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这一行动不仅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历史进程,而且对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苏联出兵东北既有美英等国方面的原因,也有苏联自身国家利益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解放战争中最先打响的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有着"一战而天下定"的决定性作用。在这场战线犬牙交错、兵力不相伯仲的战略决战中,两军后勤对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捡洋落"抗战末期,苏联出兵东北期间,把东北主要的工厂设备和日寇投降时上缴的武器,通通当作战利品运回国。我军最初进入东北的部队,面对的是没有枪、没有钱、没有冬衣、没有根据地的窘境,最初的重装备是靠着"捡洋落"捡出来的。当时的北满根据地,随处可见日军遗弃的武器和军用物资。从延安赶赴东北的延安炮兵学校的师  相似文献   

3.
正黑瞎子岛:"一岛两国"黑瞎子岛地处中国最东端版图上的"鸡冠"位置,位于中俄边界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20世纪初的东北,北满铁路由苏联控制,南满铁路由日本人控制。1928年,张学良对东北的铁路主权提出了要求,拘捕了苏联北满铁路局领事馆的官员。这引发了苏联和中国的武装冲突,苏联军队于1929年攻入中国境内,占据了中国的一些重要地区,包括黑瞎子岛。从此以后黑瞎子岛一直处在苏联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4.
正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这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历史进程,对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东北革命根据地搭建了平台。中国共产党正是充分利用了苏军进驻东北的诸多有利因素,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科学灵活的战略策略方针,克服苏联对中国共产党军队在东北活动加以限制的消极影响,成功实现了建立了东北革命根据地,从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东北是日本法西斯经营多年的军事基地,更是中国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东北,日本法西斯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当时东北的局势是,日本关东军迅速投降,伪满洲国彻底崩溃,东北政局更是出现了暂时的权力真空,苏联军队几乎成为东北唯一的主宰力量。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苏联在中国东北却面临着极其复杂的问题。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根据的是雅尔塔协定,苏军的行动不能不考虑到国际关系,当时苏联政府和  相似文献   

6.
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支援下,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是太平洋战争后期短暂的一段历史。显然苏联出兵东北存在其政治目的,并且在出兵中国东北的过程中存在军纪不严等问题,但这一事件对加速日本投降和对日后中国解放战争胜利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聚会雅尔塔,雅尔塔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讨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问题。《雅尔塔协定》主要内容如下: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前后,为了获取战后在远东的国家利益,在和美国的妥协和较量中,苏联对华实行了与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相呼应的"扶蒋非共"自相矛盾的政策.一方面与美国竞相抢夺在华利益;另一方面既承认国民党政府存在和接收东北的合法性,又限制其接收东北,既贬低和限制中共,又暗中支持其接收东北.这种政策明显暴露出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直接影响了解放战争时期苏联的对华政策,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后期,苏联参加了对日作战,这不仅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而且对国共两党争夺东北产生了很大影响,进而相当程度影响了国共两党命运的发展。重新回顾和审视这一段历史,有助于加深对解放战争国共两党斗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苏联出兵东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消亡,并帮助中国人加快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我们也看到,苏联由于当时自身处的国际环境十分复杂、险恶,苏联出兵东北不仅出于避免采来美国势力对其国家安全的威胁,而且是以从中国获取一定利益为前提条件的,因而使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大国主义倾向和民…  相似文献   

9.
中苏两国边界相接,东北抗联从建立之初就与苏联相互支援。1941年苏联和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直接导致苏联境内东北抗联部队停止向东北派遣队伍与日伪军作战,使抗联将士不得不长期留驻苏联境内。这在客观上也让抗联得以暂时避开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日伪的残酷"讨伐",使得抗联的有生力量得以保存,避免更大牺牲。留驻苏联境内的抗联队伍,进行野营整训,成立教导旅,同时派遣小分队前往中国东北,继续进行抗日斗争,为苏联提供宝贵的军事情报。苏联对日宣战后,抗联部队直接参加了苏军对日作战行动,是苏军有力的配合者。本文试图从东北抗日联军和苏联远东军相互合作的角度出发,探讨东北抗日联军实行战略转移后的后期斗争,阐述东北抗日联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时期,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表现得比较复杂。它援助过中国革命,但也干扰过中国革命。它有过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影响。党史界对此褒贬不一,有的肯定,有的否定。有的说,它所起的消极作用“确实是占主要地位的。”如何权衡这一时期苏联的作用,本文作些具体的剖析,与学界同志相切磋。一、出兵东北,让我军进入东北创建东北根据地。  相似文献   

