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林不仅是个革命家,而且是个历史学家和政论家。他著述甚多,其主要著作除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以外,还有《马克思传》等等。早在一八八四年,梅林就想写《马克思传》,后来没有进行。他为写此书曾写信给恩格斯,要求提供材料并借阅一些珍本。但是,由于当时他还处于资产阶级阵营里,恩格斯对他存有戒心,所以不予答复并斥之为无耻要求。而当梅林一八九一年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时,恩格斯便给以充分的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是革命家与科学家统一的巨人,他创立的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理论。按本来面目解读而不附加其他,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1883年3月14日,历史上旷代的伟大哲人马克思逝世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中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特别强调了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的卓越品格。马克思伟大的哲人一生及恩格斯这篇感人至深的讲话给后人以极大的教益,它启示人们,哲学必须以革命为座标,与经济学结成联盟,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4.
梅林的《马克思传》首次系统还原了马克思的生平、思想和实践,诠释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和作为革命家的两个面向,为马克思传记写作奠定了史实和方法论基础。梅林的《马克思传》在对马克思部分思想和著作的理解和评价上存在错漏之处,在评述马克思与拉萨尔的分歧时出现重大失误,后者造成该书数十年间在国内学界备受冷落。但瑕不掩瑜,梅林版《马克思传》的历史价值应当被重新加以评估。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以最新的国际马克思文献学研究成果和MEGA2新发表的材料为基础,证明“大束手稿”三个部分以及“小束手稿”是马克思的作品,从而《费尔巴哈》章手稿正文的绝大部分内容是马克思写作的;然后提出一个原则:虽然《费尔巴哈》章手稿正文的笔迹不能作为判定作者身份的依据,但后来插入、补充或修正的内容则可依据笔迹确定作者身份;最后提出一个大胆推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时事先讲好了他们之间分工合作的方式,即先由马克思写第一稿,然后由恩格斯在誊写的同时进行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6.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创举肖国安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有着两大思路。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有过大量论述的"西方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和中期,他们思索未来的社会主义将在哪里突破时,始终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曾经设想...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并没有对团结统一的策略思想做过专门集中的论述,但是在马克思领导国际的实际活动中,在他为国际制定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决议以及大量的书信中处处体现着团结统一的策略思想。列宁说,马克思“毕生除了从事理论写作外,还毫不松懈地注意着无产阶级斗争的策略问题。马克思的一切著作,……都为这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材料。”马克思在第一国际时期灵活运用了团结统一策略,正确认识和处理了各国工人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的“狂风暴雨时期”宗占林恩格斯并不是生就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青年时代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变化阶段,最后与马克思走到一起,共同工作了40年,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逝世以后,他又独自发展和捍卫了这一学说。因此,恩格斯的名字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  相似文献   

9.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历史演变的考察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作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他们的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的时期,即1853年以前的时期、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发表以后的时期,涵义并不完全相同。本对1853年以前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作了考察,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把“亚细亚生产方式”实际上是看作一种与欧洲社会完全不同的、独立的地域性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离开我们整整一百周年了。他给人类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其中也包括关于青年、关于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和造就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的论述。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忠实继承人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造性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同时,也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青年的科学理论。胡耀邦同志最近在共青团十一届一中全会上讲话强调:“青年同志应当胜过老一辈”这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观点认为,民主革命立即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以下简称“革命转变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通常认为马克思、思格斯创立“革命转变论”的论据有四条。我认为这部是值得商榷的。论据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过:“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一些理论工作者据此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革命转变”论。然而这种理解未必正确。因为那段论述的全文是:“共产党人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德国,因为德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因为同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相比,德国将在整个欧洲文明更进步的条件下,拥有发展得多的无产阶级去实现这个变革,因而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一词,是近代十九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由法、英两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带头使用并流行起来的。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马克思最早使用这个词,是在一八四二年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相区别,在“社会主义”前面冠以“科学”两字,科学社会主义一词即由此而来。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西欧,当社会主义流行的时候,它和共产主义是不同的。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八八八年英文版序宫中曾指出,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有区别的,因而在改组正义者同盟时,采用了“共产主义者同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正式提出通过“中间环节”向完全的共产主义经济过渡的设想快一百年了,正确认识和把握过渡的“中间环节”,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时代,他们认为,未来社会将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国家将直接掌握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将被消除。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切实庄塞到十九世纪出现于西欧的合作社以及嚆来发晨包裹的合作工厂之炙的合作生产形式.一八八六年一月.旺格斯在《致奥·倍倍尔》的信中指出:“我的建议要求把合作社推行到现存的生产中去”,并且明确提出:“至于在向完全的共产主义经济过渡时,我们必须大规模地采用合作生产作为中间环节,这一点马克思和我从来没有怀疑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416页),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的“中间环节”是指“合作生产”,即有组织的联合劳动,但还是比较抽象的,只是原则地提出问题,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部思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个人”,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逻辑起点的“个人”,首先是“有生命的个人”———自然的人;其次是“现实的个人”———社会的人;再次是“具有二重性的人”———既是“个人的存在”又是“社会存在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固然有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即“时势造英雄”;但机会总是更青睐于有准备的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出众的个人品质也是促成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人品质,进一步说明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主观条件,对完善马克思主义产生条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理论视野》2021,258(8)
研究的对象并不能限制研究者的思想水准。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批判的对象虽不及马克思批判的重要,但其写作的内容与马克思处于同一思想水准。他与马克思都重点批判了鲍威尔等人只是在用黑格尔的范畴制定公式,认为他们的群众观和历史观是黑格尔哲学的"漫画",并高度评价费尔巴哈在突破思辨唯心主义上的贡献。恩格斯与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的区别是写作风格上的区别,而不是思想水准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写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至今将近一百四十年了。这篇被恩格斯誉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深刻地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强调了社会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他们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涵义并不相同。本考察的是最后两个时期的思想。笔认为,第三时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的思想,与第二时期大体相同。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尚未放弃亚洲社会特殊论,但已把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放到了人类发展序列中的第一阶段。在第四时期(摩尔根发表《古代社会》一书以后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作出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的结论,并且用原始社会取代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在人类发展序列中的位置,最后完成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有人认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是斯大林创立的。这种主张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经过考证指明,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讲过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的观点,相反,他们多次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的观点,从列宁首先提出,经过斯大林及前苏联理论界的强化和系统化,最后经过毛泽东更加强烈的意识形态化,成了前苏联理论界和中国改革开放前以至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内普遍认同的一种所谓"马克思主义观点".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极大误解.本文既指出了在这个问题上,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区别,又指明了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致之处,阐明了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关系.最后文章说明了把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的观点理直气壮地作为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集中制的运用和发展范平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学说中,虽然没有使用“民主集中制”这个概念,但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思想,却贯穿在他们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的最早的两个章程─—《共产主义者同盟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