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小妹都乐滋滋的,快乐地数着各自收到的压岁钱,虽然不过两三块钱,可是却感到十分满足、十分幸福,仿佛成了百万富翁。年根儿了,朋友说他的宝贝女儿一到过年,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收到几千块压岁钱!这些年来积攒起来的压岁钱已经有好几万了,他用女儿的名字存到了银行……我听得目瞪口杲,不由得想起儿时在家过年的情形,想起了自己那点可怜而幸福的压岁钱。我小时候,日子甚是清苦。不光是我,在那个年代,每家每户的日子都好不到哪儿  相似文献   

2.
“大人盼栽田,小孩盼过年。”是我们这辈人孩提时代常听父母讲的一句话。现在,人们丰衣足食了,大人们“盼栽田”的日子不再复返;可寒假一到,小孩子们仍在扳着指头数着离“过年”还有多少天,因为他好惦记着一年一度的“压岁钱”。1996年寒假刚过,我们对某校初二年级城镇学生(13-14岁)进行了一次有关“压岁钱”情况的调查,发现“压岁钱”造就了一个个“小富翁”据对63份答卷进行的统计,过年时得到“压岁钱”的比例达100%。其中2000元以上的5人,占7.9%1000—2000元的6人,占9.5%500—1000元的24人,占38.1%。最多的达2800…  相似文献   

3.
每逢过年,心里总是酸楚楚的,总忘不了记忆深处那次穿新衣的伤痛,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过年不穿新衣的习惯。记得在七岁时,最兴奋的事就是盼年,离年还有三个多月时间,便用铅笔在纸上画上一百多个竖杠,每天早晨睁眼就勾掉一个,那一刻心里美滋滋的,因为离年又近一步了。过年不但拉鞭放炮还能挣些压岁钱,最令我兴奋的还是娘答应要给新  相似文献   

4.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在一些人心里,过年——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春节前夕, 记者走访了一些读者,让我们走进他们关于过年的记忆吧。姜子渔:“童年刻下的过年梦,如今已锁进了我的记忆深处。”儿时,最盼望的是过年,平时少见的美食可以美美地享受一番,还可以穿新衣兜“压岁钱”。  相似文献   

5.
每到春节,长辈总会给小孩一点压岁钱,这本无可厚非。但如今的压岁钱似乎有些变异,给孩子的压岁钱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借“压岁”行贿赂的歪风。这样,不但污染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而且败坏社会风气,令人担忧。今年在走访亲戚朋友中笔者了解到,由于压岁钱的负面效应,已引起了许多父母的担心。大家认为,给孩子压岁钱一是助长了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成年人给孩子压岁钱,有时是为了争个面子,而孩子得到压岁钱也相互攀比,看谁得的压岁钱多;二是助长了乱花滥买的不良习惯。有些孩子过年可以得到大量的压岁钱,成为“富翁”,他们上网吧、请同学吃饭等等…  相似文献   

6.
我小时候是在乡下姥姥家长大的。每次过年,姥姥都会给我穿上她一针一线缝制的新衣服。穿着新衣服在镜子前照来照去,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总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就有新衣服穿,还有肉丸子吃。过年的时候,姥姥、姥爷会给我们每人分一份炒得香喷喷的花生、瓜子,还有甜甜的糖果。过年的那几天,是我们小孩子最幸福的日子。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3)
正今年的农历年有长达九天的休假日。九,无论是对于喜欢放假或不习惯放假的人而言,相当于"久"这个字眼,真恨没能早一年准备计划这个长假呢。于是,我决心在这喜气的日子里,暂别"伤感""伤心"的话题。年初五,预定找一批好友去中部探望爸爸。这是几十年来第一次与爸爸过年耶。与爸爸过年踏青吃饭聊天前,先来段我长年笔下的人物"猪八妹"小魏吃饭的趣事吧,让这个年汇聚更多  相似文献   

