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接管城市 ,尤其接 管大城市 是一个极其 复杂的 系统工程 ,中 国共 产 党对 大 城市 的 接管 工作 从 1947年 6 月人 民解 放 军转 入 战略 反 攻开 始, 到 1949年底结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 全党思 想认 识统 一 接 管方针 明确 接 、 , ,管措施具体 接管纪律严格 , 为保证接 管工作的 顺利进行 ,中共中 央要 求全党和 全军把接 管工作放到 能不能顺 利实现由 乡村到城市的转变,能不能建立新中国的高度去认识。积极寻找 新的解决 城市接管工 作的方法 和措施, 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李珊珊 《党史文苑》2012,(10):30-33
刘少奇的城市接管思想是刘少奇纠正各地接管城市工作中的失误,指导城市接管工作的过程中形成的。刘少奇的城市接管思想包括入城部队必须保护新收复的城市,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是接管城市的中心环节,干部要学会管理城市,把打碎国民党政权机构与改造旧职员区别开来,逐步改造国民党文化教育机构等内容。刘少奇的接管思想对中共接管大城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革命走的是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独特道路。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时,接管好城市不但是巩固革命胜利成果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是顺利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关键问题,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复杂而又崭新的课题。在城市接管中,接管上海具有更重大的意义。上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又是蒋介石赖以起家的地方;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工业产值和贸易总额约占全国的一半,是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接管上海,标志着帝国主义及其蒋家王朝在中国统治的彻底…  相似文献   

4.
王超 《党史纵横》2005,(6):25-27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东北解放指日可待。此时,中共中央已经开始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上来。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解放大城市并做好大城市的接管工作对掌握全国政权极其重要。10月26日,中共东北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委派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的陈云同志,担任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全面领导沈阳的接管工作。27日,东北局又确定由陈云、伍修权、陶铸、王首道、朱其文等组成沈阳市军管会,率从各方抽调的4000名新老干部接管沈阳及周边几座城市。城市接管,是中…  相似文献   

5.
陈云在建国前后,以及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都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原封不动”——接管城市稳定社会 沈阳是东北中心城市,辽沈战役打响时,党中央任命陈云为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把接管第一个工业大城市、稳定社会和恢复生产的重担交给陈云。 为接管好沈阳,中共东北局在行驶的火车上召开紧急会议。陈云在会上指出,接管好沈阳,迅速  相似文献   

6.
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解放战争后期,华东局社会部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定,设立调查的执行机构、全方位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多样的调查方法,在对城市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以“青州建设研究会”“江南问题研究会”的名义出版了6种、54种城市调查资料,为我党我军顺利接管济南、徐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保证了城市接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城市调查资料的出版亦是中国共产党重视调查研究这一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的一个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7.
王金艳 《理论学刊》2012,(11):22-26
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史的时限是1944年4月至1951年10月。本文以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政策制度和思想理论的完善程度为主要依据,将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史划分为抗战后期至全面内战爆发前的接管城市工作、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时期的接管城市工作、战略决战时期的接管城市工作、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接管城市工作等4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1947年11月12日,我军攻克了华北重镇石家庄。这是人民解放军夺取的第一座较大城市。在取得城市政权之后,如何管理和建设石家庄,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尤为重要的课题。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工委的领导下,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在社会稳定、政权建设、群众工作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1948年2月,中央工委总结了石家庄城市工作的经验。这是我党对城市工作所作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它为我党在城市接管、改造、管理、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党的工作重心实现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开始城市领导乡村、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947年11月晋察冀解放军攻克石家庄市后,刘少奇为石家庄市的接管倾注了大量精力。他先是强调要保护机器、清算特务恶霸、从事工业建设。当石家庄市接管过程中出现部门协调困难、重复接收、盲目清算、城市秩序一度混乱等问题时,刘少奇又及时给予指导,指出,接收大城市和搞农村工作完全不同,城市中的工人运动、贫民运动要从整个经济政策和该城市自身的经济政策出发。他主张稳定城市秩序,合理安置旧公教人员,并及时总结经验,从而使石家庄市接管成为中共主动接管城市的重要起点和早期样本。  相似文献   

10.
接管城市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围成立初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北平的和平接管是继北平和平解放后的一个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的革命形势由农村包围城市向城市领导农村的历史性的转变.和平接管的顺利进行,对于定都北京、新中国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为东北及全国新解放区城市接管,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创了基层政权新的组织形式,为城市政权建设提供了范例;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措施,丰富了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大力支援前线,支援了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国革命胜利的即将到来,如何接管城市,迅速恢复城市的生产和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成为中共中央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作为中共领导核心成员之一,刘少奇在这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为中国共产党接管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汤文川 《当代贵州》2011,(35):23-23
下水道之于城市,与地面建筑同等重要,下水道折射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2011年雨季,中国各地有20多个城市先后陷入"水城"窘境,暴雨让一座座现代化城市变得脆弱而无奈,城市排水不畅导致的内涝让众多光彩亮丽的大城市瞬间变得狼狈不堪。"雨下得太大"决不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在西方发达国家老旧城中,  相似文献   

14.
陈云同志是党中央第一、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建国前,他曾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的主要负责人,亲自参加和领导了东北解放战争和辽宁的城市接管工作。这一时期,他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领导才能,成功地实现了我党对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沈阳的接管,并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名的“接收沈阳经验”,为我党建国后加强对城市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领导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建国后,他多次视察辽宁,对辽宁…  相似文献   

15.
接管平津     
当我们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当我们在分享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从旧政权向新政权转换的那一段难忘岁月。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革命的道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又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近90年历史,千折百回,不屈不挠。其间,包括城市接管在内的新旧政权的更迭,同样经历了艰辛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的规模快速成长。和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相比,控制一线城市规模的思想和政策目标是一贯的,但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变化较大。计划经济时代动员一线大城市人口外迁的做法停止了,改革开放之后一线城市主要依靠提高落户条件来限制外来人口的迁入。但这样的措施只能控制一线大城市户籍人口的增长,对控制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规模的作用不大。从历史经验出发思考一线大城市的人口规模问题,或能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城市接管是中国共产党由农村走向城市的重要一步。改革开放近40年来,学界围绕城市接管的方针政策、具体领域、历史经验和中共领导人在城市接管过程中的历史贡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陆续出版、发表了一批文献资料汇编、论著、论文,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拟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梳理,以期对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有所裨益。一、中共接管城市的方针政策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为实现对城市的顺利接管,中共中央对各地的城市接管工作做出了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市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早接管和解放的大城市,其在政权和法制建设上表现出许多新的内容和特点。1946年哈尔滨市临时参议会通过的《哈尔滨市施政纲领》作为宪法性文件,最具有代表性。它在政权主体、恢复和发展经济、外侨问题的规定上有很多特色内容,并且对哈尔滨市的政权建设和其他解放区的宪政实践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说城市     
中小城市才可能真正宜居中国的城市发展很快,现在很多地方已经与世界上的先进城市差距不远了。但是城市环境的差距不是缩短了,而是增大了。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的环境,不是好了,而是坏了。  相似文献   

20.
柴野 《学习导报》2014,(12):56-56
来过欧洲国家的人都觉得,这里的空气质量非常好,甚至感叹有些"醉氧"。然而近期以来,欧洲多个城市都出现让人难以忍受的空气污染。不久前,德国联邦环保局发布警示,德国多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指数严重超标。包括首都柏林在内的大城市的多个监测点"警戒线"都被打破。环保专家认为,空气污染在欧洲依然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