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从劳动视角出发立足于人本主义来说明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揭示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对人性的扭曲,以人道主义的激情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诞生,具有巨大的伦理意义。这一理论对考察当今社会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也存在人的异化问题,我们应合理限制人的实践活动,提倡健康良好的消费观和信任和谐的人际观。  相似文献   

2.
李丹 《法制与社会》2010,(28):292-292
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观点中对正义的叙述来对比罗尔斯的正义观有助于我们对正义这一人类政治哲学中永远的主题的理解。马克思是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社会正义,要实现社会正义就要从根本上即从分配的基础——生产上来消灭异化劳动,实现人自身的自由和解放,才是社会的正义之本。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问题上,马克思采取了批判的态度,他认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实现社会正义,而罗尔斯的正义观则是为了更好的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  相似文献   

3.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价值诉求,而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自身思想变革的重要环节。该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片面发展和价值贬值的多重表现和内在根源,其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包括人的价值、人的需要、人的解放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框架。正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价值诉求出发,马克思揭示了扬弃人的自我异化的人学主旨,即超越人的工具理性、从人的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的人学价值。而在当代中国,这也正是理解和汲取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人学价值的意义所在,即增强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自觉性,尊重劳动与劳动者以及创造劳动者价值实现的生产劳动与生活环境,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奠定坚实的人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俞吾金先生认为传统的哲学教科书坚执于抽象的物质观,马克思物质观则强调物质不过是人的生存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的、历史的要素,它的根本宗旨是批判拜物教或物化(异化)观念。本文则认为,抽象的物质观不是传统的哲学教科书的观点,也不是一般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并非都是人的生存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的、历史的要素;马克思物质观的根本宗旨不是导向对拜物教的批判,而是诉诸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改造  相似文献   

5.
郝翠芳 《法制与社会》2011,(14):274-275
资本主义法是近、现代法律文明的一种形态,奉行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原则都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时代要求。。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更是构建资本主义法治的重要灵魂之一。从这个原则在自由与现代资本主义中的演变可以大体看出西方法治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及其权利的分配变化.西方法冶所坚持的原则和内容值得确立依法治国的国家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海英 《行政与法》2007,(1):127-128
一、异化的基本理论⒈异化概念的发展及含义异化作为哲学概念,开始于启蒙时期。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赋予异化以系统的哲学含义,即绝对精神自我运动为自然界的这一环节,也就是外化、异化。而自然界向绝对精神回归,重新达成主客统一,就是异化的扬弃。之后的费尔巴哈则用异化这一概念表达了上帝对人的本质的占有。由此异化的主体由黑格尔的客观精神变为感性的人,异化从此具有了否定生命的价值判断的含义。马克思受古典经济学的启发,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分析基础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异化,即劳动产品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来。有的同志把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时使用的异化概念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认为社会主义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会不断产生异己的力量。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已经异化。这种“社会主义异化”论是错误的。只要系统地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我们就会发现,他所使用的异化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他在自己的早期著作《一八四四  相似文献   

8.
骆秀丽 《法制与社会》2010,(20):279-280
现代性批判是马克思关注的中心问题,异化劳动理论则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序曲。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对理性形而上学传统的反叛;也是对现代人的命运的揭示;同时还具有浓厚的生态批判意蕴。  相似文献   

9.
弗洛姆的异化理论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而来的,但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作了新的描述和解释。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消费过程、政治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都被异化了,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存在缺陷但也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异化文学与两种异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文学是西方各国文坛上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它的出现符合西方各国历史发展的规律。西方的异化文学,其理论基础,並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观,而是资产阶级的异化观。但是在它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确曾受过、而且至今仍受着马克思主义异化观的重大影响。七、八十年来异化文学所开出的“病之花”,以其独特的姿态,争芳斗艳,蔚为奇观。这给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通过改造以认识西方世界的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与思想资料。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本身又是一个犹太人,他在其重要著作《论犹太人问题》中通过分析犹太人问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作出了诸多深刻而精辟的探讨和剖析.并指出了进一步的批判和革命以寻求人的解放的道路。其所表达的民族观、宗教观和革命精神对我们当代社会仍具有启迪意义。《论犹太人问题》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分别针对布鲁诺·鲍威尔的“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而作。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异化劳动导致人的感觉的单一化,而作为共产主义者的人将是美的实现者;尼采对西方启蒙运动高举的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都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认为现代文化是对人性的腐蚀和毒化,导致了生命的病态,美和艺术对尼采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可以说,马克思和尼采都从美学视角深入现代性的根本问题,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性做出预见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体现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著作,同时也对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建构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异化劳动概念。异化劳动的扬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故此,本文试从梳理《手稿》中起奠基作用的异化劳动概念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入手,为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此有关的问题提供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首要思想是关注于人的本质的问题,提出人的本质存在是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但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私有制条件下就出现了劳动异化的现象。马克思正是从异化劳动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本质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把爱欲理论注入进马克思的劳动观中来诠释劳动,本文主要从人的本质、劳动与人本质的关系、对现实劳动的批判、理想社会中的劳动四个方面来分析来说明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劳动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的代表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从不同的角度对异化理论进行了阐释和发展。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总体异化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继承和超越,具有全新意义。当前,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的研究,使我们深化了对异化问题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研究探讨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平等"及其实现一直是众多思想家不断追问的主题。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批判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平等"观。他对于那些由于人之天性或制度设定的"原平等"采取了认可态度,面对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下的现实不平等,马克思选择了对劳动活动的尊重与工人的解放两个视角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及这种制度下的不平等展开批判,并以此为前提,认为只有通过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度,实现每一个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能真正获得人类的应有平等。  相似文献   

1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中,马克思首先根据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和观点,从批判国民经济的前提出发,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对异化劳动问题做出了全面的研究,指出了异化劳动的表现形式、产生的根源及其所造成的后果,最后得出无产阶级必须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亚当·斯密认为商品价格最终都分解为地租、利润和工资这三个部分。马克思认为斯密在这里挤走了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部分,把“年产品价值”和“年价值产品”等同起来,抛弃了劳动价值论,因而是错误的教条。笔者认为,斯密是从社会生产的角度考察不变资本,此时不变资本具有相对性,还应当进一步分解。“斯密教条”指出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人类劳动,并奠定了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君 《法治研究》2008,(9):12-14
“人本”或“人道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早年法学思想中体现得最为突出的一种法哲学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或称《巴黎手稿》)一书中,马克思集中对异化与私有制度进行了一种历史辩证法的批判,并在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关于“人类自由”与“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