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通过对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关于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化,西方化并未能产生任何有意义的普世文明这一论点的解读与分析,论述了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复兴本土文化以及"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再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亨廷顿基于对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得出了文明冲突的理论.这种理论不仅仅是一种国际政治理论.更主要的是一种全球化文化理论,也是一种文化决定论,其目的在于维护西方文化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冲突;主流文化与多样文化的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不仅制约着和谐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且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未来。妥善处理文化冲突,实现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现实课题。为此,要注重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融汇世界文明成果;重视文化价值理性,统筹经济文化建设;培育和谐文化生态,建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亚欧  欧娜 《学理论》2010,(5):13-14
20个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的理论,指出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或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当今世界的状况不言而喻会对中国崛起的成败产生影响。体会理解亨氏理论,对于中国谋求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塞缪尔.亨廷顿曾指出中西方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以《姐姐的守护者》为例,中国人对美国人行为处事方式颇有疑惑。对此,可通过学习和换位思考最终理解文化间的差异,继而运用人类的智慧找到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避免这些差异有可能引起的冲突,最终实现文明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农民流动的大规模进行,乡村关联开始逐步加强,使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城市文化和以传统乡土文明为代表的乡村文化开始了接触、碰撞和融合,从而产生了城乡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本文试图找出城乡文化冲突的矛盾点,并提出融合方案,以期为城乡文化的发展提出一些借鉴意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最终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愿景。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进程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经济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同时,反映到政治和文化层面,霸权主义使不同文化产生矛盾和冲突,进而危害着人类文明的缔造。人类文化精神的形成取决于各个民族的全球文明意识,取决于关系到全球化中的主要矛盾和冲突的化解。针对西方文化霸权,中国必须建设一种立足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其他民族文化有益成果的先进文化,并与人类文化精神走向具有高度一致,以促进全球化的积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塞缪尔·亨廷顿将导致国家间冲突的根本原因界定为由“文明冲突”造成的“文明断层线”,这种论断既是“西方中心主义”价值作用的结果,也隐含对西方文明优势的宣扬。当前,文明观在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特别是人权理念塑造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文明差异所产生的人权理念冲突则是当前国际社会实现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事实上,文明差异虽客观存在,但并不必然导致文明间的冲突。中国以新发展理念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当代中国人权观,充分体现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的人权理念,将有效地缓解甚至消弭人权文明领域的价值冲突。其中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进程中所提炼出的包容性理念和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有助于解读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为构建公正公平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3)
河南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中原文明建设。中原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推动着河南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要弘扬中原文明,提升河南软实力,必须采取发展经济、规划"时光隧道"文化街、利用文化特色加强对外交往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罗维 《理论导刊》2006,(2):24-27
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亨廷顿的主旨是要给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创立一个“文明”的范式,然而在阐述“文明的冲突”范式的同时,他通过对“一个世界”范式的批判,又智虑地提出了“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的命题。这一命题对非西方国家走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要以国内自身建设为前提基础,以党风、政风建设为重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塑造东方古国文明和谐的新形象;要依靠教育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从而为文化“走出去”提供内驱力和人才保障;价值观念是文化“走出去”的源泉,要注重挖掘和阐发中华文化价值观念并融入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之中;世界矛盾冲突需要文化的力量去化解,文化“走出去”要顺应有识之士的呼唤,顺应时代的需要,以促进世界和谐、人类进步为宗旨.  相似文献   

12.
"文明冲突"与文化建设、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舒 《理论探讨》2006,1(2):131-132
文明,是人类社会开化和进步的标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文明差异。文明的差异,其实质是文化的差异。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或由于其他经济及种族方面的原因,不同文明或文化之间的差异会演变为“冲突”,甚至是对抗。“文明冲突”是文明和文化互动的结果。从社会发展及进步的意义上说,“文明冲突”能够促进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推进社会发展和繁荣。世界上许多国家就是借助文明“冲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吸取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发展壮大本国、本地区的文明。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文化源泉。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摇篮,享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丰厚资源。在山西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将有效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彰显文化引领作用。山西省号召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以来,全省各市相继摸索尝试。临汾、运城两市经验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狭义文化 ,主要是指精神内容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纲领 ,集中体现了当前我国新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民族的文化”是从当代世界的范围和角度 ,对我国文化总体地位、基本风格的定位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 ,与人类文化的世界性和全球化并不冲突 ;“科学的文化”是站在世界先进文明的高度 ,对我国文化总体内容和精神实质的定位 ,坚持文化的科学性与倡导人文精神并不冲突 ;“大众的文化”是从文化主体和功能的角度 ,对我国文化总体价值取向做出的基本定位 ,使我们的文化植根于中国人民大众的生活实践 ,成为其生活方式 ,这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现代科学文化本身的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和宗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抉择,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应然之举,是实现民族复兴之伟大梦想的应有之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牢固的现实支撑: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当代价值彰显为其筑牢坚实根基,中华民族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其盈注充沛底气,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其提供理论导引。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导向;就是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有效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就是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实现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的不断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完善,各国文化之间的摩擦也越来越多.而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国度也受到西方国家文化的冲突越来越大.面对诸多新挑战,而政府文化建设也日益凸现出其重要性,政府文化建设包含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核心要素的构建,而核心要素的内容是由政府文化核心价值观与政府主体共同组成的.完善核心价值观与政府文化主体的建设不仅仅是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也是对政府文化建设发挥着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有两个基本途径 :建设先进的政治文化能够直接地促进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积累 ;建设各项民主制度直接促进政治制度文明的积累。参与型政治文化是先进的政治文化 ,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最稀缺的资源 ,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政治文明建设必须抓住这个主要矛盾 ,通过有效的政治社会化 ,传播和普及参与型政治文化 ,促进政治意识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微言 《瞭望》1993,(45)
美国哈佛大学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所长塞缪尔·亨廷顿于1993年在美国《外交季刊》夏季号上发表了一篇大文章,叫作《世界各种文明的对立与斗争》。他猜想,“新世界的基本矛盾不再主要源于意识形态或经济状况的差别。人类今后最大的分歧及冲突将主要来源于不同文明的歧异。”“不同文明群体之间的断层线正在取代冷战中的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分界线,成为危机与流血冲突的分界线。”按照他的划分,世界主要文明群体有七八种,即西方文明、儒教文明、  相似文献   

19.
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浩 《理论探索》2006,3(4):27-29
文化建设对于实现新世纪党的三大历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突出文化建设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特点决定的。其次,中华文化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两岸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对于遏制“文化台独”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最后,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可以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中国“和”文化,可以为和平解决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提供借鉴,为正确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7)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证明,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的有机统一,因此,文化建设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任务,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对当前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