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它在国家竞争、民族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努力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建设中汲取理论智慧和实践营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进行认同机制、动力机制、联动机制、体验机制、参与机制、情感机制的构建,努力推进价值观教育实践的全面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继承和发展,该理论紧跟时代步伐,回答实践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勇气和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在实践工作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意识形态工作,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3.
俸兰 《瞭望》1995,(36)
当前,我国各项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对民族关系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方面的问题?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空前的发展,为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民族关系朝着良好的方向发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缩小东、中、西部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就变成了社会主义本质在教育系统的延伸和体现。在举国上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由于政府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和优惠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和落实,目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本文力图在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以及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提出一些能促进西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政府的责任思考。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历史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围绕世界发展、国家治理、民族存续、社会革命、个人认知和政党建设六个方面,概括历史所内蕴的重要意义;依循历史发展的基础论、主体论、动力论和目的论的逻辑结构,对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的理论要旨予以重点阐析;发挥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的实践指导功用,要求人们增强历史思维、秉持历史准则、强化历史教育、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坚持意蕴分析、理论诠释、实践落实的研究范式,对于研究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没有论及的有关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所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中又根据时代发展提出了新的论断,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有:新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等。  相似文献   

7.
新书浏览     
《瞭望》1996,(44)
这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专著,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马飚曾长期在民族地区工作,担任过县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体改委副主任等职,又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从事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工作。理论的功底与实际工作经验的结合,形成了此书一大特色。 此书详细论述了市场经济与民族发展的关系,强调民族发展的核心是民族经济的发展,并阐述了民族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能性与艰巨性以及民族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的束缚,不断扩展理论研究新视野,不断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新的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这里刊登的一组文章,分别从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视野、理论创新的源泉、理论创新的路径选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视角、对私有财产基本功能的新认识等不同角度讨论了社会主义理论创新问题,形式不拘一格,旨在抛砖引玉,期待更好的理论创新氛围和成果出现。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分析了民族高等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民族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实践载体方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原理、原则与中国的民族、社会实际相结合,通过不断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实践,丰富、深化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问题理论政策体系。在回顾与前瞻中考察中国共产党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可以发现,它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论形态和基本经验。着眼历史原脉、现实形态和未来走向,解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政策和基本经验,对于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对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择优过程。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尝试多种道路模式,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在协调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方面、跨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鸿沟方面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使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而且彰显了世界历史意义:超越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文明的分野,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超越了社会主义经典理论,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中大国摆脱贫穷和落后提供了范例,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2.
促进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有序的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论述了政策创新及政策创新环境的概念,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所面临的经济政策创新环境制约问题,对如何优化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创新环境提出了几点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发展观在发展地位、发展内容、发展要求等方面继承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在发展内涵、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标准等方面创新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启示我们:要善于总结发展的经验教训,不断充实完善发展思想;要与时俱进,推进发展理论创新;要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2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本主义理念下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区别于传统灌输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密切联系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切身实际,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化为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在更新理念、创新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强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民族事务治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纵观建党百年来党在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及新时代的不同历史时期,民族事务治理经历了借鉴与初创、探索与发展、重塑与改革、完善与创新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体系,走出了一条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道路。在回溯党百年民族事务治理历程的基础上,围绕民族工作的理论支撑、最本质特征、根本途径、重要保证和基本方略,总结出党民族事务治理的五条基本经验。立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基于民族工作历史经验和当前面临的新挑战,提出增强各族人民公民意识、多维纽带形塑中华民族凝聚力、多重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和多阵地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民族事务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贺韶轩 《理论导刊》2023,(12):17-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上深刻阐释了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围绕科学技术的相关理论阐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科技创新的理念,在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深化了对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实践路径、制度保障以及价值旨归等方面的认识,是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6,(2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居住的地域十分广阔,民族自治地方约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世族聚居区,我国陆地边境线有1.8万多公里在民族地区。由于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民族地区发展仍然比较落后,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国,民族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祖国统一、边防巩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民族关系是我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必须处理好的重大社会关系。要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深刻认识世界民族问题对我国的影响,深刻认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极端重要性。要充分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把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自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诞生以来的社会历史表明,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能处理好民族关系,解决好民族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睦,否则就会影响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并最终损害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1]。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品质在中国的发展融合了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从逻辑前提、根本依据、文化基因、实践基础、思想主线、逻辑主题、价值取向等方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思维逻辑,既有助于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与精神实质,也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密联系我国文化建设实际,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本文论述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及发展文化事业与产业等方面的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