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跟单信用证,是指开证银行根据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立给卖方(受益人)的、保证在卖方提交合格单据时由开证银行或其指定银行支付货款的一种书面凭证。它是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广泛、最安全也最重要的一种结算支付手段。它与光票信用证——受益人要求银行付款时不需要提供有关单据的信用证相对立,但由于光票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几乎不使用,因此如未加特别说明,我们说到信用证一般就是指跟单信用证。跟单信用证的出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实践的不断探索,尤其是在国际商会的多次努力下,以1993年4月通过1994年1月1日实行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商会第500号出版物,UCP500,以下间称《统一惯例》500号)为标志,跟单信用证的运行机制已日臻完善。然而,由于信用证交易的复杂性,以及各国法律制度、商业习惯和理解等差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支付方式 ,被视为“国际商业的生命线”。对于“信用证”(LetterofCredit)的内涵 ,国际商会第 5 0 0号出版物《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 2条有明确规定 :“就本文各条而言 ,文中使用的‘跟单信用证和备用信用证’词语 (下称信用证 ) ,是指一项约定 ,不论其名称或描述如何 ,即由一家银行 (开证行 )依照客户 (申请人 )的要求和指示或以自身的名义 ,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 ,凭规定单据向第三者 (受益人 )或其指定人付款 ,或承兑并支付受益人出具的汇票 ;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进行该项付款 ,…  相似文献   

3.
"软条款"信用证虽然有违诚实信用的基本民事法律原则,也有违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相应要求,但利用"软条款"信用证未必就成立信用证诈骗罪,要视具体情形而定.  相似文献   

4.
在信用证交易中 ,银行向受益人偿付信用证项下金额的依据是单证相符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 0 0 )和相关案例的分析 ,简要论述了一下单证相符的法理基础 ,标准和范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界定跟单信用证的法律性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关于跟单信用证法律性质的各种理论学说均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理论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是:只看到了跟单信用证的特殊性,在把握和分析跟单信用证的主要法律关系时,没有抓住开证银行和受益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个主要矛盾;在对跟单信用证的开立、交单、审单、承付和付款的全过程进行考察时,没有准确把握交单特别是“相符交单”对开证银行的开证行为乃至跟单信用证法律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 ,调节信用证法律关系的规则主要是国际商会制定的信用证统一惯例 ,而该规则因其在内容上的局限性和特殊性 ,使得有必要合理解释其与各国民法体系的关系。信用证开证银行在其已经按照信用证付款之后当有行使代位权的机会 ,这是基于民法的公平原则及理念之普遍性而必然要求的 ,而且在开证银行已经按照信用证付款之后赋予开证银行此种权利本身也未损害信用证受益人或其他方基于“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合理预期” ,而只会促进诚信交易和各方利益之公平。  相似文献   

7.
信用证的法律适用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证的法律适用问题在国际私法领域一直是一个未受重视的问题.本文在简要分析信用证涉及的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从比较的角度剖析了英国的有关判例、美国的有关立法以及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关于独立担保和备用信用证公约>对信用证法律适用问题的规定,最后主张我国应就信用证的实体法规定和法律适用问题作出明文的立法.  相似文献   

8.
信用证在国际贸易货款结算中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以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中的风险。然而,由于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只负责审查单据,而不考虑货物的实际情况,即只要“单单相符,单证相符”就应付款。因而,出现了诸如非单据性条款、单证不符、信用证修改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各地公安机关在各银行营业大厅外所设置的"对正在实施抢劫银行的犯罪分子就地击毙"这一<警示标志>虽然可以震慑潜在的抢劫银行的犯罪分子,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进而为银行营建一个安全的经营环境.但我们认为,该<警示标志>所作的规定在合法性、正当性、公正性等方面值得怀疑,并且其可能被滥用,进而激发新的暴力犯罪.因此,我们建议取消该<警示标志>所作的规定;在防卫人致防卫对象死亡的情况下,由其举证证明对方当时正在以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方法抢劫银行.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新<工会法>,要树立科学辩证的方法论观点,必须坚持宏观维护与微观维护的统一,坚持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的统一,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与工会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统一.否则就要背离重大政治原则,在贯彻<工会法>活动中出现重大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