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书 《北京观察》2015,(9):38-39
<正>民国34年,正赶上日本宣布投降,斗灯会成了无拘老少的全城庆祝抗战胜利的大游行。1945年,我家住在北京东城朝阳门内竹竿巷胡同40号。父亲赵允璋在一家英文报社内担任营业部经理,祖父赵常秀是赋闲在家的评书艺人。我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由于父亲职业的需要,家里置有一台很大的收音机,父亲每天要听新闻。8月15日,广播中传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全家十分兴奋。听完广播,七十多岁的爷爷带着姐姐和哥哥站在院子里,向隔壁东院小楼上的日本人高喊:"我们  相似文献   

2.
姚朝辉 《中国保安》2005,(24):29-31
这是一对苦难的兄弟:在母亲出走父亲去世后,兄弟俩相依为命。为了让弟弟讨上媳妇,哥哥将自己的新房拱手相赠。如今,过度的操劳让哥哥患上了尿毒症,命悬一线。就在他弥留之际,他最想见的是远在他乡打工的弟弟。为了拯救病危的哥哥,弟弟挺身而出,将自己的肾捐给哥哥,使哥哥濒危的生命绝处逢生——今年40岁的张远华是铜梁县高楼镇一位质朴的农民。他和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张远清从小相依为命。没有父母的爱,让两个孤苦的孩子相亲相爱,一起和凄苦的命运抗争。在张远华幼小的记忆里,他们家是高楼镇最贫穷的人家。他们全家住的是20多平方米的土瓦房…  相似文献   

3.
一对兄弟因猜疑而渐生隔阂,终于有一天,弟弟一把火烧了哥哥的家。哥哥在得知纵火者是自己的亲弟弟时,他在医治烧伤的同时,想尽了办法、拼尽了全力为弟弟开脱。但弟弟仍因犯故意杀人罪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在这一切已无法挽回的时候,哥哥才明白,在法律面前,他是那么无助,他为解救弟弟所做的一切,也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4.
片名:《孔雀》导演:顾长卫主演:张静初、冯砾、吕玉来简介: 故事发生在1977年某座小城市,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里。哥哥先天有些异常,不断换工作. 受人欺辱,但从不自知。姐姐是个狂热的理想主义者,一心要当伞兵,离开她生活的地方,但事与愿违。她喜欢拉手风琴,自作主张,认群艺馆的一个老人做了干爸,没想到干爸自杀了。她结识了一个局长的司机,为换工作很快嫁给了他, 但不久又离婚了。但姐姐依旧沉浸在她对生活的理想之中……弟弟是家中最沉默的,似乎只会以不作声的方式表达拒绝与接受,他渴望在同学中得到虚荣的尊重,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5.
正"谢谢哥哥姐姐送来的衣服,我非常喜欢。虽然我的成绩不太理想,但我会努力。"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白霞街社区小女孩陈燕梅代替弟弟陈学林,给桂林理工大学陌生的哥哥姐姐写了一封简短而朴实的信,字里行间洋溢着感激之情。2017年,钟山县公安镇白霞街、清塘镇里村成功申报成为全国第一期"双零社区(村)"试点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试点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6.
岚帆 《就业与保障》2010,(10):41-42
老实本分的人生 1965年,赵兴周出生于湖北省安陆市,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汉子,兄弟姐妹六人,排行老五。父亲因病早逝,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兄弟姐妹六人的身上,懂事的赵兴周,从来都穿哥哥姐姐剩下的、打补丁的旧衣服,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刚上初中的他毅然决定回家务农,那一年他刚15岁。  相似文献   

7.
正春节前夕,嫂嫂吴姐姐来电话,告诉我说,哥哥因感冒从新华医院的病房转进了重症监护室,当时我心里隐隐感到不安。过了几天,吴姐姐又来电话,说是哥哥病情加重,医生需要插管治疗。听到后,我心中一怔,90岁的人,经得起插管吗?这不是加重病人的痛苦吗?许多老人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离开了人世。过了三天,吴姐姐来电话,说是插管后,哥哥变得很烦躁,医生又给他打镇静剂,她说这实际是麻醉剂。听完吴姐  相似文献   

