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并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建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代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飞跃。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从而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反映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和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收入差距过大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体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要时期,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成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北京观察》2017,(11):10-12
<正>八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4.
建成高度发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贯穿新中国70年历史的一条主线。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经历了从建国以后的“两步走”设想,到改革开放后开始的“三步走”战略,再到新时代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等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的价值遵循;必须坚持全面建设;必须遵从现代化的客观规律分阶段作出战略安排,“一棒接着一棒跑”。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我国发展步入了更高层次的历史阶段。建设网络强国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网络强国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革命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次浪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科学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理论的新飞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性方向性问题,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明确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任务,绘就了强国兴国的新蓝图。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有其历史进路与现实逻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是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奋斗目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必须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凸显个人全面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开创、坚持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整体概念,从思想的整体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有助于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实践中,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坚持中国道路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提供了实践遵循。党的二十大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为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判断,擘画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0.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核心。治国必先治党,强国必先强党。强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关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特质。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更好地从各方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促进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只有把党建设好、建设强,才能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体现并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也才能凝聚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因此,强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核心要义、独特优势、基本方略、战略定力。  相似文献   

11.
陈勇 《群众》2022,(9):8-10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的目标任务,对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作出全面部署。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南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不仅要完成推翻"三座大山"的人民民主革命,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而且要开展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仅要开启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独立自主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社会革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本刊决定从2017年第6期起,开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题栏目。一、基本要求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问题;围绕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精髓要义;围绕深刻领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课题,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轴主线;全面从严治党铸造坚强的领导核心,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抵制错误思潮,坚持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架构支撑;当代中国最生动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方向指引,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中国智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考量。  相似文献   

15.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主线。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背景,从现代化造就的世界历史性出发,描绘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图景,并为东方国家走向共产主义提出了东方社会理论。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中国化,并以此为指导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赓续不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从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思想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逻辑三个方面形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内在逻辑,诠释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和推进,彰显出中华文化发展的民族底色、人民情怀、辩证思维、历史使命与世界视野。新时代新征程上,需要凝聚文化价值引领力、文化传承保护力、文化民生保障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创新创造力和文化对外影响力,将文化建设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国家文化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新的更大飞跃,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神聚魂、引航定向。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论断和举措,意义非凡,影响深远。一是确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二是确立了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是指出了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新变化: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四是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五是明确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举措:一张蓝图绘到底。  相似文献   

20.
"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问题,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侧重于从实践和方略层面展开,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路线图"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