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志华 《前沿》2012,(19):199-200
在日常语言交际活动以及非语言交际活动中,由于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所导致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使用的差异现象值得关注,尤其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下,这种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以日汉对比的研究方法,以日语和汉语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例子为佐证,说明男性和女性的交际差异,并尝试讨论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4,(7):92-93
刘敏、张伶俐在《理论月刊》2013年第12期撰文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当翻译实践遭遇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时,就产生了语言的不可译性及文化的不可译性。作为不可译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文化的不可译性是翻译领域中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对于准确、完整地传达原语的语义和文化特色来说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详细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探究文化不可译性的根源及种类,并达到等值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胡世芳 《前沿》2005,(11):256-257
了解、掌握中外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中外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听说、词汇、阅读及翻译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外语教育中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了解中外文化内涵,理解跨文化因素,进行跨文化对比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译者"适应"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过程,以及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选择"译文的过程,这种适应和选择涉及语言、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在翻译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词时,为传达这些词特有的文化内涵,译者至少需要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上进行适应、选择与转换,才能产生恰当的译文。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译介与传播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从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文化翻译,其关注度目前尚有不够。异化翻译观能有效地保存源语言的文化元素,从异化翻译观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民族民俗文化译介的策略与传播意义,以弘扬民族文化,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西文化的语言异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曼文 《求索》2007,(4):197-198
本文从中西语言文化的思维方式差异、跨文化交际语用差异、语言结构差异、态势语言差异,四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方文化与语言异构,并从中西文化的地域环境、传统文化、人伦关系三方面分析了中西语言文化异构的由来。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3月14日的温总理答记者问会上,一位美女翻译引爆了人们的眼球。在现场,她将总理引用的很多富有文化内涵的古诗词,翻译得准确、传神而且一气呵成,令翻译专家看后都拍案叫绝。第二天,多家媒体将“当今最火、最受欢迎、最上镜的英文女翻译”等诸多形容词加之她身,一时间,这个温婉浅笑、气质娴雅的女孩张璐成了网络红人。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桥梁,口译则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但口译中的文化障碍是影响口译活动流利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口译中的隐喻翻译。在口译的源语与译入语中,译者必须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性,正确的传递和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内涵。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解读与其对应的文化障碍,探究英汉口译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雷超 《前沿》2012,(8):131-132
翻译既是跨语言又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受着语言及文化差异的影响。因此,翻译是一种有限度的活动,不可译现象是翻译活动本身无法突破的,可译度受着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制约。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翻译的限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译度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英语典故性成语来源特殊,结构简单,民族色彩浓厚,文化内涵丰富,要正确理解、翻译和使用英语典故性成语就必须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来源,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胡敏文 《求索》2005,(12):188-189
文学译文必然是杂合的,即纯粹的归化或异化皆不可能。杂合的程度受权力话语和跨文化交际效果的制约。在目前世界性的文化转型期,异化为主导的杂合的汉英文学译文有利于中国文化的非边缘化,这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翻译类型学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言,即语言,也即人们日常交际中所说之话。它是人日常交际和开展公务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高超的言谈艺术是展示自身形象与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形成良好文风的基础。孔子作为中国的大圣人,对人们之“言”曾有过精辟、深刻的论述,它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今天读来,对于指导人们交际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中西文化间的冲突,这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和重视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差异,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知己知彼,顺利交流。  相似文献   

14.
谢春萍 《理论月刊》2005,(12):139-142
任何形式的国际交往都需要借助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来实现交流,翻译便成为了世界不同文化知识交流的媒介之一.翻译使跨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人类文明才呈现出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并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一名合格的翻译必须至少精通两门语言,知晓和掌握一些有关翻译的一般理论与技巧,尤其是能融会贯通蕴涵于两种语言中的不同的文化意识,翻译时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达到语际交流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5.
李晓红  吴晓创 《求索》2005,(5):70-72
跨文化交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信息的偏差而产生交际障碍,对深层文化结构的差异缺乏感知是产生障碍的根本原因。霍夫斯德所创立的基于5种文化维度的文化分析模式能够帮助提高文化感知,消除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16.
在犯罪全球化趋势的大背景下,跨国间警务合作的加强愈发迫切。因此,进行警用英语词汇翻译的研究日益重要。警用英语词汇的词源、特点以及要求准确和规范的翻译原则使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必须兼顾文化语境框架下形成的差异,确定警用英语词汇的等价术语,最大程度地准确传递原文本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语篇系统分析法:文化定势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崛起的交互社会语言学对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和内容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认为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人际交际 ,人际交际通过语篇系统得到实现。实利主义语篇系统在西方各类公司中普遍使用 ,这类语篇系统的意识形态、社会化、语篇形式和面子系统的研究可揭示出被认可的语篇之间的差异 ,而不是文化之间的差异。语篇系统分析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跨文化交际 ,从而帮助人们突破文化定势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谢霞 《前沿》2013,(14):130-131
作为一个跨文化传播活动,文学翻译是一项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问题,更是文化问题,即社会文化因素对文学翻译有着极为重的影响。本文在从翻译对象选取、社会意识形态作用等宏观层面探讨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影响的基础上,以个别文本翻译为例简阐释社会文化对翻译策略、词汇使用等微观方面的具体操纵表现。  相似文献   

19.
孙新爱 《人民论坛》2012,(14):148-149
在汉语中,数字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数字文化。汉语中的数字文化,与汉语自身的语音特点、中华民族的心理因素以及传统文化的渗透等有关。数字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研究汉语数字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日常交际和商贸来往顺利进行,同时对跨文化交流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黎宏 《今日浙江》2012,(13):62-62
在诸多脸色表情中,和颜悦色是最讨人喜欢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领导者应保持平和的心境,以温和自然中略带微笑的脸色对人。微笑所展现的是自信、善意、友好,是最宜人的脸色,有助于塑造自己可亲可敬的交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