8.
从小我就渴望上学 我1937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有3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是家里最小的。我家住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加影锡米山区的橡胶园里,全家人都在橡胶园工作。10岁那年,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样开始在橡胶园里工作,十分辛苦而且非常枯燥。正因如此,我渴望上学,渴望有同伴。  相似文献   

9.
一现年32岁的李寻梦是贵州省松桃县人,姐弟4人,他排行老大。李寻梦6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靠种田把他拉扯大的。虽然母亲对他百般疼爱,但是迫于生活压力,李寻梦在未满15岁时就不得不放弃学业,随着同村的哥哥姐姐们南下广州打工。转眼4年过去了,李寻梦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位帅气的小伙子。这时,同在一个厂打工、活泼可爱的白媛媛闯进了他的心里。  相似文献   

10.
骗术的终结     
一30岁的李炳炎出生在湖北安陆农村,家境贫困,但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除了姐姐和妹妹,他是家里惟一的男孩儿。然而,幸福时光并没有享受多久。7岁时,他父亲因患上了绝症撒手西去。不久,母亲也不堪重负,离家出走。不光是生活困难,没有爹妈的孩子还常常受人欺负,李炳炎隔不了几天就要和别人打一架回来。看着挂了彩、衣服也被撕破的弟弟,姐姐常常气得直哭,有时也不免把李炳炎骂一顿。这天,又打了架的李炳炎跑到火车站,扒上一辆拖煤的货车来到了武汉。于是,李炳炎便顺理成章地成了火车站附近一个常见的乞儿。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7年,这7年里他从没有…  相似文献   

11.
孙胜好 《当代广西》2007,(16):51-51
【案情】黄某的堂叔没有儿女,1959年,黄某亲生父母和其堂叔协商后,把他送给堂叔夫妻当继子。当时黄某18岁,他的亲生父母分了一些家产给他带到养父家。从此,黄某一直和养父母生活。黄某的生母现年老多病,由黄的哥哥和弟弟赡养,哥哥和弟弟生活困难,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要求黄某共同负责生母生活和医疗等费用。但遭黄某拒绝,说他在40多年前就过继给堂叔当继子,没有赡养生母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范立强 《当代广西》2014,(24):27-27
正说起2014年春节,阿锋(化名)难掩兴奋。从小到大,由于家境贫寒,他记忆中的春节只有冷清,但2014年的春节却让他感受到了别样的热闹。"家里人山人海,吃饭要排队,夹菜要轮流。前一批人盛了饭、夹了菜,就要从饭桌上撤下来,换上另外一批人。"阿锋开心地说,家里一共有64个人,除了哥哥姐姐,还有他们带回家的爱人和孩子。然而阿锋并没有见到所有的"兄弟姐妹"。"有些哥哥姐姐毕业工作后,也像妈妈一样乐于做公益,春节时会在外地陪伴孤寡老人。"阿锋说。  相似文献   

13.
一次电视访谈,杨澜采访诺贝尔物理将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崔琦出生在河南农村,10岁前从没读过书,就在家里放羊、养猪。10岁的时候他姐姐找到一个在教会学校读书的机会,就想让弟弟到香港去读书,而他父亲对独子要远行不大愿意,他妈妈却非常坚定地要送儿子去读书,这一走成了他与父母的永别——父母在后来的大饥荒里都活活饿死了。  相似文献   

14.
特殊家庭     
34年前,哈尔滨知青李文魁下乡来到黑龙江边的勤得利农场。3年后,因精神受到刺激,他疯了。 俗话说:血缘亲,实在亲,砸碎了骨头连着筋。可是,患有精神病的李文魁却被亲人拒之门外。当年,他的父母健在,如今,他的姐姐、哥哥和弟弟健在,尽管这样,李文魁从发病被送回北大荒后,再也没有回过家,再也没有见到过他的  相似文献   

