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伯言 《今日广西》2007,(22):66-66
民工们还在忙.他却走来走去的没啥事做。想走,又没走,想再盯会儿.毕竟老板出了钱,他是老板下面管事的.他的职责就是;监督民工干活。  相似文献   

2.
这个警察听后,又看过我们的登陆证,二话没说就叫我们跟他走。起初我们不愿跟他走,目的是边走边逛,跟他走步伐就得加快。可是三拐两转一抬头又回到了我们所下榻的宾馆。原来这个警察太热情了,他以为我们是迷路了,找不到回来的路.所以就当做了一件好事又将我们领了回来。  相似文献   

3.
心态平和     
2005年2月22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通信站的副教导晁王庆平壮烈牺牲了。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我不敢相信,不愿相信.也不会相信。但他真的走了,无可挽回地走了.他是划完了生命中最亮丽的一道彩虹后走的。这令人心碎的悲痛使我陷入了一幕接一幕、一阵接一阵的追思之中。缅怀英雄业绩.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4.
1999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家住海宁斜桥镇长新村的郭德庆老汉可仍没闲着。他今年71岁,务农一辈子已经忙惯了,吃完中饭后刚歇了一下,想到家里牲口吃的草不多了,3时不到就背了个竹筐出了门。他们村沿铁路线不远,出了门他就沿着铁路线慢慢地走着走着.在沪杭线斜桥到海宁区间的136公里处还歇了一下。这以后没多久,他就找到了一处鲜草茂密的地方,干惯了农活的他很快就割满了一大筐.沿着原路往回走。  相似文献   

5.
胡玥 《人民公安》2011,(13):23-28
最令记者内心震撼的是,当王会伟向记者告别的时候,他低着头,哽咽着说,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这么好的人了。他走之后,我很寂寞……  相似文献   

6.
在进贤县的街头巷尾,你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位老同志。他时而环顾四周,时而驻足沉思.时而和路人交谈。他走在你身边也许不起眼.但在当地,不少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就是南昌市第十二、十三届市人大代表、进贤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傅木和。在进贤,不管是听过他讲话的干部或是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还是接触过他的普通老百姓,都会被他那种爱岗敬业、勤致清廉、公正无私的精神所感动、所鼓舞。  相似文献   

7.
表弟打电话来,说他乔迁新居。这消息好令我激动。想想前几年,表弟第四次高考落榜的,其情绪低落到了最低点。为了驱散表弟心灵的阴霾,我特意把他从农村叫到我家。表弟在我这书生的小家里.书也看不下去.默默地过了两天.便再也挽留不住。临走.他不无遗憾地说:“高考这路行不通,只能走另一条路啦…”表弟于是走了一条经商之路。传眼几年过去,表弟以一千多元作底,从一个小商贩,到如今的时装个体户.委实“混”得不错了。他不但找了一个地道的城币小姐做老婆,最近又在城里买了一套近100平万米的单元房——表弟实实在在地被城市接纳…  相似文献   

8.
丁立梅 《人民公安》2009,(15):60-60
远方的朋友路过我的小城.小城里没什么可娱乐的.我就带他去歌厅听歌。 朋友和我年龄相仿.是刚认识没多久的.我们因文字而走近。亲切中,还有些疏离.是彼此不完全了解的疏离。  相似文献   

9.
薛凯 《半月谈》2004,(12):34-36
6月中旬.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最边远的甘各庄村,记者见到了正在路边纳凉的宋秉忠老人。他面前那条走了60多年的泥水路,几天前刚变成了平坦坦的水泥路.乐得他合不拢嘴:“这都是‘驻访帮解’工作队的功劳.乡亲们要给他们立块碑哩!”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柳塘街有一个家用电器修理部.就是这个修理部.给地区居民解除了数下尽的烦恼.带来户无限的欢乐.可可谁又会想到.为人排忧解难的人.会是一个残疾人呢;他叫孙传友.今牛33岁.从小因病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他顽强地同疾病抗争.小学毕业后.立下一个决心:要做自食其力的人.用自己病残的双脚,走自己的人生之路;用自已病残的双手,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发现.柳塘地区的居民家电出了毛病,都要到外地去修理,十分不便,于是他就选择了这个行业,自费到大连学习家用电器修理技术.开设广柳塘地区唯一的一家家闪电器…  相似文献   

11.
金河同志走了!金河同志比我小六岁,却先走了!迟暮之年,他每天走来走去,忙个不完,我认为他有一个劳动人民独特的身体,总可以多活些年,没想到他走得这么快!其实近几年来,我也看到他向黄泉路上走的步子加快了。腿弱了,走不动;心脏有病,时有发作;又有气管炎,到冬天发作得厉害时,把他折磨得更难堪。“不要多管事了,多活几年吧!”  相似文献   