1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辽阔东北大地的崇山峻岭、荒原水畔,一支新型的人民抗日武装、一支顽强的雄师劲旅——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诞生了。在此后的1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英勇战斗,前仆后继,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为光复东北、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从1940年底到1945年8月,东北抗联却转入苏联远东地区,被编入苏联远东方面军。东北抗联缘何离开中国进入苏联?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历史秘密呢?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对华采取了一种睦邻和援助中国革命同构的外交政策.因中东路事件,1929年7月17日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到了1931年9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使其远东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苏联以此为契机,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本文拟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苏联对华实行的"联华防日"政策,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日昇 《世纪桥》2015,(2):12-13
1945年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作为沦陷区的东北回归祖国怀抱,自此东北局势进入比较混乱的时期,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苏联都想对东北享有控制权,然而中国因为历史原因实际上处于苏联的实际控制之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苏联通过各种手段使得中共顺利接受东北,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中国共产党终于取得了完整的根据地,进而挺进中原,夺取全国政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利用与前苏联接壤的地缘优势,迈开了工业化进程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6,(4)
在中国人民反外敌侵略斗争史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是抗日时间最早、历时最久的抗日部队。这支军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歼灭了大量日伪军,牵制了大量敌军的兵力,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同时牵制了日本的"北进"战略部署,支援了苏联卫国战争,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东北抗日联军为东北和全中国的抗日战争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苏关系是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因素.建国初期中苏关系的密切以及苏联的援助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基础,苏共二十大揭露苏联的错误以及此后中苏关系的恶化促使中国领导人试图探索优于苏联、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但由于没有能够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误读,偏离正确方向."文革"后,中国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回...  相似文献   

16.
饶品良 《党的文献》2005,4(6):54-56
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直到1946年5月撤出除旅大外的东北地区,而全部撤出旅大地区则在1955年5月.苏军在对日宣战和驻扎东北期间,为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做出一些令人遗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造成苏联远东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苏联开始实施"联华防日"的对华政策,在谴责日本侵略、同情中国抗战、积极恢复中苏邦交的同时,又对日本奉行中立、"不干涉"的政策.从1933年起,随着德国法西斯的崛起,法西斯侵略战争在欧、亚洲的不断扩大,苏联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进一步调整对外政策.其"联华防日"政策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本文拟对这种对华政策的变化,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援助中国人民驱逐日本侵略者,加速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是起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面值得探讨。一、苏联出兵东北,促使日本迅速败降。1945年6月,日本还在准备“本土决战”,这一方针是以使苏联对战争保持中立  相似文献   

19.
有关《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的历史文章 ,我是在北京一家杂志的连载中读到的 ,其史料相当一部分来自俄罗斯解秘的苏联档案。我过去觉得文章里头未知的史料不少 ,很有用。最近读了刘统先生一篇文章 ,才知道我过去没有细推敲。刘统先生在文章中讲到 ,解秘的苏联档案中关于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武器来源的材料完全不对。这一点提醒了我 ,我们以后使用苏联解秘档案要小心 ,要多方查证 ,不然会上当。解秘的苏联档案中说 ,194 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民主联军 (即后来的东北野战军 ,后又改为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将东北视做其战略安全区,中共借机率先进入东北发展自己的力量:首先取得苏联和朝鲜的支援,建立了六条水陆交通线,将东北各解放区联系到一起;又与苏联发展贸易,打破了蒋介石的军事一经济封锁,将解放区连成一片。苏联派专家帮助修复东北铁路和桥梁,保证了辽沈战役的胜利,东北遂成为全国最大最巩固的根据地。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东北与苏联的关系发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