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邵宁 《党建文汇》2008,(1):44-44
不久前,一批保存完好的茅盾亲笔书信,由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叶子铭的夫人汤淑敏捐赠给上海档案馆。这批书信共16封,写于1977年至1979年间,距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信和信封都是用毛笔书写,书法道劲有力,字迹工整清晰。信是竖着自右向左书写,署名“沈雁冰”。  相似文献   

2.
文化笔记     
▲如果说近现代的硬笔替代毛笔是第一次书写工具的改革,那么电脑替代硬笔便是第二次甚至是更彻底的一次书写革命。如果说硬笔的书写尚能保持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手写及用笔、结构、章法的特点,那么电脑的“书写”则变得面目全非——键盘代替硬笔,“沙沙”的手写声化作“嗒嗒”的敲击声,视盘上是千篇一律的仿宋体(指一般打印稿)。这令人欢喜令人忧的仿宋体,一方面它泯灭了人的性情,扼杀了线条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手写无法比拟的快速、易认和整洁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毛笔的传说     
《党课》2009,(6):108-109
笔墨纸砚被人们称为“文房四宝”,而毛笔又是“四宝”之首。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巨细收敛,变化无穷。毛笔写出的书法有点画粗细曲直的线条美、有疾徐涩迟的节奏韵律美和浓淡湿枯变化的墨色美等多种美感。这神奇的毛笔到了巨匠们的手里更是上下纵横、挥洒自如,书写出旷代罕见的妙品、神品。  相似文献   

4.
毛笔漫谈     
隔山 《党课》2012,(23):118-120
毛笔是我国的传统书写绘画工具,它与墨、纸、砚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毛笔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走来,至今兴盛不衰。  相似文献   

5.
说起书法,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毛笔来。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人一直是用毛笔写字的。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毛笔这东西,并运用它创造了书法这门独特的东方艺术。所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书法就是专指毛笔书法而言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随着书写工具的改进,以及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的加  相似文献   

6.
伍小峰  江鸟 《党风建设》2001,(11):21-22,28
2001年2月20日凌晨,安徽省利辛县城大操场。一个死去的婴孩被人用塑料绳拴住脖子,用铁钩挂在一个球架上,死婴身上一张用毛笔书写的“夏一松×××”字幅在寒风中刷刷作响。  相似文献   

7.
欧金林 《湘潮》2005,(4):51-52
黄亨明狱中遗稿系黄亨明侄女的丈夫温恭于1959年7月从新田县鱼池头村黄亨明的遗孀处征集到后捐献给国家的。遗稿现存湖南省博物馆。遗稿写在一本印有“三湘学校”字样的白纸蓝线条用笺纸上。毛笔字体,由右至左直行书写。第一篇为感慨人生的韵文,后13篇则为自传、杂感、诗歌与日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美院2014年本科生招生考试的中国画系和书法系考场上,考生被要求使用古老的书写工具,除了宣纸由校方提供,笔墨砚都需自己准备。古老的文房四宝在现代的大学考场上现身,引发众人议论。文房四宝本是我国独特的书写工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们曾经书写出诸多锦绣文章,创作出大量书画精品,承载了国人浓浓的文化情怀与民族精神。如今,文房四宝渐渐远离公众的生活,这固然与我们的书写方式从毛笔、硬笔发展到键盘有关,恐怕还与我们对文房四宝的文化价值漠视有关。  相似文献   

9.
做人民公仆,让人民满意。近日,第七届湖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长沙召开,28名湖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47个湖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受到表彰。这些全省公务员队伍的优秀代表,苦干实干、拼搏奉献,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了突出业绩,彰显了公仆本色,书写了“最美”答卷。“人民满意”是最高的褒奖。他们之所以能得到老百姓的高度认可,获此殊荣,不仅在于他们有崇高的品格,还在于他们干出了名堂、做出了实绩。  相似文献   

10.
欧金林 《湘潮》2004,(5):60-60
湖南省博物馆珍藏着一张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的罗盛教牺牲证明书。这张弥足珍贵的证明书是1954年英雄的父亲罗迭开老人亲手将它捐献给正在筹建中的湖南省博物馆的。证明书图状如人们平常所见的奖状式样。上方悬挂着两面鲜红的军旗,两旗的交接部位是麦穗环绕着红五星的“八一”徽章,四周是深棕色的宽边框,边框中有黄色的飞机、炮舰、坦克和齿轮、麦穗图案。证明书的行文为墨色宋体字铅印,少量文字为毛笔书写。落款处钤有方形朱色阳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之印”。左侧中部边缘盖有朱色骑缝章。证明书全文如下:革命军人…  相似文献   

