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赫鲁晓夫的共产主义建立论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党纲认为,社会主义已在苏联取得“完全的、最后的胜利”。赫鲁晓夫在报告中宣布,苏联将在二十年内(1961—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2.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批评了赫鲁晓夫的左倾冒进、超越阶段的思想,于1967年在纪念十月革命五十周年大会上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3.安德罗波夫的发达社  相似文献   

2.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程度,苏共中央自二十二大以来,在提法上步步后退。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制定的党纲,明确提出苏联将在二十年内建立共产主义。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建设发达社会主义上,并于1967年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今后的任务是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比赫鲁晓夫后退了一步,他否定了赫鲁晓夫关于苏联于八十年代初进入共产主义的空想。八十年代,安德罗波夫又后退了一步,  相似文献   

3.
一、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1967年11月3日,苏共领导勃列日涅夫在纪念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的报告中宣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苏联已经建成。他说,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是苏联人民遵循列宁主义的方针,进行英勇和忘我劳动的结果。1971年他在苏共二十四大的报告中再一次宣布苏联建成了“发的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在苏联讲“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其含义是什么?它同苏共27大几个主要文件中依然保留“苏联进入了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并提出“完善社会主义”的关系如何?本文拟就有关情况作一介绍并提出自己的浅见,供研究参考。一、“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是对“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的进一步否定,同时也使“发达社会主义”概念本身更加淡化。勃列日涅夫于1967年提出的苏联“建成了发达社会主义”的论点(通常称作“建成论”),延续使用到勃逝世,历15年。勃逝世后,安德罗波夫第一个起来否定“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而提出苏联仅仅处于发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的“起点”(通常称作“起点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继续着安的路线和主张。以27大(1986年3月)为标志,进一步否定和批判了“建成论”;从一般意义上保留了“起点论”的基调,但又向现实方面作了进一步后退。其做法是:在原则上保留“苏联进入了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和“达到了揭开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新的历  相似文献   

5.
苏共的失败,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直到1964年被迫下台,执政11年。赫鲁晓夫下台后,由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直到1982年去世,执政18年。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近30年中,在党的建设问题上犯有错误,成为导致苏共解体的一个重要历史根源,教训极为深刻。一、提出了“全民党”这个错误口号斯大林去世前夕,1952年10月苏共召开了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一个新党章。党章对党的阶级性作了明确的规定,指出:苏联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劳动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中思想一致的共产主义者组成的战斗联盟。并…  相似文献   

6.
1967年11月,勃列日涅失在纪念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的报告中,第一次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1971年3月,苏共二十四大重申并论证了这一结论,同时把探讨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确定为苏联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自此以后,苏联理论界发表了大量文章和专著论述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现将其主要观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三月十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康·乌·契尔年科因患重病逝世。十一日,苏共中央举行了非常全会,选举米·谢·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这是两年零四个月以来苏共最高领导人的第三次更迭。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日,执政长达十八年之久的勃列日涅夫病逝;他的继任安德罗波夫就任总书记十五个月,患肾病去世;去年二月十三日,契尔年科当选总书记,工作了十三个  相似文献   

8.
正一、苏共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缺乏甚至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最重要原因从赫鲁晓夫开始,到勃列日涅夫,尤其是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苏共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不仅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没有为之献身的精神,甚至背离并最终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在顺境时忘乎所以,在逆境中失望消沉甚至迷失方向,领导干部的信仰迷失成为导致苏共亡党的最重要原因。苏共的教训警示我们,共产党领导人的信仰和德才对党的建设非常重要。如何保证党的各级领导权掌握在信仰坚定的党员手里,  相似文献   

