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党的十六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求,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各地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在发展农民专业协会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新亮点。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核心在于要处理好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关系。在坚持农业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创新,构楚集约化的家庭生产经营与产业化的合作服务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4.
邓勤 《理论前沿》2003,(12):44-45
纵观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无论是过往的“土地革命”还是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本质特征是解决农民的土地物权!这是土地仍然作为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功能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WTO的环境中,要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其创新的思路是让“农民依靠土地,又要从土地中走出来!”。公司制形式是指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自身资本积累或以合伙的方式组建农业公司,在大规模租地的基础上形成大农场、大种植园、大养殖场等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形式。其特点是:以实施农村土地…  相似文献   

5.
2001年以来,新郑市以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为总目标,探索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提出了“经营农业”的理念,逐步实现经营村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村土地、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深化农村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目前,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和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根据现阶段农村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这个主题,积极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启动三大合作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以激发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深化农村农业改革,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做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惠及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近期发布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如何进一步加快组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重大制度安排。云南省相对于全国来讲,农民组织化程度偏弱,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应结合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加快农民组织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确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于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在“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尤其是要“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的依法合理流转,坚决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村电网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电网是联结农村与现代社会的桥梁,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顺应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发展对加强电网和优质电能的客观要求,加强农村电网建设,要在规划、经营体制、投融资体制、科技创新体制、管理体制和电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大力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应、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农村新型电网,积极构筑中国农村电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以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组建农民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制的有效途径。“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具有以下综合优势:保证单位面积农田的最大产量,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吸引青年农民居村务农,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抵抗旱涝灾害的能力;增强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提升市场竞争能力。这样的发展模式还能培育并不断壮大农村中间阶层,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效应,有助于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应在提高资本下乡门槛的同时,鼓励农地在村庄内部自发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的两个重要举措,前者代表了一种新的产业经营组织形式,后者则是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形式的制度创新。通过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驱动,并辅之以农业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是云南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障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民创业既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又是加快农民增收、富民安民的着力点。目前,农民创业普遍存在着创业意识不强、资金短缺、本领缺乏、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应着力抓好激发农民创业热情、推进“就业培训”向“创业培训”转变、破解创业融资难题、加强保障激励农民“大胆创业”、改善农民创业“软环境”等工作,积极推动农民创业,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次创新,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潍坊市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源地。多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十五”期间的一条工作主线,它对于农村经济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共同富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经济结构要实现战略性调整,必须同农民的需求实际相结合。 一、与农民的生产经营需求实际相结合 农业和农村经济长期处于弱势状态,是中国经济的一大特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主体的农民,在实践中随时都面对一些实际困难,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具体的困难和问题,表现为其需求的满足。因此,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就必须培育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7.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引发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合理的体制是妨碍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因此 ,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根本途径是对传统农业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即打破城乡分割体制 ,改革流通体制、科技体制、金融体制和农村税费制度。  相似文献   

18.
农民增收问题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农民增收的现状,分析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即提高农业经营水平、拓展农民就业空间、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改革以来的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突破,是农业经营体制、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重大创新,是加快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沾化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促进全县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把冬枣作为一项主导产业运作,经过十几年的大力开  相似文献   

20.
吴全军 《工会论坛》2010,16(4):40-41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市化道路,客观上要求减少农民,推进农民向城镇转移。农民向城镇转移要具有在城镇有相对稳定的就业和就业收入能满足其在城镇的基本生活需要这两个基本条件,制约和阻碍农民向城镇转移存在农村和城镇两方面的主要因素,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对土地的收益和补偿机制以及农民进入城镇后的保障机制等新机制,对于加快推进农民向城镇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