11.
李虹 《党史文苑》2013,(12):48-50
1962年5月号《人民文学》首次发表毛泽东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此词一经发表,便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诵,至今经久不衰。毛泽东在世时,为何不以其特有的“毛体狂草”手书此词,为世人留下墨宝?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那么毛泽东真的从未书写过此词吗?笔者的回答是“不”。毛泽东于1930年手书过此词,而且是原创。笔者有幸鉴赏过这幅作品(见图,原件为民间收藏)。手稿为毛泽东用毛笔行草书写在印有“广盛”字样的19行(竖行)信笺纸上,纸张微黄,尺寸为270mm×205mm。现将此手稿敬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学书心路     
提毛笔涂鸦已30多年了。五六岁起,祖父每天一边给我讲历史故事,一边严格按规则教我写毛笔字,尽管在上学后毛笔字一直是全班写得好的,祖父还是非常不满意我的随意任性和不合规矩。从上初中起,父亲在春节之前给村里人写春联,鼓励我也大胆放手去写,写得不好,先贴到自家门上,刻意培养我书写的兴趣和锻炼  相似文献   

13.
向一鹏 《学习导报》2013,(20):18-18
一位老人,历经19年,耗时4161天,行程17万公里,为1400名贫困学子募得善款396.9万元。他用19年的岁月一笔一画地勾勒了1340个“正”字。这些看似简单的“正”字,书写在捐资助学的笔记本上,落实在漫长而艰辛的助学行动上,停驻在1400名受助学子的心坎上。他就是赵在和,今年79岁,是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的一名退休干部。  相似文献   

14.
李虹 《党史文苑》2014,(2):44-46
这是一首毛泽东生前填写的《蝶恋花》词,毛泽东用毛笔行草书写在10行(竖行)信笺纸上,纸张陈旧,尺寸约为285mm×198mm。这首词尘封至今已83年。整首词凄婉悲愤,读之极易使人潸然泪下.同时又易使人同仇敌忾。这首词是毛泽东何时何地为何人或何事所填?  相似文献   

15.
法国伊夫瑞市档案馆存有一部东北书店版《毛泽东选集》,红色布面加烫金书名封套、黑色漆皮精装硬壳加烫金书名封面。该书扉页有刘少奇用毛笔亲自书写的附信,全文如下:安娜·维尔米士同志:送给你这本毛泽东同志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个小小的红色信封,历经20多年的风尘辗转来到笔者手中,不能不说是机缘巧合。该信封是用当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生产的毛边纸制作的,宽6.7厘米,长17厘米,底部稍有磨损,信封本身没有任何令人惊异之处,但信封上的内容却演绎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发生的一个个故事。该封信的收信人为万国胜同志,收信人地址为胜利县黄坡村,寄信人为博生县江口区苏维埃政府,信封的左上方盖有“红军家信免贴邮票”印章,信封背面中间盖有四枚直径为2.2厘米的圆形“曾山”印章,背面顶部盖有“湘赣边省捌分赤色邮票”的蓝色印章.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有机会采访了一名刚入狱的罪犯,案发前,他是一位五十八岁的正处级领导干部,“一生谨小慎微、恪尽职守”。一天晚上,有位曾经得到过他特别“关照”的人登门拜访,走时把一个沉甸甸的信封“忘”在了他家的沙发上。他感觉“不妥”,让家人把信封送了回去,“忘”了信封的那个人又把信封送了回来,且说了很多非常“诚恳”的话。过后,他又几次打电话让把信封拿回去……东窗事发后,他非常后悔地说:“都怪我态度不坚决,导致晚节  相似文献   

18.
<正>这是一面不寻常的墙,高1.42米,宽2.86米,壁面以石灰泥抹平,洁白光滑,自左至右,用毛笔楷书竖排整齐书写着《中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令草案》,字体规范清晰,四周有花边图案。1990年,有关部门把它从河南信阳新县方湾村一户农家墙上整体切割下来,搬运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收藏。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土地革命时期全国唯一一件书写有土地法令的青砖墙壁。由于年代久远,青砖墙上一些字迹已经模糊,但它背后的保密故事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9.
母亲开了一家杂货店,平时,兄弟俩帮着母亲做生意。可有一件小事兄弟俩不解,母亲除经营生活必需品外,还卖邮票和信封。邮票是不赚钱的,从邮局按票值进货,然后以同样的价格卖出,信封的利润也是相当微薄,卖出500个信封才抵得上一瓶胶水钱。许多顾客买了邮票和信封后,就在母亲的杂货店里粘贴好,母亲免费为他们提供胶水。这样一来,母亲在出售邮票和信封  相似文献   

20.
【笔】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