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画像是一门科学性和实用性兼备的刑事技术,根据目击人所描述的犯罪嫌疑人特证,勾划出可视的形象画面,其对缩小排查范围、确定犯罪嫌疑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模拟画像从古至今都是破案的一个途径,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也更加突显。制作一幅高质量的画像,必须掌握画像的刻画要素。  相似文献   

2.
齐民 《刑事技术》2002,(1):39-40
模拟画像技术作为破案辅助手段在我国古代就已被采用。画家根据见证人所描述的犯罪嫌疑人特证,勾划出可视的形象画面,对缩小搜索范围、确定疑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已在国内外借鉴模拟画像成功破案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3.
对于传统绘画艺术而言,人物绘画需要形神兼备。对于从事模拟画像工作的技术人员也一样,在实战中,不仅要努力使画像形似,而且要尽力使画像神似,这样无疑会给侦查破案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形似"主要是指模拟像的脸型与犯罪嫌疑人的脸型要相似,"神似"是指模拟像表达出的人物精神状态与犯罪嫌疑人的精神状态要一致。在实际案件中,见证人对犯罪嫌疑人精神状态的记忆是相对深刻的,也是相对准确的,因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其外在的给予他人的整体感觉,这种整体感觉包括身体状况、语言力度、眼神的感觉等。  相似文献   

4.
模拟画像技术作为一项刑事技术手段,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侦查破案中有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刑事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的日益狡猾,流窜犯罪、系列犯罪的日益增多,模拟画像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我省模拟画像技术发展滞缓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此项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效能。如何加快模拟画像技术在我省侦查破案工作中的应用、发展已成为刑事技术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此作一探讨。1我省模拟画像技术的应用现状近几年来,模拟画像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从我省来看,模拟画像技…  相似文献   

5.
正人体表征,即人体外部可见的一系列形态特征,包括容貌、身高、发色、肤色等。对犯罪嫌疑人外部可见表型特征(表征)的精准鉴识,可为侦查破案、缉查罪犯提供依据和线索,在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在目前的案件侦破中,可通过获取被侵害人或目击者对犯罪嫌疑人形态特征的回忆,直接形成描述文字,或利用模拟画像技术生成模拟画像加以辅助,以配合后续的调查工作。其中,  相似文献   

6.
犯罪行为人存在的客观性以及人与人面貌的差异性、个体和种族面貌特征的相对稳定性,是利用模拟画像技术刻画犯罪嫌疑人的基础,这使得通过收集和利用犯罪现场信息以及目击者关于作案人或犯罪嫌疑人形象、行为的描述而侦破案件具有可能性。因此,如果在调查工作中发现了关于作案人或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信息,并完整准确地以图像方式加以反映、记录,该案就已经具备了破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贾永生 《政法学刊》2004,21(3):76-79
模拟画像是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相貌视觉形象刻画的技术手段。模拟画像应成为犯罪现场勘查工作的一项基本的规范性内容。模拟画像技术要求勘查现场的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勘查重点有:(一)寻找、发现目击犯罪嫌疑人的受害人和其他证人;(二)访问、记录目击者对犯罪嫌疑人的感知过程;(三)提取、记录目击者对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的记忆;(四)对目击者的调查访问要讲究技巧。模拟画像在侦查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一)相貌学知识非常重要;(二)必须注意目击者的个体差异对模拟画像的影响;(三)证人之间不要有互相影响的情况;(四)对重要目击者的保护;(五)必要时重新进行模拟画像;(六)划定侦查范围非常重要;(七)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不能否定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8.
因为人贩子"梅姨"模拟画像风波,61岁的山东退休警察林宇辉再次被各大媒体频繁提及。2018年4月,凭一张3岁女孩的照片,林宇辉画出一幅跨越时间的肖像,帮助成都司机王明清找到了走失24年的女儿。2017年7月,林宇辉为章莹颖失踪案的犯罪嫌疑人画像,协助美国警方破案,媒体称他为"画笔缉凶"的神探。  相似文献   

9.
1998年初,公安部修改了刑事案件的破案标准。修改后的破案标准是:(1)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2)主要犯罪事实已经基本查清,基本证据已经获取;(3)犯罪嫌疑人或主要犯罪嫌疑人必须抓获。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才能称为破案。其中,犯罪嫌疑人或主要犯罪疑人已经抓获是指:一人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必须抓获;二人共同作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必须抓获;三人以上共同作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必须抓获;犯罪集团作案的,首要分子和主要实施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必须抓获。破案新标准的施行,对公安机关严格依法办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将缉捕在逃犯罪嫌疑人提到了侦查破案工作的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0.
刑事记忆画像浅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刑事记忆画像的定义:刑事记忆画像是根据目击者在案件的发生过程中或者发生前后所看到的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点的真实回忆所描绘的结果,利用素描或者计算机人像组合的方法,将目击者的语言信息转换成图像信息,成为可视的形象,使群众能够直观辨认。刑事记忆画像的功能:目前,国内的刑事记忆画像技术主要是为案件的侦查提供方向。侦查员利用画像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按图索骥”,以像找人。刑事记忆画像的要求:抓住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点,并将其典型化、特征化。只有抓住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点进行刻画,才能突出其个性。笔者根据多年的工…  相似文献   

