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陈毅元帅文韬武略,谈吐机敏风趣,讲话作报告口吐莲花,辞采动人,极受群众欢迎。 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陈毅在上海西藏路口的广场作形势报告,他精神抖擞,声如洪钟,一口四川方言,滔滔不绝。报告中他不时瞧瞧右手拿着的“讲稿”,大家专心听讲,认真记录。一字也不肯放过。报告结束后,记者争抢那份“讲稿”,可拿起一  相似文献   

2.
百叶窗     
陈毅的“无字讲稿”口赵清明陈毅元帅文韬武略过人,谈吐机敏风趣,讲话作报告口吐莲花,辞采生动,极受群众欢迎。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陈毅在上海西藏路口的广场作形势报告,他精神抖擞,声如洪钟,一口四川方言,滔滔不绝。报告中他不时瞧瞧右手拿着的“讲稿”,大家专心听讲,认真记录,一字也不肯放过。报告结束后,记者们争抢那份“讲稿”,可拿起一看,竟是白纸一张,便纷纷追问。陈毅看看记者们怀疑  相似文献   

3.
夏远生 《湘潮》2013,(4):11-13
时人纷说“中国梦”,伟人毛泽东也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中国工业化之梦。革命战争年代,他在延安时指出:“要使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需要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952年,他又发出了“中华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号召。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多少年来的愿望,也是毛泽东一生追求的目标。毛泽东回湘,也特别关注湖南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4.
《湘潮》1988,(12)
一作为毛泽东生前的贴身卫士,他不满意银幕上“主席”的形象:“貌合神离,缺少血肉和性格”。“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但他确确实实是伟人,极伟大的人。”卫士长李银桥回来了。拿起我写好的决心书:“我西生自己也要保护好毛主席。”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指出,“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总书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多次在外交场合真诚深情“讲故事”,向世界人民宣传中国文化,阐释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公认的“中国故事第一讲解人”。  相似文献   

6.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学习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一个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正在兴起。此情此景,对于我这个拿着画笔为宣传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而工作了66年的老党员是一个激励,使我更加感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激励着我要继续用手中的画笔,去书写中国人民在“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1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在20世纪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奋斗历史中,朱德的名字是不朽的。他早期是怎样拿起枪杆投身革命的呢?与他一起奋斗的家人又是怎样的命运呢?在党内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特别是在黑白颠倒的“文革”中,他又是怎样襟怀坦荡、顾全大局的呢? 近日,笔者专访朱德的嫡孙、空军大校朱和平同志,听他讲述“爷爷”那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党建》2020,(2):F0003-F0003
灾难无情人有情,众志成城抗疫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为武汉加油、为疫区人民加油、为中国加油,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许多书法家、画家也拿起他们的笔,抒发家国情怀,激励抗“疫”斗志。这里选登一组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潘敬国 《学习导报》2011,(24):36-36
著名作家冰心曾经这样评价周恩来:“他付出的爱最多,他得到的爱也最多。”作为开国总理,周恩来常说,自己是人民的儿子。他真诚地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同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他为争取中国的民族独立、社会解放和人民幸福,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毛泽东曾经用热烈的言辞称颂鲁迅,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品格”。其实,这种品格同样属于他自己。这也是他说自己的心与鲁迅相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说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那么他自己就是在整个革命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的影响早已超出了他的国家.”这是曾先后被译为七国文字出版的长篇传记《毛泽东传》的美国作家R·特里尔说的.不少来韶外国朋友也说“毛泽东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世界人民的尊敬的伟大朋友”.  相似文献   

12.
肖舟 《党史纵横》2007,(7):24-27
1970年1O月,北京最美丽的金秋季节,西山丹枫如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中国访问。他从中国的南方走到北方,受到国宾般的礼遇。抚今思昔,这位美国老人又一次谈到了那位第一个将他引入中国“红区”的“神秘的王牧师”,并向有关方面提出要见一见当年的王牧师。  相似文献   