8.
谢汝平 《中国减灾》2013,(2X):57-57
<正>过年了!傻傻的我会想起蜜蜂和蝴蝶,它们在干吗?过年虽然又叫春节,可毕竟还没到真正的春天,也自然看不见蜜蜂和蝴蝶,它们正躲在哪个地方过冬呢?蜜蜂以勤劳著称,蝴蝶以美丽闻名,在最隆重的春节,看不见蜜蜂和蝴蝶,总觉得是一种遗憾。在除夕夜守岁时,在开开心心放鞭炮时,在接过长辈给的压岁钱时,我总是不由得会想起这两样小生灵。如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的时候,屋内喜气洋洋,室外蜂蝶飞舞,那该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可惜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  相似文献   

9.
盼望过年     
盼望过年,似乎是孩子们的专利,而我,已年过30,却也在盼,而且细想起来,从童年到现在,一直在盼。小时候盼年,是盼望那份童稚的欢乐。穿上崭新的新衣新帽,打着红红的灯笼,在大街小巷里跑啊,家家户户地转啊,迫不及待地给长辈们拜年,揣着压岁钱,吃着平日里难有的栗子呀、芋头呀,儿时的情趣得到莫大的满足。记忆中最浓最浓的年味莫过于童年了,而那时等待的日子也长得让人心急难耐,在漫长的等待中常常不着边际地胡思乱想,年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能让年多一些该有多好。有一年,大约在我六七岁的年龄吧,年终于被我盼来了,除夕…  相似文献   

10.
正月里来是新春,国人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气氛中。在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牛年春节的过法会不会也随之发生改变?过去,吸引我们眼球的是天价年夜饭,出境旅游红火……然而现在,更多的是那些转变观念,过节俭年的群体。越来越多的“省钱达人”不断涌现:年夜饭“联合”制造、交换年货、礼品DIY、组团采购、“压岁钱”变“压岁书”、过年新衣网上“淘”……大家招法各异,自有心得。  相似文献   

11.
这节,那年     
正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有新衣穿,有饱饭吃,讨到压岁钱高兴得简直不行了,幸福和快乐就是那样的简单,现在吃穿不愁,天天都是过年,一家人在一起,便是幸福快乐的最大源泉。今年的春节又在忙忙碌碌中如期而至了。腊月二十四那天,社区举办了一家亲长桌宴年夜饭活动,老邻居们又都聚到了一起,大家聊  相似文献   

12.
萨茹拉的信     
张叔叔:您好!近来工作还忙吗?你们那儿的天气还是那么湿热吗?我们这儿的天气从现在开始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忽冷忽热,真让人受不了。我回来后特别想念你们。还记得吗?有一次您来我的房间里和我们谈心,您坐在那张椅子上的姿态特像我的爸爸,您和我的妈妈谈话时我便坐在一旁观察你的一举一动,有的动作像得不得了,好久没有看见过爸爸坐椅子的样子了,我真的好想爸爸呀!已有7年没有喊过“爸爸”这两个字了,我渴望在梦里梦见爸爸,想看看他现在是否还好,但我很少梦见爸爸,有时我梦见他背对着我,我使劲地喊爸爸,爸爸却始终不理我,…  相似文献   

13.
父亲这棵树     
杨惠兰 《创造》2012,(6):67-68
小时候,我一想起爸爸,就感到很委屈。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天,老师教给我一首好听的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们是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回到家,我背诵给姐姐听,背着,背着,我们姐妹俩就哭了。为什么哭呢?因为我们很少见到当时担任保山地委副书记的爸爸。记得我3岁多的时候,爸爸回家来看望我们,妈妈让我叫“爸爸”,我却害怕得直往妈妈身后躲。  相似文献   

14.
爸爸给我起了一个很专业的名字教师队伍建设我娃余,名字叫良师。我一出世,爸爸就给我起了这个很专业的名字。我爸爸是医生,一个“赤脚医生”。小时候,爸爸常对我说:“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是教师,你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当一个好老师。”当时,我不知道什么是“崇高职业”,只知道应该好好读书。想不到今生有缘,我现在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校长在那遥远的小山村,有一所书声琅琅的小学和一个苦心耕耘的王政校长。王校长在这个山村小学里整整度过了3O多个春秋,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每当我想起他,就久久不…  相似文献   

