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兆良在邳州市“银杏之乡”铁富镇考察。江泽民总书记与朱兆良亲切合影。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朱兆良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这位科学家比任何人更了解祖国的每一寸热土。(一)1998年春天 ,朱兆良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出席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3月4日下午 ,江泽民总书记在政协主席李瑞环的陪同下来到联组会上。总书记对委员们的发言听得很认真 ,并随手记到本子上。朱兆良讲的是农业高产地区出现的与农业有关的环境污染。为追求高产大量盲目施化肥和用朱兆良在江苏省阜宁县视察稻田养殖情况农药后 ,使湖水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堪称全国一流的科研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很多人都会马上联想到这里汇集着李庆逵、赵其国、朱兆良等灿若明星的中科院院士。本文要讲述的却是我国土壤学界的后起之秀,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周健民研究员。他今年刚刚45岁,可在1999年底他就被国家科技部聘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除此之外,他还担任着中国土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他在前年底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初被增选为农工党…  相似文献   

3.
北京中关村知春路的“科学家手印手迹墙”已成为北京又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从外形上看,她更像一本展开的“书”,不仅刻有革命领袖的科学论述,还有几十位院士的手印和留言。例如,王选院士:“想像力与求实精神相结合”;王大珩院士:“传承辟新,寻优勇进”;高登义院士:“知  相似文献   

4.
朱兆良     
朱兆良生于1932年,浙江奉化人,大学学历。现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物学部常委,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并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1994年加入农工党,现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江苏省委会主委。朱兆良院士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一干就是50个春秋,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化学家。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专心科研,主攻土壤氮素研究。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硕果累累。他首次对稻田土壤供氮能力进行了定量解析,修正了通常以水稻累…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发展中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议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朱兆良我国农业以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已是公认的事实。但是,一些高产地区也出现了与农业有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对这一点,我们还不像对工业污染问题那样,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具有传奇色彩的人是永生的。科学家,尤其是那些把自己的事业紧紧地与祖国的命运连结在一起的科学家是永生的。虽说《院士的爱国情怀》一书记述的50位院士中,已有不少位离开人世,但是他们守望了一辈子的精神田园,仍在产生丰硕的果实。“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  相似文献   

7.
华人之窗     
三位华裔科学家当选为美国家科学院院士在不久前美国国家科学院第130届年会上,3名华裔科学家当选为该院院士。这3名科学家是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学家毛河光、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丘成桐和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朱棣文。被誉为静高压研究泰斗的毛河光出生于上海,他成功地改进“金刚石压砧法”,将氢气在室温  相似文献   

8.
在日前山东大学邵逸夫科技馆开幕的“山东环境科技论坛”上,山东省环保局局长张凯陷入一种空前尴尬的境地:特邀专家之一的中国工程院王兴院士,以一位科学家的严谨和实在坦言目前山东环保的状况,给了省环保局长一个“没面子”。  相似文献   

9.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核物理泰斗。 他是中国唯一享有“金博士"荣誉的科学家,他是中国“863计划”的4位倡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关注     
华裔科学家黎念之获珀金奖 国际化工界“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黎念之博士,荣膺本年度“珀金奖”(PerKin)(Medal)。该奖在化工界地位崇高,有“化工界诺贝尔奖”之称。黎念之是该奖自1906年创设以来,第一位获奖的华裔。 黎念之在1965年发明了“液体膜”,得到44项美国专利。他同时也是全世界第一位提出“高压下气体渗透高分子膜”理论的科学家,美政府聘他任阿波罗登月计划有关膜应用方面的顾问。 黎念之 1932年出生于上海, 1954年从台湾大学化工系毕业。黎念之在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相似文献   

11.
叶辉 《观察与思考》2009,(15):52-55
“数学皇帝”过生日 2009年7月5日傍晚。杭州西湖国宾馆。一个简朴而隆重的庆典正在进行。 庆典的主角是一位世界级大师,他22岁获博士学位,27岁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33岁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奖菲尔茨奖,他也是迄今惟一一位荣获菲尔茨奖的中国科学家;他还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克拉福特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等众多国际大奖和崇高的学术荣誉。  相似文献   

12.
王健  老亨  华柯 《今日浙江》2006,(2):56-57
去年12月16日,2005年中国科学院评选结果揭晓,经层层筛选,优中选优,一位年轻人——40岁的麻生明榜上有名,成了中国最年轻的院士。这位年轻的院士,目前是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他的家乡,就是东阳巍山镇的山区小村麻家村。我们与麻生明院士通了电话,并到他的家乡访问了他的父亲和同学。这只是小事情2005年12月19日晚,记者拨通了麻院士的电话,他第一句话就是对家乡人的祝贺表示感谢,还一再推辞记者前往上海采访。对自己当选为中科院院士,麻院士保持着清醒…  相似文献   

13.
精英     
沈祖尧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这也是中国工程院此次增选的54名新院士中,唯一一位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4.
从每一期《民主与科学》杂志上,我都能感受到刊物的思路和创新精神。2003年第一期“读者评刊”活动刚结束,刊物从封面设计到内容都有新的变化,可喜可贺!以第一期为例,我讲几点看法: 一、“院士心语”这个栏目开设得很好。九三学社有150位两院院士,这是很宝贵的资源。分期编发“院士心语”,对广大社内外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极有好处。我希望:①每一期“院士心语”能否集中在一个闪光点上为好,比如九三院士如何看待名声,如何对待金钱,如何读书,等等。除了“院士心语”外,间或可以穿插院士的一  相似文献   

15.
邰宗 《台声》2013,(9):74-74
8月20日,“2013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北京举行。求自两岸农业、测绘、水利等领域的400余位青年科学家围绕农产品物流和食品安全、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水资源管理等城市发展热点问题进行广泛探讨,搭建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月11日上午,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谷超豪院士和孙家栋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主席胡锦涛为两位科学家颁奖。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2月2日下午,中国几大网站几乎同时“爆出”了新当选院士的新闻。在48位工程院院士名单中,人们果然发现了民革青岛市委主委、“海归”博士麦康森教授的名字。他不仅是这次山东省唯一入选的院士,而且还是一位从民革党员中成长的院士。此时,一个由来已久的“传闻”也终于有了答案。  相似文献   

18.
以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他们在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杨浦知识创新区院士服务中心统计显示,该区区域范围内目前拥有院士52名,数量占到上海市两院院士总数的三分之一。在今年初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吴孟超院士和王红阳院士领衔的第二军医大学“肝癌临床与基础集成化研究创新团队”因突破肝脏外科多个“禁区”,成为全国3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的团队之一。而“创新团队奖”也是国家科技进步奖中首次设立的奖项。  相似文献   

19.
院士心语     
在九三学社的成员中 ,先后产生了15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部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些科学精英以他们正确的政治方向、炽热的爱国情怀和严谨的科学精神、高尚的道德风范 ,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本刊从本期开始分期编发“院士心语” ,正是希望科学家的闪光精神照亮我们未来的征程 ,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20.
在1997年11月新当选的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最年轻的一位就是时年57岁的刘应明。他在1995年10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时,时年55岁,在院士中也属年轻。刘应明是全国人大常委、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联合大学副校长、省科协副主席。同时还是6种国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