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进一辈子     
杜飞进 《学习导报》2011,(14):43-43
为什么近来杨善洲这个“老典型”能够在神州大地不断掀起“心灵海啸”,成为亿万中国人的感动,成为引领时代的价值取向,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最重要的原因,是杨善洲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先进一阵子”,还是“先进一辈子”。  相似文献   

2.
隔山 《党课》2012,(9):118-119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学雷锋、做好事”在全国形成热潮。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工人、老英雄马永顺就是一个一辈子总做好事的人。在共和国的英模谱中,马永顺获得的荣誉也许是最多的。从1949年起,“劳模”等光荣称号就一直伴随着他,直到2000年生命结束。他曾是绥化森林工业管理局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退休以后他还获得了联合国环保奖、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等光荣称号,并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后16次受到党和国家领…  相似文献   

4.
<正>雷锋的故事,陪伴着我们成长。他的名字,我们铭记于心;他的事迹,我们耳熟能详。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人民日报》发表,从此,每年的3月5日成为“学习雷锋纪念日”,3月也成为“学习雷锋月”。中国社会历经时代变迁,雷锋始终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敬仰,雷锋精神始终是人民心中的一面光辉旗帜。201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5.
德江有个“雷锋镇” 绵延、教育、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雷锋精神”,如今正在“中国傩戏之乡”、“中国天麻之乡”——德江县广大城乡深度延伸……初秋,走进两年前首倡“雷锋背包”干部为民服务活动的德江县合兴镇,在这个被称为!雷锋镇”的黔东北高原小镇,你能随时随地感受到,雷锋事迹在这里传颂,雷锋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张云泉  顾宏伟 《党课》2007,(2):61-64
人们学说,信访工作是“机关第一难”,信访部门是“清水衙门”.信访干部更是受气的“宫”。每天上班遇到的是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碰到的是一个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听到的是骂声、哭声、埋怨声,做的是烦事、琐事、难事。但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云泉,不但二十多年来无怨无悔地站在信访工作第一线,还立志要——  相似文献   

7.
文质彬彬、一脸和气的胡刚常说:人不能太贪心,一辈子做成一两件事就好。1993年从部队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胡刚留校任教。3年后进入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攻读研究生,他原本主攻“分布式计算”方向,但恰巧学院承担了国家“北斗”导航系统建设任务,他顺理成章地“认识”了北斗,从此心无旁骛。  相似文献   

8.
吕继宏是海政歌舞团副团长、大校军衔的男高音歌唱家,人称“抒情王子”。2007年5月,记者采访了吕继宏。谈起入党的过程,吕继宏说,对入党自己有一个认识过程,有一段时间自己认为唱好歌就行了,入党不入党都一样。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保存着一份极为珍贵的文物——被誉为“共产主义战士”的雷锋51年前的入党志愿书。这份入党志愿书长26厘米、宽18.8厘米.正中印着10个繁体大字:“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申请人签名”的右侧写有手写签名“雷锋”两字。  相似文献   

10.
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曾有相声段子说:“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现在回味,这话其实不准,至少“于国平们”的事迹说明了这一点。于国平的事迹告诉我们,学雷锋不只是“过去时”,更是“进行时”——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我入党60年的日子。回忆入党的往事,很多记忆是那样清晰,老排长徐希品操着浓浓胶东话的叮嘱仍在耳边回荡:“小汤啊,你是党的人了,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要永远忠诚党,跟党走一辈子啊……”  相似文献   

12.
孟红 《党史纵览》2023,(3):12-16
<正>1962年8月15日,“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次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公开发表,从此,每年3月成为“学习雷锋月”,学习雷锋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雷锋事迹及其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中得到广泛传播并发扬光大。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温暖了他人,照亮了他人。本文撷取了几则战友与雷锋的交往经历以及后续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与雷锋同行     
人生在世,如何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短暂生命旅程,如何创造出无限的价值?个体的生命意义,如何在时代发展的伟大历程中彰显?这是雷锋精神背后永恒的“雷锋命题”,也是今天我们重新走向雷锋时必须面对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4.
齐霁 《党史文汇》2003,(4):20-21
毛泽东为雷锋同志题词经过毛泽东一生中曾为两位普通战士题过词,一位是战争年代的刘胡兰,一位是和平时期的雷锋。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无惧色,不愧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而雷锋却没有那样的惊天动地之举,只是做了些平凡的小事。然而,毛泽东从雷锋这些平凡之举中,看到了伟大的内涵,看到了一种时代需要的精神,于是他欣然命笔,向各族人民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雷锋生前把毛泽东著作看成“粮食”、“武器”、“方向盘”,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工作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刻苦钻研业务,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艰苦…  相似文献   

15.
邹声 《党建文汇》2007,(4):14-14
不久前,《乌鲁木齐晚报》对部分学校调查时发现,一些学生对雷锋很陌生。当记者问一名12岁的小学生“知不知道雷锋是哪里人”时,他回答:“可能是东北人吧!”据了解,记者采访的这名小学生,2006年经区里推荐,被评为乌鲁木齐市“市级三好学生”和“市级优秀少先队员”。“能否记得住雷锋其人并不重要。学雷锋关键是在领会雷锋精神的实质,把雷锋精神所体现的无私、关爱、理解和奉献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与雷锋同行     
人生在世,如何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短暂生命旅程,如何创造出无限的价值?个体的生命意义,如何在时代发展的伟大历程中彰显?这是雷锋精神背后永恒的“雷锋命题”,也是今天我们重新走向雷锋时必须面对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7.
我这位老乡啊,在这个世界流星一样划过。22岁的有限生命,让这片热土成了好人的故乡。关于他的书籍、影视、图片……将那张艳阳天似的笑脸深深“存盘”在几代人的脑海。他留下的故事、日记、文物……变成几代人抵御不良思想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18.
《党员干部之友》2023,(3):56-57
<正>1942年,朱德与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四老同游南泥湾时作诗《游南泥湾》,诗中有“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后来党中央驻于延安时,中央领导和全体干部借此诗,将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位老同志尊称为“延安五老”。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做了一辈子好事的革命家和教育家。  相似文献   

19.
他不是诗人,却写出了传诵至今的青春诗行;他不是画家,却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经典画面;他不是哲学家,却无比透彻地阐释了什么叫做“有限”与“无限”。60多年前,当他驾驶拖拉机犁开团山湖农场的肥沃土地时,也许不会想到,他开垦的不是一方土地,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地:当他为保护公家财产抱出棉被、脱下棉袄时,也许不会想到,他温暖的不是一堆水泥,而是几代中国人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由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主办的“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活动,日前评选出了50名“身边雷锋”标兵、500名“身边雷锋”,10个“身边雷锋”标兵团队、100个“身边雷锋”团队。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报道他们中的部分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