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伟 《世纪桥》2014,(6):47-48
近年来高校心理危机现象频繁发生,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刻不容缓。本文着重从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的工作目标,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的实践体系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
周艳  单巍 《山西青年》2023,(20):196-198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研究发展迅速。本文梳理近十年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研究成果,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体系,策略,机制,以及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原生家庭等角色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具体实践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类研究中的不足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指标因素体系是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文章通过对湖北100多所高校分层随机抽取样本,针对850份"大学生心理预警指标因素"问卷进行分析,建立了大学生心理预警指标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式。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预警指标因素中,家庭结构和自我健康认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应激源水平,心理应激源通过负性情绪为中介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社会支持在其中起着调节作用。在调查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心理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受性别歧视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大量见诸媒体的个案和调查都显示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心理危机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笔者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分析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探讨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从个体发展、社会文化和国家政策等多视域探讨预防和干预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发生的有效途径,实现女大学生就业平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结果显示对全国300余所高校432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状况值得重视,既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可危言耸听;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最主要源于恋爱、交往、心理疾病、学习等方面;多数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缺少系统的危机干预专业培训;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结果显示对全国300余所高校432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状况值得重视,既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可危言耸听;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最主要源于恋爱、交往、心理疾病、学习等方面;多数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缺少系统的危机干预专业培训;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周河 《学习月刊》2013,(22):62-63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于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然而,完成高考,迈人大学的新时代的大学生本应充满活力.却因种种原因而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正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韩伟 《世纪桥》2014,(5):17-18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表现,真正有效地预防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是当前各个高校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树立科学的危机干预意识,并对危机进行有效干预,对于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而迫切的意义。本文从机构、机制、体系以及预防教育和专业干预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希望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我国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发展现状,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评估、预防、预警、干预及后干预体系。坚持预防和教育为主原则、及时性原则、科学识别原则、保密性原则及发展性原则是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科学发展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我国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发展现状,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评估、预防、预警、干预及后干预体系。坚持预防和教育为主原则、及时性原则、科学识别原则、保密性原则及发展性原则是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科学发展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2.
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理念与治疗架构符合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时限要求,公安院校大学生也更适应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行动导向。因此,探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视角下的公安院校大学生危机晤谈的步骤与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容乐观,他们在恋爱、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提出,对辅导员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他们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理委员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高校心理委员的角色及定位,探讨心理委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并对当前心理委员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深刻认知"心理危机"的基础上,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尝试性探索,突破性构建以"常态性预防""动态性预警""发展性干预"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大学生在面临心理危机的过程中,直接提供社会支持的主体主要有学校、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家庭、同辈群体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可以形成合力,产生积极的效果,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影视作品除了知识性和观赏性之外,常常携带了大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等信息,不同程度地影响我国大学生的政治心理。而大学生有没有正确的政治心理不仅关系个人成长,而且关乎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发展。研究美国影视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动态,从问题入手加强引导,避免美国多元政治思想渗透下我国大学生的认同危机,规避由大学生不良政治心理造成的社会稳定隐患。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大学生在面临心理危机的过程中,直接提供社会支持的主体主要有学校、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家庭、同辈群体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可以形成合力,产生积极的效果,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9.
单小伟 《山西青年》2023,(9):181-183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对高校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对学业、就业等竞争压力,当代大学生难免会出现不安、焦虑,甚至是恐慌等情绪,危及心理健康。对此,高校辅导员应当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建设工作,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文章以一例真实发生的学生抑郁症自杀危机干预案例为例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辅导员科学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赵春丽 《探索》2011,(4):135-139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消极的政治心理状态,对思想政治课有着固有的思维定势、心理偏见、心理排斥等现象,这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重要障碍。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既满足大学生对于关注自身成长的心理需要,又立足于改变大学生政治心理认知的偏见、盲从乃至拒斥的状态,矫正思维的褊狭,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唤醒大学生的政治和历史的敏感度与关注度,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