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取得重大的革命胜利,是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典范,具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从空间视角出发,很容易发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的现实依据来自于毛泽东对中国城乡的实际境况的空间判断和精准的唯物主义时空观思考。革命理论在实际的革命斗争中演化出了多种微观理论样式,具体包括"土地革命"与空间法权再分配;"工农武装割据""地方主义"与空间重塑;"根据地建设"及其内部空间生产;农民斗争艺术与空间解放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空间视角不仅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当代创新的重要一环,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新成果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理论探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2.
《传承》2006,(Z1)
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不能公开合法存在,一部分继续留在城市,转入地下秘密活动;一部分转入农村,创建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采取两种不同的斗争形式:一种是农村的武装斗争,这是主要的;另一种是城市的和平斗争,包括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从而我们党的工作也就分为苏区斗争和白区斗争这两条战线。毛泽东主要领导农村武装斗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刘少奇主要是领导白区斗争,这是配合农村武装斗争的一条重要战线。他们分别战斗在两条战线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领导中国人民继续革…  相似文献   

3.
卞文 《黄埔》2011,(4):8-11
84年前,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之际,勇闯新路,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建设问题的意义──兼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研究的重心转移汪汉忠(一)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在1927年至1949年这23年间,党在领...  相似文献   

5.
冯梅 《传承》2007,(10):35-37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因其建军、建政和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全党都在艰难曲折的斗争中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标志着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这是全党集体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的经济改革由农村扩展到城市的形势,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革命年代毛泽东所倡导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方针。当时,中国革命先在农村建立根据地,然后逐步地推向城市,最后夺取城市。今天,中国在进行的另一场革命——改革,性质不同,但有类似之处,就是先在广大农村取得显著成就以后又转向城市。开拓了农村这个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场。必然促使城市经济的发展。目前,城市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抓住这个中心环  相似文献   

8.
走向井冈山     
井冈山坐落在湖南和江西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当时的井冈山可谓穷乡僻壤,它的中心地茨坪离南昌380余公里,离长沙420公里,离它最近的县城宁冈也有近50公里.从1927年10月起,由毛泽东、朱德等人建立的井冈山根据地,全盛时面积也仅7000余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就在这弹丸之地,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和共和国10位元帅中的5位,即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林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起点.因此,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相似文献   

9.
王卫国 《传承》2008,(2):3-4
毛泽东平时注重实践与调查研究,秋收起义后,基于此他形成了正确的指导思想。秋收起义失败后,他通过三湾改编创建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并向井冈山进发,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创新的光辉典范.他勇于突破思想框框,不拘已有的无产阶级革命模式,不惟上,不惟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大胆实践,实事求是,总结规律.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历程是曲折的,贯穿了整个土地革命时期,在党的工作以城市斗争抑或以农村斗争为中心、农村革命根据地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等问题上,经历了逐渐认识的过程,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最终形成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