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情和理。所谓“情”是指深厚的同志之情,是“公仆”对’主人”之情,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相互沟通之情。如果没有这种情,职工群众能够“通情达理”吗?明明是“那个理”的事情,有时却行不通,往往与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以情感人有关,即“情不到,理不通”也。所谓“理”,不仅是“大道理”,也不排斥”小道理”,不承认“小道理”,又怎能对大道理进行有理有据的剖析,让职工群众自觉地放弃小道理而服从大道理?所谓“情理结合”意即二者不可偏废。如果只讲情而不讲理,这种情很  相似文献   

2.
璞玉光华     
斯人斯事,斯言斯心,怎么看都感到像块璞。璞,字典释义:含着玉的石头,指没经过琢磨的玉。故有成语:“璞玉浑金”,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多种属性。因此,人们在认识同一个事物时,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那末,就会得出关于该事物的不同结论。对此,古代的人们就明确而深刻地认识到了。 战国时期的庄周在《秋水》篇里说,对同一事物,观察者“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不运动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这里提到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否完全一样呢?本文试分析之。一、“运动”和“变化”具有同等含义哲学的运动概念的含义是,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这个概念的含义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变化”也是运动。而变化有空间的变化,也有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就表现为空间位置的移动;时间的变化表现为过程,即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产…  相似文献   

5.
贺善侃 《现代领导》2014,(10):10-11
对“跨界领导力”的研究始于对其内涵的把握:而要准确把握其内涵,首先要搞清楚“界”的含义.还要搞清楚怎么“跨”,理解“跨”的含义和程度。一、何为“界”?对“界”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去理解。从广义上理解,“界”即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界限。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而又相互联系.一事物与他事物总是既有不同点又有相同点,我们可以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归为一个“类”。区分不同类事物不同普遍属性的界限,正是我们在此所说的“界”。  相似文献   

6.
荣跃明 《探索与争鸣》2024,(4):35-38+177-178
<正>现代汉语中的“味道”一词,其含义一是指味,即物质(多指食物)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如食物的酸甜苦辣咸等滋味;二是指物质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如气味、香味等;三是指意味或趣味。~((1))“味道”一词的上述用法中,第一种与第二种既体现了物质可以让人感知的特性,也反映了人的感官的感知能力;而第三种用法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即人们借用感官感受来描述事物的特点,所表达的未必是事物的自然属性,而只是人的主观情感的投射。  相似文献   

7.
一中医认为世间(人世间及整个宇宙空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取决于阴阳的平衡与失调,人的生命产生、发育成长、疾病与衰老,直至死亡也不例外。距今2000多年前(我国战国时期)成书的《内经》就明确地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意思是说,阴阳是天地宇宙间的普遍规律,是区分千变万化事物的纲领,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也是事物生成和消亡的根本。中医在这里讲的“阴阳”,不仅是两类不同事物属性的概括,而且也包含着通过阴阳互相依存,消长转化,即阴阳矛盾的对立统一而…  相似文献   

8.
法理学     
本书作者赞同这样的观点,法理学应以“一般法”为研究对象。所谓“一般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法,即法理学应是对古今中外一切类型的法及其各个发展阶段情况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9.
经济效果是人们对经济活动有效性的评价。评价经济效果,一方面要考虑劳动成果,另一方面要考虑劳动消耗。因此,所谓经济效果,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劳动成果同劳动消耗(或消耗的资源总量)的比较,即“所得”和“所费”的对比关系。这种对比关系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绝对经济效果,以计算绝对额的形式表示。公式为:劳动成果-劳动消耗=绝对经济效果(这一计算要求单位要统一)。另一种是相对经济效果,以两者相对比例关系来表示(这一计算不必要求单位统一)。公式为;经济效果=(劳动杨果)/(劳动消耗(或消费的资源总量))经济效果具有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谓自然属性,是指它代表一定生  相似文献   

