代主题的演变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代主题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它是国际社会的主流,代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合作成为时代主题的一部分。而时代主题决定大国的崛起方式,“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决定了中国必然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然而环顾“9·11”事件以来的国际形势,恐怖主义的危害没有消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表现,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动荡,战争甚至有一触即发之势,某些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大国关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动和调整,世界还很不安宁、很不太平。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究竟应如何理解时代主题与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时代主题的争论与(新)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时代观是国家战略与世界特征的结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任务与形势的统一,是"问题"和"主题"的统一.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并不能从理论上否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同战争表现为常数一样,和平也可以表现为常数.(新)现实主义存在着解释上的漏洞,已无法适应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国际反恐斗争须摒弃“双重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玉涛 《当代世界》2008,(10):33-35
恐怖主义是长期困扰国际社会、阻碍各国发展、危害世界和平的一大痼疾。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出现了“质的飞跃”。“新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4.
杨洁勉 《国际展望》2022,14(2):1-18
当前国际体系正处于新旧交替和质变飞跃的过渡期,筹划和推动新的国际体系建设是事关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冷战结束以来三十年的国际体系延续和发展了二战后国际体系的主体框架,处于突变后的渐变过程,世界在“后冷战体系”和“前多极体系”之间探索和徘徊。越来越多的非西方国家在批判过时的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也在扶正祛邪中不断促进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前进。未来三十年世界将开启东西方力量相对平衡和世界多极化基本稳定的新时期,这一进程大体上与中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国际体系将从后冷战转型期朝着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演进,并最终成熟定型。中国在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中,应注重加强国际体系理论建设,准确把握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各自的发展问题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挑战,对公平正义的普遍需求和供给的相对不足将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中国要着力解答当前和未来的时代命题,勾勒国际体系改革基本架构,进而促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断向前,推动实现公正、共同富裕的新时代目标。  相似文献   

15.
恐怖新剧     
跨国恐怖主义的泛滥,使世界从“后冷战时代”仓促过渡到“后后冷战时代”。  相似文献   

16.
"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作为国际战略和时代主题提出来的.从邓小平提出这一战略思想以来,已经将近20年过去了.在这20年里,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和平与发展"的这一时代主题并未改变,并且将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7.
改变世界的大事变 中国和平发展的特征、含义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纪之交上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中,有三个历史事件其影响是世界性的,是全方位的,是极其深刻和深远的。一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它标志着冷战时代的结束,世界进入冷战后时代。二是本世纪初的“9·11”惨剧,它给冷战后时代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并从根本上深化了人们对冷战后世界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的认识。三就是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如果以大规模地面战为指导,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武装直升机占据主导地位的半个世纪冷战可以比做现代陆军的“重骑兵”时代,那么冷战后这15年就是世界陆军向“轻重并举”转型的时代。尽管各国的出发点和背景各有不同,但轻型轮式装甲车大行其道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作者从技术角度详尽分析了冷战后轻型轮式装甲车的发展, 理清了其变化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代论”,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成为一个觉醒进程的加速器,引发全球范围内对冷战后、“9·11”后和金融危机本身三大问题的深刻反思,反思背后折射出国际格局、国际秩序的变革与转型,这是2009年上半年国际形势的主要态势。首先是对冷战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主导下的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冷战结束,西方世界以胜利者自居,以为历史已经终结,资本主义制度成为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实际情形是,冷战后的世界,正朝着政治多极化、发展模式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20.
早在70年代,罗伯特·基欧汉与约瑟夫·奈就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在迅猛发展的相互依赖的作用下“世界政治的性质在变化”,人们需要分析“经济甚至生态相互依赖在竞争性的国际政治中的问题”。 到如今,冷战已成为历史,但冷战后的历史却并未终结。值得注意的是,冷战结束前后全球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六、七十年代的新因素,早期相互依存理论所赖以存在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