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仰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的判断和选择,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价值观。信仰有正确和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正确的、科学的信仰是人生旅途上的灯塔,照亮人们前行的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信仰是所有学科的任务,但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信仰方面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信仰教育方面也没有坚持应有的担当和坚守。一、当代中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剖析1.社会环境的影响。全球化的经济和转型期  相似文献   

2.
德育视野中的道德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高尚道德的虔信、敬畏与奉行。其不仅在道德生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克服当下德育缺乏深度追求和终极关怀的弊端、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等有独特的作用。道德信仰的危机或缺失引发了人们对德育的忧思,因此如何克服德育系统中道德信仰缺位的现象,有效培育人们正确而高尚的道德信仰,是当前德育工作的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谷生然 《人民论坛》2012,(5):114-116
社会信仰冲突是不同社会信仰形式间的对立和冲突,可分为多种类型。它是社会信仰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条件,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一方面源自不同信仰间真理观和价值观的差异,另一方面源自社会现实利益冲突等因素的存在。基于社会信仰冲突的成因和本质,我们可采用和平的方式消除各种信仰间的分歧。  相似文献   

4.
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是影响当代青年思想信仰的主要社会思潮.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当代青年的信仰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加强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是抵御社会思潮对当代青年发展消极影响的根本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进行思想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要贴近社会实际与生活现实,必须注重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激发当代青年的信仰需要,提高青年大学生进行信仰选择的能力,从而抵御社会思潮对青年发展的消极影响,确保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王巧 《青年论坛》2004,(5):34-36
任何国家和民族 ,在任何时期都重视信仰的塑造和引导 ,都要通过不断的思想灌输和实践磨练 ,培育出一种社会主导理想和信仰 ,使之成为社会的精神支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仰的塑造和引导要做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青少年的信仰教育直接关系我们民族未来的素质 ,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对青少年进行信仰教育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符合青少年学生思想规律为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态的科学性、现实性、创新性和包容性,以及与社会多元信仰一定程度的契合性是其能够引领和整合社会多元信仰的根据所在。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实现对社会多元信仰的引领和整合应该注重以下途径: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基础上深化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加强党风建设,促使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真正融入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内心,外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倡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如何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我们通过对一项问卷调查报告的研究,分析出了当代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及其危害,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灿芬 《前沿》2012,(1):162-163
信仰是人们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导向和精神支柱,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信仰危机。本文从信仰的认识、信仰教育的途径和信仰教育的行为转化来阐述信仰教育由认识到途径到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信仰由于具有“自我性”,它本身就具有多元化和变化的特征,把信仰多元化看成是社会共同理想认同危机的根源,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引发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稳定。理想的现实根据在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由于规律本身是普遍性的,并且可以在具有不同信仰的人们间实现共享。因此,只要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能被具有不同信仰的人们把握和理解,就能建立和构筑社会共同理想。目前我国遭遇的社会共同理想认同危机,主要是因为社会行动策略产生的负面社会暗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化过程中双重阻力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聂子楠 《传承》2012,(4):32-33,53
信仰有是一种无穷的力量,理性达不到的地方信仰可以达到。党员的信仰建设不但关系到我党的稳定发展,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走向。我们应更多地借鉴其他信仰的实践成果来推动和加强共产主义信仰建设,以党校为根据地,深入生活开始进行党员信仰建设,充分发挥信仰的力量促动社会风气净化,社会总体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爱国主义到探索马克思主义,这是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共性。依据这一思路,考察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物恽代英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与信仰。恽代英出于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追求救国真理;在不断的自我扬弃中,选择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恽代英思想发展的轨迹和世界观的选择,对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清平  王瑞青  陈英 《传承》2008,(16):38-39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却在下降。道德沦丧、信仰沦落、诚信缺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也同样面临着如此的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切实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受到很大冲击,一些人甚至还出现了信仰危机,这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新时期加强信仰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一一什么是信仰?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主张或主义的高度相信和尊敬,并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什么是信仰教育?信仰教育是指一定社会和阶级对人们进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教育过…  相似文献   

14.
建立民间信仰引导机制 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文 《湖湘论坛》2001,14(5):90-91
民间信仰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信仰体系,台大教授陈奇禄先生认为:民间信仰相当于英文的folkbelief,是社会中低阶层民众的宗教信仰。在我国大陆过去一直将其作为封建迷信看待并进行批判和加以抵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恢复执行了正确的宗教政策,各种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都得以恢复,与此相应,民间信仰也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组织结构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面貌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当前对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进行具体的科学的研究,并根据我国民间信仰的新趋势、新…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法治文明的中坚力量,其法治信仰对全社会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种种法治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其形成的原因可从高校内部和高校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提升大学生法治信仰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多元协同、形成合力。就高校而言,可以从构建法治信仰教育体系和优化法治信仰养成环境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却在下降.道德沦丧、信仰沦落、诚信缺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也同样面临着如此的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切实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论信仰     
人的时代永远是信仰的时代, 转型时期的中国更需要科学信仰的支撑。什么是信仰、信仰有什幺重要价值,以及我们的信仰选择和依据,是我们在信仰塑造和建设工作中需要认真把握并予以科学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雪原 《前进》2010,(7):41-43
<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如何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流砥柱和社会高知敏感人群的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持有正确合理的信仰,依然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据此,教育部在2009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项任务项目中专设了"青年大学生信仰问题"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2017,(6)
祠堂文化不仅在历史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生活习俗,在现代社会,仍然对其姓氏族人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主要表现在敬宗和收族两个方面。用信仰生态的思想分析祠堂文化仍有广阔市场的原因,主要有:一信仰产品的供应要与信仰主体的需要相平衡,祠堂文化满足了这部分人尤其农民群众的需要;二是信仰产品的供应决定的信仰主体的选择,他们生活周围可供选择的信仰产品较少;三是信仰产品的发展要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平衡,过于超前或是过于落后都会影响到信仰主体的选择;四是信仰主体的需求决定着信仰产品的发展方向。信仰主体可以适当的对信仰产品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20.
信仰是对个体生存境遇与社会发展前途及其关系的自我超越活动与终极关切状态,是一种对不确定之于确定、无限之于有限的整体性把握和确证。就当代中国而言,信仰的四大现实困境要求我们在政治信仰重建,特别是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方面,要综合把握青年人生追求的实现维度、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全球化时代的空间维度以及社会变迁的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