15.
爸爸,星空里有街道吗?外星人需要110吗?你穿着警服去天上的宇宙中是否又多了等徽这颖独特的星星?妈妈已不哭了她也穿上你生前单位的公安服把悲痛和力量拧紧起来我悄悄埋下一个心愿长大了也当人民警察让我们的长泰县久泰民安亲爱的爸爸,做你的儿子我最大的苦恼是你活着我也老是见不到你要么你值夜班,要么星期天你突然被电话唤走现在我却永远见不着你了从小没有爸爸,成了我人生最大的遗憾别的小朋友去玩有爸爸陪看别的妈妈受累有爸爸帮一把而你早早地离开我们我和妈妈孤身单影,可也不必担心你上班下班是否一路安全不告而别,你消失在你的…  相似文献   

16.
帮忙     
每到春节,家庭中的长辈都要给孩子“压岁钱”,一来表示祝愿,二来也图个吉利喜庆。以前,多则一元两元。少则一角两角,孩子便欢天喜地。今天,给孩子们派压岁钱,十元二十元以至上百元都属正常,但有一种“压岁钱”却背离了压岁钱的本意,搞不好却是会害人的。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4,(2)
<正>过年长假,是最让忙碌了一年的男男女女们兴奋的事情了。可以赶庙会、逛商场、K歌到天亮;可以看书、上网、通宵看电影;可以旅游、拍照、看遍大千世界,还可以……小时候总盼着过新年,因为春节的到来意味着有好吃的糖果、漂亮的衣服、"好多的"压岁钱。那时候过年,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看春晚,样样都能逗的家人哈哈大笑。如今,除了那些传统的年味以外,还赶上了好时候,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更是搭过年之车有了春节长假。长假,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象征,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政府"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女儿的心愿     
女儿的心愿胡继评17年过去了。坐落在烈士陵园东北角的那块墓地,依然屹立,碑上字迹依稀可见。爸爸,我毕业了,穿上了一身橄榄绿,哪里也没去,径直来到您面前,让你好好看看女儿。爸爸,17年来,我和妈妈想你,念你,甚至在梦里呼唤着你。妈妈总是在梦里追你、觅你...  相似文献   

19.
合唱队员     
外婆的口袋太神秘了,它似乎是我童年生活中的一个迷。听话的时候,外婆会从口袋里为我掏出一个奖励;摔倒了,外婆会从口袋里掏出一颗安慰的糖。在外婆口袋的吸引下,在妈妈的歌谣中,在爸爸的膝盖上,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1968年的一个傍晚,身为总工程师的爸爸突然对我说:“我们要离开上海了。”我天真地拍着双手,欢天喜地地盼望着从未有过的旅行,坐火车、坐轮船,我们来到了北方的一个小镇,从此开始了一个没有糖果、没有笑容的少年时代。我渐渐长大了,我隐约地知道,爸爸被打成了什么“东西”。那是场政治运动,我就是在这样一…  相似文献   

20.
春节即将到来,闸北区委宣传部部长陈永弟伯伯和办公室主任钮荣森叔叔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到我家问候我和我妈妈,还带了生活用品。在得知我今年要回家乡过年的消息,陈伯伯提议让我在上海过一次年。我好奇地想知道在上海过年和在家乡过年的区别,就答应了下来。没想到,第二天,陈伯伯就来电话告诉我春节里的安排。大年三十的晚上,陈伯伯带我去吃年夜饭;大年初一,则是钮叔叔带我去他家玩;大年初二是宣传部科长朱瑾阿姨带我外出游玩;大年初四,就去陈伯伯家。听了这么丰富的安排,我想,这个假期生活一定很丰富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