13.
雨岚  刘庭远  朱涛 《党员文摘》2006,(10):16-17
四川省有这样一个人称“瓜娃子”(傻小子)的年轻人:他拿着借来的钱,开了一家家政公司,却“瓜”得先后给500多家客户免费做了一个月的清洁;生意刚开始好转.他手下的一个员工打破了顾客家的一个古董花瓶。顾客张口便要赔4200元.他竟连价也未还,立即照价赔偿……这样的“瓜娃子”,谁能相信他会成功呢?  相似文献   

14.
吴仁宝,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原党支部书记,在任48年。他率领全村人民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使华西村由默默无闻的穷乡僻壤变为全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拥有8家上市公司、60多家企业的“天下第一村”。村民住大房子、开小车子,最“穷”的有百万元,最富的达千万元。有记者问吴仁宝领导华西村取得成功的秘诀,他说了一句非常朴素却让人难忘的话:“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官儿虽小,却有为民造福、为民解难的伟大胸怀。而正是这种胸怀,让昊仁宝几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村民们已住上第五代别墅,而作为村里几十亿家底“掌门人”的吴仁宝,却依然住在70年代的老房子里。他一直拿着最低一级的工资,镇政府多年来奖励给他的几千万元,他悉数捐给集体。退居二线后,他仍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说:“干部没有终身制,但为人民服务要终身制。”因为他的心中总是装着群众,所以,他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相似文献   

15.
王春 《廉政瞭望》2014,(13):15-15
前不久,台北捷运站发生恶性随机砍人事件。行凶者拿着刀在月台和列车上砍人,4名乘客不幸遇难。这起血案,让对公其安全高度信任的台湾民众震憾不已,也让大陆民众惊呼:“台湾地铁竟然没有安检!”  相似文献   

16.
牛志芳 《湘潮》2021,(3):44-46
1963年2月20日,毛泽东应《中国青年》杂志社请求为雷锋题词,提笔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大字,同时毛泽东还说了这样一段话:“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  相似文献   

17.
群众观点最让大多数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幕是,在1949年开国大典时,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人民万岁!”毛泽东重视民生,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后来,尽管犯下了“大跃进”和“文革”等错误,但没有人怀疑毛泽东要尽快改变人民生活、将中国迅速带入富强之境的真诚。对腐败的毫不留情毛泽东对腐败深恶痛绝,对执政党向腐化蜕变保  相似文献   

18.
1961年,周总理出访归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迎接他。第二天,周总理看到一张报纸上刊载他回京的消息上有“周恩来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时,不由得紧皱眉头,指着报纸对值班秘书说:“你打个电话,问一下这条新闻是谁写的,叫他马上到我这儿来一下。” 这位记者很快赶到西花厅。周总理放下手中的工作,又拿起那张报纸说:“我们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神采奕奕’?”那位记者知道错了,只好向总理检讨,同时也汇报说,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说:“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这件事总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1954年,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办公桌上,放了一块黄黑色的铀矿标本。他拿着放大镜看了又看:“这玩意儿,怎么能造原子弹呢?”周恩来:“要请专家给我们上一课!”何长工:“主席,我是个二等残废,跛子爬不了山,你怎么叫我去地质部呢?”毛泽东笑道:“李四光是全国地质大军的司令,你是政委嘛!地质情况不明,矿产资料不清,第一个五年计划怎么干?听说你干得很起劲嘛!看,你们在广西发现了铀矿,这是…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人才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认识论把握了历史运动的客观规律,认为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因而在价值观的体系中,人民是价值主体,也是评价主体。邓小平人才观和价值取向,就定位在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这一点上。他始终一贯地认为,作为人才来选拔和任用的人,一定要“为人民造福”。他说:“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这就是主要的政治标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1页)这里讲的“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归根到底还是为人民造福。 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把“为人民造福”称为用人的政治标准,同时这也是评价人生的价值标准。他说:“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