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崛起,对内陆省份人才形成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内陆省份的人才流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新态势。探讨内陆省份人才流动的新问题。制定内陆省份的人才战略,将有助于建立内陆省份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机制.遏止内陆人才的流失,促进内陆省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格局发生很大改变。从国内层面来说,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内陆地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开放的前沿逐渐由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延伸,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取得很大成效;从对外开放来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倡导并成立了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设立了丝路基金,并与多国开始实施互联互通对接。形势发展赋予内陆口岸建设新的使命和任务,根据现实状况和发展要求,经济新常态下内陆口岸建设要注重空间布局与现实需求的统一;注重层次性,突出点与面的结合;实现口岸建设与贸易量发展的总量动态平衡;构建内陆口岸与沿海口岸的分工协作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开放与西川经济的加速发展蔡娅近年来,拥有1亿多人口的中国内陆大省四川,在"开放促开发,开发促发展"方针指导下,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大经贸"战略,不断改善对外开放的软硬环境,促进外事、外贸、外经、外资、引智、国际旅游的有机结合,新招迭出,取得了令人...  相似文献   

4.
在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新形势下,中央提出云南建设面向西南通向东南亚和南亚桥头堡的战略任务.但是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之间在经济、产业和制度、政策层面存在很大差异,在产业结构中存在优势互补和竞争现状;东南亚外部环境一直不稳定,中国与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关系一直变幻莫测.中国要从宏观政策上推动国内合作机制,提升对东南亚经贸合作水平,在东南亚和南亚外交事务上争取主动权,推动云南桥头堡建设和西南地区与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体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石岩  大光 《侨园》2009,(12)
今年7月以来,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作会议后,辽宁沿海各市广大党员干部群情高昂,脚踏实地,迅速掀起了新一轮开发开放的热潮.  相似文献   

6.
张莉 《求知》2000,(5):9-10
天津作为沿海发达地区,要抓住西部开发的时机,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的新视野,千方百计打好对内开放牌,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机,通过优势互补,拓展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领域,促进和推动天津经济发展,加快把我市建成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天津要想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实现经济的快速腾飞,必须做到:  相似文献   

7.
陕西,以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科技力量雄厚和资源丰富而闻名,有着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众多优势。改革开放十多年来,陕西的经济和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历史和地处内陆等诸多原因,与沿海开放省份相比,无疑还有不小的差距。 面对这一严峻现实,陕西省委、省政府正在调整战略部署,采取有力措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近日,我们就如何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快陕西的改革开放步伐,采访了陕西省委书记张勃兴和省长白清才。  相似文献   

8.
张蕴岭 《党政论坛》2014,(22):28-28
开放战略的演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打开国门实施对外开放。从1978年至今,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历经了三个主要阶段:沿海开放战略、沿边开放战略、建立自由贸易区战略。改革开放后,为了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中国开始实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对外利用两个资源,即外部资金技术和外部市场资源,通过引进外资,主动融入到国际分工、参与到国际市场经济体系中,通过请进来、打出去(出口)实现对外开放的快速发展,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尹朝晖 《理论探索》2012,(3):117-120
地缘安全战略是孙中山国防及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孙中山将移民实边、兴建铁路、开发海南、经营亚太作为地缘安全的重点;主张陆海并重,发展空权;认为地缘安全是建立在富国强兵基础之上,要将军队建设和军备研发放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位置。汲取孙中山的中国地缘安全思想,维护国家地缘安全,必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立足亚太、稳定周边的指导思想,重视经略缘边、缘海地区;必须立足内陆,挺进海洋,发展航空,把陆、海、空兼顾作为中国地缘安全战略核心;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富国强兵作为维系国家地缘安全的物质基础;必须积极发展国防科技,把国防科技力作为中国地缘安全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0.
在十三大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确实看到了,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批批中国人,首先是共产党人,已经并正在警醒起来,以不断改革、开放的姿态,为中国的振兴而拼搏.在这样的形势下,处于开放前沿地带的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怎么办?"先天下之'放'而'放'",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这应该是上海的正确选择.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所以这一期本刊评论员《先天下之'放'而'放'》一文首先对上海的开放问题"放"了几句.当然,上海如何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研究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