10.
潘石 《长白学刊》2010,(6):82-87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不能不涉及人类的本质属性问题,即人性问题。人性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心脏”,自然构成经济学之基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人依赖于自然界又主要在人类社会中活动,所以人必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性是其社会性的基础与奈件。经济学视阚中的人,绝非孤立的人,而是社会中的人,其中主要是“经济人”。“经济人”的本性,绝非单纯是“利己”的一元性,而是具有“利已”与“利他”二元性,其任何经济行为都是利己性与利他性二元属性的综合或复合体,是利己与利他二元属性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提出一个设想,就是用“事物”作为一般辩证法范畴逻辑运动的主体,来建构一般辩证法理论体系。所谓逻辑运动的主体,即指逻辑范畴由以引出的对象,逻辑体系由以展开的轴心。我认为,一般辩证法的范畴都是事物的规定及其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事物”把它们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较全面地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2.
论“吃亏”     
所谓“吃亏”,就其一般含义而言,是指个人利益的损缺,即个人利益的直接损失或应得而未得。“吃亏”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人唯恐避之而不及,有人却心甘情愿一再“吃亏”而毫不后悔。面对“吃亏”,为什么人们的态度竟然会有如此鲜明的差异呢?归根结底,是因为不同的人对于“吃亏”的价值有着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对治安概念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治安”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并由其法律所规定的一种社会规范 ;是有关国家和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和公民的人身或民主权利 ,并涉及刑事或行政处罚的一种社会规范。“治安”的外延 ,即反映其本质属性的对象是治安问题和治安秩序。两者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4.
云南明确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大目标后,绿色营销问题的提出,就是顺乎逻辑的,构成所谓“绿色经济”的一个关键环节。  “绿色”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是指一种产品,也可以是指一种行业或产业,也可以是指一种思维方式、经营哲学和一种行为规范。  一般认为,绿色营销(greenmarketing),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体现“绿色”,即在营销中要注重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及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  关于“绿色营销”的确切定义,目前理论界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  相似文献   

15.
管理概念的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管理的概念谈起 :重新审视管理人们习惯把管、理二字连起来理解 ,解释成管辖、处理、管制 ,或者说通过计划、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 ,使不同群体为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说通俗点就是管好管住 ,不出问题。这种解释实际上只解释了“管”而忽略了“理”。管和理的含义是不同的。管着眼于控制 ,即按照预定计划和标准把人财物管控在一定范围内 ,着眼于静态 ;理则是梳理 ,使之条理化 ,延伸其意义是指创造一种机制或“势” ,使人在这种机制或势中顺势而为 ,从而达到目标。好比大禹治水 ,堵是管 ,疏则是理。在管理实践中 ,我们更多地…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可见,和谐.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都强调有序和协调,追求和谐更是自古有之。将和谐引入当今社会,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是把握任何事物本来面目的科学方法。对于台湾当局所抛出的“台湾经验”,尤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分清是非,识别真伪。透过所谓“台湾经验”产生的“全天候”政治背景,依据台湾当局对“台湾经验”的种和政治性赘述和它所具有的特殊“使用价值”,至少可以透视出所谓“台湾经验”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个别”和“一般”通常是在两种意义上被对应使用的。一种意义是:“个别”指少见的、少数的事物和现象;“一般”则指常见的、多数的事物和现象。一种意义是:“个别”指事物的个性或特殊性,或指单个事物;“一般”则指事物的共性或普遍性,或指一类事物。不论从哪一种意义来看,个别和一般都是互相对应的,即个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生活中,职业道德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师德、医德和官德,这三种职业道德一旦偏差就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师德——古人云:“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道”,就是做人之理,就是老师要向学生传输做人的正理,如何做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所谓“业”,就是知识和技能,就是老师要向学生传授为社会创造价值、求得生存的本领和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活动中所需要的劳动生产能力;所谓“惑”,就是在获取正确的“道”和“业”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根本属性是运动。“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的区别是什么? 所谓特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最显著的标志,是构成一事物本质的根本因素。世界的构成只有两类现象,即物质和精神。物质区别于精神的根本标志就是客观实在,所以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我们知道,客观世界只存在具体的物质形态,探讨形形色色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