11.
目击者诸因素对模拟画像相似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勇 《刑事技术》2008,(4):45-46
模拟画像技术是在案件侦破过程中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利用绘画或人像组合仪对犯罪嫌疑人的颜面各部特征进行再现,并加以局部的调整和修改,从而形成完整的、与目击者描述形貌特征相似的案犯的画像,以供识别一种专门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罗燕 《刑警与科技》2005,(7A):130-132
文件检验是侦查破案的重要手段,它在侦破刑事犯罪案件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各种侦查手段不可替代的。目前文件检验在刑事犯罪案件侦查中的作用有:1.为认定案件性质提供依据;2.分析书写人画像;3.为确定侦查方向,划定侦查范围提供依据;4.为澄清嫌疑,认定犯罪嫌疑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蔡璐  张欣 《刑事技术》2013,(3):43-45
口述记忆画像是根据目击者的视觉印象,运用绘画技术综合绘制出案件相关人员肖像的技术。这一技术为刑侦破案提供快捷、直观的犯罪嫌疑人形象,给案件侦破工作提供便利,但想灵活运用这门技术要求技术员既要有高超的绘画技能,又要有丰富的办案  相似文献   

14.
模拟画像与法医人类学等学科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模拟画像作为侦查破案的锐利武器,属于公安应用技术范畴,它是根据目击者的记忆性陈述来刻画犯罪分子相貌特征的一门技术,具有专业性强、实用性好、见效快的特点,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刑侦部门的青睐,也屡见奇效。但就其作为一门特殊学科而言,模拟画像的理论体系尚不健全,经验成分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模拟画像事业的发展,这也是目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为数不多的原因之一,笔者在近年来的模拟画像实践中,为铁路及地方公安机关的如“5.9”温州中国银行被骗案等50余起案件进行模拟画像,其中有“12.11”,“11.7”等7起均直接通过模拟画像辨认获得…  相似文献   

15.
刑事模拟画像就是将目击者或当事人大脑中存在的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可供他人辨认的图像信息。它不同于其它刑事技术的特点在于:离不开目击者或当事人(以下统称见证人)的积极配合。保护见证人的记忆,掌握对见证人的询问技巧,对开展刑事模拟画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强奸案件中,根据受害者的客观描述,准确刻画犯罪嫌疑人的相貌特征,是缩小侦查范围,快速侦破案件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认为准确刻画犯罪嫌疑人的形象,要做好以下三点。1了解案情、勘察现场、熟悉案件的各种因素,掌握案犯的有关情况了解案情、勘察现场、熟悉案件的各种因素是做好模拟画像的基础。了解案情有助于画像技术员准备画像的前期工作。如初步估计案犯的形象,有针对性地准备人像照片,提高画像的效率;勘察现场有利于了解现场的方位、空间、光线,判断受害者描述的客观性;熟悉案件的各种因素可以掌握案犯选择的侵害对象、作…  相似文献   

17.
同案犯罪嫌疑人不宜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质是针对案件当事人之间对某一问题供证不一致,而由案件证人或同案犯罪嫌疑人当面质询诘问以证实犯罪嫌疑人罪行的一种特殊讯问方法。正确适用对质是迫使犯罪嫌疑人转变态度交代犯罪事实的重要手段。近来,司法实践中对同案犯罪嫌疑人可否对质产生疑问。笔者认为,同案犯罪嫌疑人不宜对质。1、从对质的作用看,对质是侦查人员从双方陈述中获取证据或检验证据的一种补充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不可高估其对侦查破案的作用。2、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看,对质往往是犯罪嫌疑人处于抗拒心理状态下进行的,犯罪嫌疑人较之证人心理变化大,抗拒狡辩…  相似文献   

18.
在司法实践中常常发生这样的事,在案情基本查清,但犯罪嫌疑人尚未抓获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就宣布破案,形成破案绝对数多,但大量犯罪嫌疑人仍然在逃,造成不好的社会效果,影响了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力度。那么究竟如何才算破案呢?检察机关应根据什么标准来监督公安机关的“破案”呢?根据1998年公安部的规定,公安机关破案的标准是:  相似文献   

19.
"3.7"抢劫杀人案电脑摹拟画像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3月7日早7时40分左右,某区发生一起抢劫信用社杀人案,两名女营业员一人被杀死,一人被重伤,抢走现金12万余元。案发当天,作者通过目击者描述对犯罪嫌疑人做出了电脑摹拟画像(图1)。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后,许多群众向该案指挥部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线索。尤其是在侦查人员沿着犯罪嫌疑人的行走路线一路访问到两市县的过程中摹拟画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最后,分别抓获了刑事技术2002年第6期跨省流窜、专门针对银行系统做案的犯罪嫌疑人张某和王某。电脑摹拟画像在这起案件的侦破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是一个成…  相似文献   

20.
刘利华 《刑警与科技》2005,(5A):149-151
人像组合又叫模拟画像,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的侦破之中。随着刑事案件的增多,案件越来越大,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越来越狡猾,现场上遗留的痕迹相对减少,案件侦破的条件减少,一幅相对准确的犯罪分子的模拟画像,可以给案件的侦破提供有利的条件(前提是相对准确)。要做好一幅相对准确的模拟画像,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人像组合的基本知识,除了如人像比例、脸形骨额构造的基础知识以及素描的基本功夫外,在工作方法上有一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