9.
在四月十一日开幕的苏联第十一届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上,契尔年科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契尔年科自二月十三日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又担任苏联国防会议主席。现在,他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已集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领导职务于一身。他的前任安德罗波夫和勃列日涅夫做到这一点分别用了七个月和将近十三年的时间。提名契尔年科兼任国家元首的是戈尔巴乔夫。他说:“苏共中央总书记同时行使苏联最高苏维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由于历史的局限,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只提出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而没有提及初级阶段。列宁领导当时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的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的胜利,他根据不发达国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但由于忙于处理国家具体事务,对[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没有作更深刻的论述。斯大林因为不仅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而且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所以更没有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一九六七年勃列日涅夫提出苏联建成发达社会主义,东欧大多数国家也提出处在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11.
长期来,在苏共领导和理论界中普遍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基本建成和过渡时期的结束,并面临着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任务.这种直接过渡的理论在苏共领导和理论界持续几十年之久.1939年联共(布)十八大决议又提出,苏联将在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1942年)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并从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即认为在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2.
1990年6月29日 立陶宛最高苏维埃宣布暂停执行关于共和国独立的文件.1990年6月 戈尔巴乔夫总统主持召开联邦委员会会议,提出“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联盟”构想.1990年7月2—13日 苏共举行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大会就三个派别提出的纲领进行激烈的讨论.最后通过了苏共中央提出的纲领性声明《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声明中放弃了共产党的“政治垄断”地位.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是独立的.戈尔巴乔夫再次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12日,叶利钦发表声明,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1990年7月13—14日 苏共二十八大新选出的中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出了新的中  相似文献   

13.
苏联在1936年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等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种直接过度论笼罩了苏共领导和苏联理论界几十年之久。1939年,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在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逐步过渡的时期。这十分明确地表达了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这种思想。到了50年代、60年代,这种社会主义建设等于直接过渡的思想在苏仍然很突出。1952年召开的十九大,党章规定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二十一大提出“苏联已进入全面展开的共产主义建设时期,要创造共产主义的一切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二十二  相似文献   

14.
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开始对30年代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便扭转经济“濒临危机”的局面。这是苏联战后的第三次改革浪潮。 两年多来,苏联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改革试验,摸索改革之路。在去年2月份召开的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上,戈尔巴乔夫提出要“根本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抛弃“陈旧过时的”、“僵化死板的”管理形式和方法,建立一个“完整、有效和灵活的”管理体制。苏共中央和政府部门做出了一系列改革决议和制订出一些改革条例,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关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亦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俄文中是同一个词组。在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体制”,作为单一、完整的制度的概念,系由勃列日涅夫在1968年3月第一次提出的,以此反映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成熟性的社会关系。1977年苏联颁布的新宪法首次对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体制作了全面的说明,这一概念就作为国家根本法的调整对象被肯定下来。《苏联宪法》第九条规定:苏联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方针,是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莫斯科专电 7月25日至26日苏联共产党在莫斯科举行了中央全会。这次全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苏共新纲领草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作了关于新党纲草案的报告。37人在大会上发了言,他们各抒己见,对草案提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全会决定以此草案作基础,进一步修改补充后公布于众,供全党讨论。 鉴于苏共党内对“苏联向何处去”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苏共二十大是斯大林去世后苏共召开的首次党代会。会议在两大阵营紧张对峙的世界格局下,提出"战争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论断,以及"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战略。会议结束时,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公开斯大林个人崇拜和破坏法制等严重问题,在世界范围掀起了轩然大波,被毛泽东称为揭开了"盖子",但也捅了"篓子"。在新世纪新时代,我们有必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体制性危机和当时苏联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对苏共二十大提出的"战争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论断、"三和"战略及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进行考察和剖析,力求对发生在上世纪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一个客观而公正的认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以来,在苏联国家政治生活中“大胆发扬公开性”,并且把它作为“列宁主义的一条原则”竭尽全力地去推行,从而在国际社会舆论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让人民知道一切 “公开原则”就是让人民知道一切。列宁在给《星火报》编辑部的信中写道:“的确,已经是坚决抛弃宗派小组活动的传统的时候了,已经是在依靠群众的党的内部提出这种坚决的口号的时候了:要光明正大一些,要让党知道一切”。(《列宁全集》中文版第7卷第99页)1977年的苏联宪法明文规定:“苏联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方向是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公民日益广泛地参加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改进国家机构,提高群众团体的积极性,加强人民监督,巩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法律基础,扩大公开性,经常考虑社会舆论”。1983年安德罗波夫在苏共中央六月全会上的讲话指出,“工  相似文献   

19.
苏联的改革已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比较广泛和深入展开的阶段。这是近两年来坚持实行改革的方针和不断克服种种阻力而取得的重大进展。 苏联真正下决心实行改革的时间并不长。米·谢·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在当年4月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才比较紧迫地提出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经济体制的主张。1986年春召开的苏共二十七大,确定了“加速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两阶段”论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讲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他说,建成社会主义,也有一个“边”。但是,说建成社会主义有个“边”,不是说不要进一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在目前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时,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毛泽东的这段重要谈话。应当怎样看待毛泽东的这段谈话?它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