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小丹 《世纪桥》2023,(2):24-26
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质素材,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资源。通过梳理佛山红色文化资源,阐述佛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价值,结合高校思政课建设实际,探索佛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让思政课程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唐湘珍 《世纪桥》2023,(4):57-59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改革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在开发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方面主要存在认同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机制体制保障、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在一体化背景下,提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一是提升对红色文化价值的认同,二是建立健全机制保障,三是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革命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质资源,有利于引领教学方向、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范式。但在具体应用中,存在保护利用意识不强、应用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应通过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和创新教育形式等举措促进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更高效地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开展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高校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青年党员的教育和培养,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在高校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因此,探索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党组织建设中的党建价值和育人价值,指出可通过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开设选修课、创办社团、深入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品牌等途径融入高校党建工作,为丰富高校党建工作形式、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增强师生党员使命感和认同感、传播红色文化、推动党建平台建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当前,五邑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存在大学生对其认识不足、高校开展相关教育力度不深等问题,为此通过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加强高校内外资源整合、加大政府开发力度等措施,提升其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6.
洪亚飞 《世纪桥》2023,(7):77-79
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够充分发挥高校课堂的教育实践意义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帮助大学生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树立崇高理想,从而提升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困境,授课教师应当积极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从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挖掘自身办学历程中的红色档案资源,并将其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助于充实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顺应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帮助学生抵御错误思潮的冲击。以红色档案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既要让红色档案走进高校思政课课堂,又要让思政课教学走进红色档案场域,同时以"互联网+"思维打造红色档案助力思政课教学的常态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唐晓红 《世纪桥》2023,(8):75-77
湖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则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大素材,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介绍湖南红色文化的特点,分析湖南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开展红色文化专题活动、加强课程建设、参观红色文化景区等策略,以期为当前和未来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间的契合点的根本遵循,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内容融入、教学方式创新改革的重要抓手。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着必然联系,二者融合是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的主阵地及提升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手段,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在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时,加强加深理论高度,在理论学习中了解党史并产生共鸣,二者互相提升,彰显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持久性。党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提升育人实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0.
杨立杰 《当代贵州》2024,(15):26-27
<正>红色文化是讲好讲活高校思政课的宝贵资源,高校思政课是红色文化育人的主阵地,二者育人目标契合、育人内容融通、育人性质同一,具有内在统一的逻辑前提。用红色文化推进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要推进红色文化时代化,用红色文化上好大思政课,数智化赋能红色文化教育,为大学生打造“有知有味”的思政大餐,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让红色文化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亮底色。  相似文献   

11.
林炜 《实事求是》2023,(3):76-83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并对此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传承红色基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红色基因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赓续党的百年红色血脉和提高教学实效性。为此,高校思政课要着重把握用红色精神沟通心灵、用红色历史启智润心、用红色信仰激扬斗志的三维要求,做到讲准、讲深、讲透、讲活道理,发挥红色教育的育人效果,确保党的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2.
地方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具有理论价值、道德价值、实践价值和社会价值。从地方传统文化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实践、融入校园等四个方面探究地方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不仅传承和弘扬了地方传统文化,而且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并能够开发利用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近年来,红色文化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大大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效性。学术界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困境、途径等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作为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  相似文献   

14.
聂玉波  王玲 《世纪桥》2023,(9):83-85
宁波优秀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波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深刻认识宁波优秀地域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深入挖掘其中的育人元素。从价值导向、内在逻辑、现实实践、文化传承四个维度,探讨宁波优秀地域文化如何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四条融合路径,即挖掘核心元素,丰富思政育人内涵发展;融合多元渠道,提升协同育人目标实效;坚持师生同学,形成思政育人源头活水;创新传承方式,建设文化育人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7,(3)
通过对苏南某本科高校开展问卷调查,采集和分析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情况。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了解程度不是很高,在红色文化内容、价值功能、具体表现、地域形式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网络、书籍和广播电视成为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主要载体;目前大学生认为需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但是当前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红色文化校园建设氛围不浓、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刻板无聊单一和思政课堂红色文化教育不够等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三项建议:思政课堂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拓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创新学校红色文化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6.
游晓蕾  周宏 《世纪桥》2023,(7):80-82
红色资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资源,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红色资源进行挖掘可以推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促进大学生的认知优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针对红色资源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从推动红色资源的内容挖掘和形式创新,加强红色基地优化建设,提高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能力等方面着手,增强红色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张伟 《世纪桥》2024,(2):88-9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理念,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培养基地,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优秀文化遗产,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基于此从校园环境、思政内容、学科融合及实践活动等展开分析,旨在探索红色资源有效融入路径,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推动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意涵。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资源,红色文化具备较强的直接现实性和思政育人功能,可以有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拔擢与提升。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耦合性。红色文化可以在教学价值、德育价值以及精神价值的三维向度中,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的实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在筑牢理论育人基础、创新实践育人途径、建设网络新媒体矩阵的路径选择中,有机融入红色文化以期实现其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具有促进高校把握时代主题、增强内在精神动力、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坚定高校教育初心的时代意义。但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过程中,仍存在着红色文化研究不够深入、高校融入红色文化方法不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固化以及学生个性化需求过强的现实阻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高校需通过深入研究红色文化,寻求融入实践教育视角、强化红色文化宣传,组建高校传播团队、推动教育方式改革,促进红色文化入课堂以及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加强高校话语权的创新路径,实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实践育人体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20,(5)
正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精神资源,其精神实质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间存在诸多契合之处。将蒙古马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贯穿到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之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