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姜勇 《理论学刊》2002,(4):32-33
在 2 0世纪后半期和 2 1世纪初 ,全球化成了世界主流话语。然而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 ,民族主义仍然在顽强地生长着 ,反全球化的声音也日甚一日 ,而且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全球化的中心 ,同时也是反全球化的中心。那么应如何认识反全球化问题呢 ?一、关于反全球化的主题特别值得说明的是 ,是全球化制造了“反全球化” ,而且“反全球化”反对的只是全球化过程中滋生的多种问题 ,而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众所周知 ,全球化起源于西方国家 ,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 ,然而 ,反全球化运动的中心也建立在西方国家 ,其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在全球的统治。现在…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与第三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阶段,而资本主义全球化则是西方新经济殖民主义向全球扩张的表现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和高新科技的广泛传播,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第三世界国家所说的资本主义全球化或西方全球化,从本质上说,是指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以实现全球少数人利益为目的的资本征服整个世界的现象和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种社会制度衰落的时代是一个过渡的时代,而全球化是这一过渡的动力和表现。它表现为两个基本进程:1全球化推动着并表现着价值规律的衰落,即资本的世界性扩张的进程推动着普遍的经济相互依赖和劳动的社会化,而这将否定资本存在的价值形式;2.全球化推动并表现为民族国家的衰落,而民族国家正是资本主义的摇篮和政治经济权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既不是沃勒斯坦认为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开始所形成的具有全球联系和特征的世界经济的延续和扩展,也不是吉登斯认为的由于民族国家及其体系为扩张提供制度保障,使世界经济扩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导致西欧社会经济变化,从而进行海外扩张的逻辑结果。正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欧洲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是欧洲殖民国家剥削、压迫、奴役和控制殖民地国家,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也延续到当今世界体系之中,决定了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正在把人们引进一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其标志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管理的全球化空间与其政治与社会管理的民族国家空间之间的分裂。在这些条件下,居统治地位的资本利益的逻辑会要求赋予全球化的经济管理以优先权,其代价是削弱民族国家的功能。这种逻辑体现在占统治地位的媒体竭力号召取消国家的社会干预,进行大规模的私有化以及采取全面的反国家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6.
赵明昊 《求是》2012,(13):64
当代资本主义正面临着种种困境,主要有三:第一,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看,冷战结束后的20余年间,资本主义发展遇到了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新挑战。这是西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历的第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危机。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叶以来的全球化趋势和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程度不同的挫折,客观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深刻教训.这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要求我们打开国门,大胆吸收和利用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黎庶乐 《理论导报》2023,(4):46-47+56
<正>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解决经济危机所引发的国际劳动分工危机、全球性投资疲软以及地缘政治斗争等问题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身变革——资本主义从依赖外部殖民扩张克服生产过剩危机和追逐新的剩余价值,转向通过内部殖民化实现资本的空间转移与空间生产方式的建构。伴随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转向”,西方左翼学者从城市—空间、生产—空间、社会—空间、身体—空间等方面展开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考察当代资本主义的空间批判,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是讨论中国中产阶级产生和成长的两个互为交织的基本议题。这两个议题所以如此紧密地纠缠在一起,首先在于它们都是发生在1980年代后的社会变迁过程。作为一种共时态的社会转变过程,全球化凭借资本、技术、商品、服务和劳动力跨越国家和地区的流动,得以使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首先形成于西方的新概念。通常认为,它是指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日益相互依赖,日益紧密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提出“经济一体化”概念。1985年,T&#183;莱维提出了“全球化”一词,以此来概括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其扩展到其他领域,包括文化领域,提出了“文化全球化”的提法。  相似文献   

11.
艾伦·梅克森斯·伍德是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她从资本主义、民主、阶级政治等维度揭示了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影响。伍德认为全球化是资本的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的普遍化,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本帝国的全球霸权。要实现全球民主就必须凸显民族国家的作用。民族国家既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基础,又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推动力。全球化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更显著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为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阶级政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基础。全球化使经济的阶级斗争转移到政治层面,加速工人阶级的团结,为阶级政治提供复兴的基础。伍德的全球化理论对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及其全球化、对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近20多年来,由于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和资本主义借助全球化在世界范围的扩张,以及由于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及其对传统思维方式的颠覆,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主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新未来主义的兴起;阶级的替代研究;从国家视域转向其他视域;对网络的研究;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等.把握这种变化,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资本主义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今西方世界的影响及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笔者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当代的全球化成因、本质、后果作一初探,认为全球化本质上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扩张,由于资本追求利润的本性,更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全球化时代的无限扩张,从而使得基本矛盾以及其各种派生矛盾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而发展到极点,使之在其制度本身许可的范围内再也不能调和,而惟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这一矛盾,所以,全球化的终极后果预示着资本主义的没落,社会主义的复兴。  相似文献   

14.
唐莉 《发展论坛》2001,(6):36-37
所谓经济全球化,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和高科技的广泛传播,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信息化”、“市场化”及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跨国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鲜明特征。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已为众多国家的众多学者达成共识。中国在20多年的对外开放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迄今为止仍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开放之路仍是荆棘丛…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现象不容忽视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城市化基础上的工业化,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工业化。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的过程。从世界范围看.自1820到1950年的130年间,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系数达O。997,呈现高度上涨的趋势。这也是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最明显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今世界的发展,不难发现,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着深层关系。西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减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造成的社会危机,逐步加大了资本主义国家自我调节的力度和广度。这种调节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而且涉及到政治和文化领域,不仅影响到国内,而且还影响到国外。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减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方面最引人瞩目的做法是,使其社会化生产越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这种扩张既…  相似文献   

17.
其一,要重视“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区别。西方借经济“全球化”宣扬“一体化”,实际是要搞“西方化”.即世界“资本主义化”。社会主义国家对此要保持警惕,不能随声附和,更不宜简单笼统地提“与世界经济接轨”。当前世界经济完全“一体化”是不可能的。不仅社会主义国家不应该与资本主义国家“一体化”,发展中国家也不可能与发达国家“一体化”.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没有能够“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何琼 《理论与当代》2002,(11):16-17
新的世纪,是一个极富挑战的世纪,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一个所谓“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首先是指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跨国资本的运作已经进入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同时全球化也涉及到文化领域,尤其是由于现代大众传媒带来的信息全球化有力地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感知、文化想象、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与殖民时期西方国家的暴力扩张不同,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后,与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机制的经济全球化相呼应,伴随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民族主义价值的扩张,西方文化也随之不断扩散。当代中国,网络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在整体文化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些文化的中国形态不是有序的,而是无序的。从而,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了种种文化冲击波。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就其实质来说是资本内在本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向全球扩张的过程 ,其结果是创造了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条件。经济全球化使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与市场之间的矛盾、资本与劳工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与此同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在不断地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