15.
命债     
弟弟找了一个有钱的已婚女人做情人,姐姐起初很反对。但当她看到这个女人大把地把钱给他弟弟和她受用时,她却与这个女人合伙做起了生意。弟弟另有新欢之后,鸡飞蛋打的女人向姐弟俩催逼讨债,谁料想这竟是一笔命债。  相似文献   

16.
5年前的深秋,刚参加工作的哥哥,给上中学的我买了一辆赛车作为生日礼物。在那个习惯于接受哥哥姐姐或者父母馈赠的年代里,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便天天骑着它上学。校门口有家商店,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在商店里买袋鲜牛奶带回家喝。店主家7岁的小男孩似乎对我的赛车很感兴趣,我每次停在门口,他都前后左右地摸个不停,我曾一度因此而不悦。终于在一个平常的傍晚,小男孩问我“:哥哥,你买的赛车真漂亮呀,在哪里买的呀?”我说“:不是我买的呀,是我哥哥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小男孩的眼睛立刻放出异彩,眉色舞地说“:啊!是你哥哥送给你的日礼物呀!”…  相似文献   

17.
不知是什么时候,也不知究竟是“舶来品”,还是我们的“国粹”,武打片、艳情片、宫廷片等一些宣扬色情暴力的低级趣味的影片充斥了我国的影视市场,七音世界已被情爱、对生活的厌倦等绵绵之音所淹没。优秀的民族文化被人淡忘,其光辉也一下于变得黯然无色了。于是乎出现了小孩梦想成大侠,从五层高楼往下跳的情景;出现了姐姐模拟包青天,把亲弟弟的头一刀砍下来的悲剧;出现了十岁儿童上吊升天的尝试;出现了几岁的小孩也整天哼着“妹妹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的无奈。改革开放十六年来,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8.
平凡是福     
鲁钟鸣 《政策》2009,(1):60-60
杜鲁门当选为美国总统时.许多记者采访他的家人。有记者问杜鲁门的弟弟有何感受?他一语惊人:“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听罢此故事,我为杜鲁门的弟弟竖起大拇指。  相似文献   

19.
兄弟情孽     
2000年 4月 6日凌晨,震惊湘、浙、沪三省市的特大持枪杀人抢劫犯罪团伙在浙江、湖南万余警民的追击围捕中被彻底摧毁,主要犯罪嫌疑人杨良顺、杨卫兵兄弟被当场击毙,从而结束了他们长达 30余年情法不容、生死两难的兄弟情……  本文告诉我们的教训是,即便是爱,失去了理智的导引,也是盲目的,因而是危险的。 兄弟情深   1960年 12月,杨良顺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是湘潭钢铁厂一个老实巴交的修理工,母亲在厂里烧锅炉。连续生了四个女儿的父母终于盼来了儿子,给他取名为“良顺”。   1966年 12月,杨良顺最小的弟弟杨卫兵也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似乎一开始就受到了父母和哥哥、姐姐的特别宠爱,自然也就格外的任性和淘气,甚至有些霸道。   但是两兄弟的感情自幼就好得出奇,杨良顺对这个比自己小 6岁的弟弟简直是百依百顺。那时,家境贫困,杨良顺每天早上都提着篮子去捡煤渣补贴家用,顺便买点吃的回来,他自己舍不得吃,总是留给弟弟吃。而杨卫兵也总是懂事地让给哥哥。一次,父亲要杨良顺去买一个开水瓶,杨卫兵一定要跟着去,回来的路上,他争着要提,结果一不小心把瓶胆打破了,杨卫兵急得哭了,生怕回去挨打。杨良顺“勇敢地”把...  相似文献   

20.
刘葭 《湖湘论坛》2002,(2):19-19
语言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某种事物越重要,表现某事物的词语就越丰富。中英文中表示亲属称呼的词语大不相同,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由于处于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之下,非常注重家庭伦理,我们的语言中用以称呼不同亲属的词语非常丰富,区分特别仔细,这足以让来自欧美的把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头昏脑胀。中文里的哥哥、弟弟,英文中只有brother;中文里的姐姐、妹妹,英文中只有sister;中文里的祖父、外祖父,英文里只有grandfather;中文里的祖母、外祖母,英文里只有grand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