12.
在狱中高呼:“我救过毛主席”1982年4月23日,傍晚时分,一辆轿车悄然驶进北京西单西绒线胡同,停在一个四合院前。这个四合院以前的主人是黄炎培先生,现在,住着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周扬。从轿车里走出一位年近七旬的清瘦老人。他就是曾经显赫一时、后来身陷囹圄的陈伯达。此时的陈伯达,仍处于保外就医状态,并未刑满释放.所以“陪同”他前去周扬住宅的除了司机,还有两位公安人员。根据陈伯达儿子陈晓农的回忆,陈伯达与周扬的交谈长达4个多小时。在交谈中,陈伯达讲述了当年拯救毛泽东的事情:1948年春天,国民党飞机轰炸阜平,那天早上我听到飞机响,赶紧跑到毛主席那里,他正在犹豫,我说飞机就在头顶上,要赶快走,他听我一说,就走了。他绕过一道墙,听警卫员说我还未走,回头喊了我,我催他快走。看到他已到安全地方,我赶快离开,刚跑到院子外,炸弹就已经投下来了,正好炸在院子当中,房子玻璃全被弹片打碎了。如果晚一步是很危险的……  相似文献   

13.
别哭,山茶花叶振勇吴寒雅无限哀怨,静静地立在墓前.春风微寒,阵阵伤心的花香,使他鼻子发酸,脚下,樟河悠悠,河水带着一个普通警察的故事,默默向山外流去.……剑辉,你走得太突然,你叫我如何背负那沉重的记忆呢?寒雅的心在哭。她知道,只有他和她的故事不会睡去...  相似文献   

14.
董寅初,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爱国侨领,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一位名侨务活动家.一位从安徽肥西三河镇走出去的名人物,但是他的经历、业绩以及传奇的故事家乡人却知之不多。  相似文献   

15.
1921年、1922年,陈独秀两次被捕,此事引起了党中央的注意:需要加强保密和保卫工作。于是,党的工作机构进一步隐蔽化,特别是对陈独秀,决定让他单独隐蔽起来。其住址不告诉任何人,包括党中央和其家里人。平时陈独秀自己到党中央机关来办公.阅看和签发文件,他走后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里。这样,他就与高君曼和两个孩子——陈鹤年、陈子美隔离分居了。  相似文献   

16.
谢觉哉,号洋深,字焕南。生于1884年4月27日,湖南省宁乡县人.他从小资质聪颖,刻苦勤奋,博览群书,志向远大.1921年1月,谢觉哉由何叔衡、毛泽东介绍,加入了湖南第一个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他从这时开始,走L了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并于1925年下半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回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谢觉哉在10月19日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政务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内务部部长、党组书记.1954年9月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再次任命谢觉哉为内…  相似文献   

17.
许贵荣 《云南人大》2006,(11):43-43
在德宏州境内有一条江将潞西市与陇川县一分为二,东边是潞西市西山乡.西边则是陇川县的勐约乡.这条江就是龙江。在龙江西畔的勐约乡营盘村.有一位四十五岁的中年汉子.常年走村窜户与群众拉家常、话致富、谋发展,将乡亲们的所盼、所想写成一篇篇有见地的意见、建议、议案提交人代会.引起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他身体力行地带领乡亲们克服困难、发展生产,朝着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村迈进。他.就是陇川县勐约乡营盘村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常枝济。  相似文献   

18.
通业 《协商论坛》2012,(1):56-56
一个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农村孩子,经过13年的艰苦奋斗,一手创建了拥有2000余名员工、固定资产6.8亿、年产值近10亿元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他就是河南通宇冶材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庆来同志。  相似文献   

19.
周琼 《人民公安》2010,(2):42-43
他走之后第4天,女儿出生了,可是在女儿出生之后第210天,他自己却永远地走了。他的相机里留下了那么多人的身影,却最终没能亲手摄下女儿的笑脸.他甚至.从没亲手模过一次孩子的脸。  相似文献   

20.
周谷城老人走了,在经过99载风雨历程后,带着党和人民的关心,带着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深深眷恋,终于走了。我因为工作关系,曾几度跟随农工党上海市委领导甚至单独去华东医院看望他老人家,老人对党的坚定信念,对生活的热爱,对同志的关爱深深地感染了我,至今不能忘怀。记得1994年夏天去病房,正值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叶公清同志分别看望过他不久.看得出,他还沉浸在兴奋之中。当陈项珠主委告诉周谷老,现在执政党对我们希望很大时,老人深有感触地说,农工党是个小党,我们的工作准则就是要紧跟执政党,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