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通篇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有很多新思维、新观点。如在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论述上,“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强调“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等这些新的理论和观点不但继承了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重要成果,而…  相似文献   

2.
一、劳动要素收入与按劳分配收入不是一回事中共中央“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同按要素分配不是一回事 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然生产要素中包括了劳动,按生产要素分配便包括了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为什么还要再讲按劳分配呢? 仅从经济现象来看,劳动要素收入和按劳分配收入,都是劳动收入。因此,容易把劳动要素收入与按劳分配收入看作是一回事。但从经济理论和经济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中“四种生产要素”的提出,深化了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各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要素贡献论”,首次在分配制度上引进了市场机制,是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并且要在经济利益上得以体现。“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劳  相似文献   

6.
不能动摇按劳分配为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某些企业“按劳分配为主体”体现得不够明显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读这段话,应该把握以下几点:按劳分配既是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又融入按要素分配全过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这是指导当前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原则。1、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①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是指劳动者根据其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  相似文献   

8.
坚持与时俱进精神 创新收入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生存和巩固。改革开放以来,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上,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精神,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使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概念之后,十五大又提出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把“按劳分配制度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结合起来”以及“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而党的十六大则进一步确立了“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以及“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  相似文献   

9.
刘玉方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第7 期撰文指出,十六大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问题的关键在于,劳动要素是否与资本、技术、管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是党中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在深刻认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创新。党的十六大指出,应当“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十六届三中全会再一次重申了要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指以生产要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贡献作为收入分配的基本依据。实施这一新型分配方式,是对传统分配模式的变革和创新。现代生产方式促进生产要素系统发生新变化现代生产方式的运行表明,生产要素系统的结…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原则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笔者认为,当前公有制企业要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就要在分配中既要体现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又要体现按劳动贡献分配,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企业坚持按劳分配制度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首次确认了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合理性,对企业家的收入分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中国企业家队伍的形成、发展和壮大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当前企业家收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  相似文献   

15.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是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生产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贡献”有其基本内涵;坚持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效率优先、机会均等的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16.
记者:卫教授您好.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但是,人们经常提出,既然生产要素中包括了劳动,按生产要素分配便包括了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为什么还要另外再讲按劳分配呢?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这是我们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所必须坚持的方针,对此,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来把握。第一,坚持效率优先,初次分配发挥市场的作…  相似文献   

18.
崔朝栋 《学习论坛》2003,42(3):24-26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 ,实际上是承认各种生产要素都对社会财富的创造做出了贡献 ,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 ,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这一原则使各种分配方式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价值基础 ,既有利于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又能实现按劳分配原则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收入分配的状况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影响人们的切身利益,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备受各界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本文拟就收入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所谓效率,简单地说,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所谓公平,主要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  相似文献   

20.
生产决定分配,收入分配与价值创造是直接相关的。我国现行的分配原则虽然在实践中会导致“资本剥削劳动”的现象出现,但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和产权制度变迁导致劳动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情况下,由于资本和劳动的提供怍为自然人不能完全分开,会使得这种“剥削”与社会不公的关联大大减弱。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按要素贡献分配原则可以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