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杰 《红旗文稿》2012,(11):26-2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  相似文献   

2.
我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的灵魂,是地域最具竞争力和辐射力的文化资源,因此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文化强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省在非遗保护方面虽取得一些成就,但与居于全国前列的浙江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借鉴浙江经验,做好我省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使它成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助推器?本课题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日前,晋江市以"非遗保护,人人参与"为主题,举行第五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通过广场文艺、首届校园灯谜赛、第十五届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演奏比赛、民间美术工艺作品展、第四届南音演唱节和第三届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等,集中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皖江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数量多、类别全、影响大。保护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扩大皖江地区的影响力与辐射力,而且还能做大做强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不断提升皖江地区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本文从建立高规格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进行资源整合及保护规划、建设大遗址公园、开发名人遗存资源等方面,对皖江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探讨,旨在全面展示皖江地区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在皖江地区开发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福建理论学习》2010,(6):I0004-I0004
<正>福建省艺术馆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两块牌子同一建制,是福建省文化厅直属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机构,2009年获得"福建省第十届文明单位"的称号。近年来,遵循"坚持公益性、强化服务性、体现主导性"的原则;倡导"团结是前提、奉献是责任、务实是根本"的馆风;追求"把机制做活、把品牌做响、把事业做大"的目标,不断开拓公共文化服务新领域,推动了福建省的文化事业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岳振 《当代贵州》2013,(22):22-23
2012年底,作为国家文化创新工程,贵州"多民族地区村寨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示范项目"(下称"村寨文化项目")通过验收。此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将对正在推进的贵州省文化遗产保护"百村计划"产生重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保护世界遗产,是造福人类的千秋功业。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将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国际合作,保证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摘自2004年6月26日胡锦涛同志《致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贺辞》  相似文献   

8.
《江淮》2009,(6)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团结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齐心协力,挖掘、整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开展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9.
古都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是历史文化名城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研究、发掘、利用、传承杭州古都文化,对提升杭州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市民凝聚力、创造力,促进杭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简述古都和古都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着重阐明杭州古都文化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序列完整、特色鲜明的重要价值和特色魅力;重点提出杭州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措施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查清家底、加强立法;重点加强"西湖.龙井茶园"、"良渚文化遗址"等"准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申遗工作;高度重视南宋皇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切实加强古都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与整体风貌的保护与利用;加快抡救保护杭州古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党的历史根基和永久记忆,是我们党凝聚奋斗力量、引领前进方向、推动科学发展的宝贵资源和不竭动力,必须有效保护好、忠实传承好、合理开发好、科学利用好,从而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维护党和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宇红 《党的建设》2010,(10):43-43
甘肃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在文化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做好"打资源牌、走产业路"这篇文章,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省的战略支柱产业,努力推进文化大省建设进程。建设文化大省面临的优势和机遇我省文化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五类:—是历史遗存文化。全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地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其中,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武威出土的汉代铜奔马被确认为中国旅游标志。二是红色经典文化。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会宁、腊子口战役和奠定陕甘宁边区的南梁革命根据地举世闻名。三是民族民俗文化。香包、洮砚、太平鼓、夜光杯等民族民俗文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乌鲁木齐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多,内容丰富,加强对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弘扬传统文化、助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法规的健全、顶层设计、建设数字化体系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卢作后 《党史文苑》2011,(24):62-6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昂扬进军号。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又把"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文化大省"作为实现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必须依托江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文化大省建设。  相似文献   

14.
黎明 《党的建设》2012,(1):21-2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刻,前不久,省委召开了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确定了我省文化大省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对文化大省建设的重点任务作了明确安排,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同时也标志着我省文化大省建设迎来了新的起氟。为此,本刊专访了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  相似文献   

15.
<正>让贵州动起来,让全民动起来,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近期,贵州体育密集布局、新举连出: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在第九届省运会上发声,要求"精心书写多彩贵州体育事业新篇章";《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提出要打造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大省强省;全省体育工作推进会召开,宣布在"十三五"期间将深入实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张伟平课题组成员:沈小勇、王雅君、谌远知、林本喜批准号:07CGWH001ZQ成果形式:研究报告主要观点:①农村传统文化是中国乡村社会传统的文化特征,它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其本质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农村传统文化遗产主要分为古村落、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民族表演艺术、制作工艺、口头语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 ②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农村传统文化保护的重点和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口传心授的特点,其文化载体多为语言、文字和人,这些特点使得其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流失和消亡。因此,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人,要后继有人,必须建立富于激励的科学的传统文化遗产传承机制。③按保护的紧迫性将农村传统文化划分为濒危型、残缺型和完整型,对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应区别对待,重点是抢救濒危型文化遗产。④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从整个文化生态环境的维护出发,致力探索建设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相依存,并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李云 《学习月刊》2012,(7):44-44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宜城作为楚国故都、宋玉故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楚文化特色鲜明。在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打造“宜居宜业创新之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古城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的21世纪,加快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我省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古城镇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已受到或正在遭受"灭失性、建设性、保护性"的损害、破坏.目前,古城镇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还存在较多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提高保护意识、完善法律体系,切实加强管理.要努力解决好城市化、现代化与古城镇保护的矛盾,正确处理好"有效保护、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关系,真正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和管理好古城古镇古村历史文化遗产,以避免祖宗留下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在地球上消失.  相似文献   

19.
2016年12月30日,青神县白果乡甘家沟村党群服务中心里热闹非凡.伴随着隆隆的礼炮声和漫天飞舞的礼花,"青神县第五届椪柑文化旅游节"在这里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名知名电商微商、青神椪柑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本土电商大咖齐聚一堂,相约一年一度的椪柑品鉴、销售盛会."不止是今天,大伙儿平时也爱到这里来上网卖水果,方便得很."甘家沟第一书记、甘家沟村电商服务中心主任黄友虎介绍说.  相似文献   

20.
福州老地名是福州历史的象征、文化的标志、风俗的符号,保护老地名就是保护福州的历史文化。但福州市老地名的保护、利用工作现状,却与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新要求存在不相适应之处。指出福州市老地名保护工作应当在建制、修规、立法、宣传、申遗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