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全中 《求实》2017,(4):44-57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存在"内卷化"现象,"内卷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组织的官僚化和行政化、契约合同过程的指令化以及公共服务的形式化和选择性。造成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内卷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控制导向的社会治理体制、外生性所造成的资源依赖和由此导致的嵌入性控制、志愿失灵造成的专业主义缺失等。矫正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内卷化"的路径应包括建立服务导向的社会治理模式,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完善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三维"制度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7,(2)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公益事业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对志愿者的社会期待值也不断增高,在社区服务、基础教育、儿童保护、社会救助、农林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为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在这一契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充分利用身边剩余资源,发挥个人能动性,参与到志愿者群体中,并以高校为单位,以相同志愿爱好为连接,组成大学生志愿服务构架体系,建立一个又一个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在社会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化发展现状,进行前景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力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国社会发展现状需要共享发展凝聚共识,风险社会来临需要共享发展理念化解风险。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向度都与共享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坚持成果共享目标下的志愿服务价值追求,搭建社会共建理念下的志愿服务参与机制,开展合作共赢理念下的志愿服务资源整合,完善风险共担理念下的志愿服务条件保障,可以全面促进中国志愿服务提质量、出水平、上台阶。  相似文献   

4.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志愿者行动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这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指明了方向.创新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志愿者行动积极参与,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并塑造公民核心价值理念.而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社会文明观念融合的志愿精神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治理的软实力,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价值基础.由志愿精神支撑的志愿者行动是公民参与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表征之一,并激发社会治理活力、搭建社会协同平台、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促进健康文明生活、塑造友善互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5.
情满秦皇岛     
<正>近年来,秦皇岛市创新志愿服务体制机制,整合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志愿服务联盟,打造"及时雨"志愿服务品牌,引导社会力量助推社会治理,推动了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社会化。"及时雨"志愿服务联盟被推荐为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获评河北省十大优秀志愿服务品牌、最美河北人之十大最美志愿者(团队),其经验做法先后被新华社通讯和动态清样刊发,志愿服务成为"中国最具爱心城市"秦皇岛的靓丽名片。创新体制机制,生成一呼百应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6.
《党建》2014,(1):8-8
正2013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坚持把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制度,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刘奇葆指出,我国志愿服务活动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会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结合时代条件深入挖掘和阐发,进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志愿精神与志愿服务密切相关,是现代公民社会的核心精神,推动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传统向善文化面临挑战、志愿精神教育薄弱、志愿组织及制度保障不完善等外部因素和大学生自身的条件局限,是大学生志愿精神缺失、志愿态度保守和志愿服务俗化的症结所在。科学运用社会学习德育理论,积极从社会环境、大学生和志愿组织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能切实提高培育志愿精神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和结晶,是培养公民意识、提升公民素质、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其发展规模、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却不容忽视。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志愿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投入回报率低等问题日渐突出,影响了志愿资源的有效运用和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志愿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志愿资源开发、利用、再利用三个环节,即注重志愿资源的综合开发,提升志愿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立志愿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平台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合肥热电")聚焦城市供热保障服务,秉承"知心冷暖、共守蓝天"的使命,探索出一种符合企业实际的"红色引擎"党建工作模式。"红色引擎"是以党建标准化带动管理标准化,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明确标准化清单,实施标准化管理,构建以党建标准化为统领的"1+8"工作模式,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党建工作模式的实践内容:建立标准化党建+管理体系以党建标准化为"1"的"红色引擎",以客户开发系统、新能源系统、工程建设系统、能源生产系统、能源供应系统、用户服务系统、职能管理系统、群团系统为"8"的管理模块,构建包含制度标准、流程标准、工作标准的合肥热电"1+8"标准化体系,以党建标准化带动管理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需求的变化,社会资源的多元化以及社会治理环境的变革,加快了广东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转型需求。促进从"由上到下"到"上下结合"的志愿服务管理模式转型,从"活动促进"到"常态运行"的志愿服务发展方式转型,从"志愿个人"到"志愿之城"的志愿服务价值取向转型,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推动中国志愿服务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效廉 《奋斗》2014,(8):10-11
正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和"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肯定了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勉励他们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长远之策和根本之策在于建立健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的学术发展和功能发挥提出了重构中国特色志愿服务话语体系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志愿服务的制度体系和研究机构日益完善,实践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建设志愿服务话语体系供给了丰富的研究议题,研究的规范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西方志愿服务的话语仍然是主导范式,在研究中占据支配地位,本土话语在规模和质量上还未形成与其对话、交锋的地位和特色。并且,中国志愿服务学科尚未健全,学者自主构建志愿服务话语体系的意识不强,加之志愿服务制度尚有所欠缺,使中国特色志愿服务话语体系重构面临较大困难。为此,应从推动本土志愿服务资源的学理转化、处理好学科自主发展与多学科共建关系、重视志愿服务话语建构的意识形态性质、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和发展机制等方面入手,多维度探索中国特色志愿服务话语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开展,关键是要解决机制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生需要道德理想和组织推动两种力量共同作用,要使这两种力量源源不断地生发并具有有效性,应结合我国国情建立"校团委指导、志愿组织发动、社会力量支持"的组织运作机制和资金、法律与培训等多方面协调一致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继承奥运财富 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郭新保 《前线》2009,(6):43-4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并指出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试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的拓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大学生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多年来,武汉工业学院不断拓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的途径和内容,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的制度建设,提升服务的品位,凝练服务的特色,推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田竹 《山西青年》2023,(8):154-156
志愿服务及各类志愿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可以帮助大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属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志愿服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高职院校实现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本文首先简要阐述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与实践育人的概念,并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随后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的措施,以期为相关高职院校提供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是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需要、保障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常态化和专业化的需要和加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主要类型有科技服务类、文艺服务类、"三农"服务类、民生服务类、环保服务类和党建服务类等,且需要遵循因地制宜、调研遴选、分批建设、校社共建以及双向受益原则加以建设。  相似文献   

18.
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当前,商业信用缺乏主要有立法缺位、监控系统失灵、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滞后、道德规范缺失等外部原因。建立和完善道德商业信用法律体系,建立有效的商业监控系统,必须大力发展商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强化道德环境对商业信用缺失行为的约束。  相似文献   

19.
志愿服务作为转型期中国社会公民道德的生动实践,遭遇了"主体动力不足"和"信任危机"的中国式道德困境。因而应在把握志愿服务的公民道德性、理性分析志愿服务的中国问题的基础上,自觉建构志愿服务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20.
施昌奎 《前线》2014,(8):92-92
<正>标准化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与社会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等方面存在交集。搞好首都标准化工作要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要建立以首标委和质监局为主要协调人的"政府主导、统筹发展"工作机制;二要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化体系;三要以标准化体系为切入点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北京模式"。抓好这三个关键环节的工作,标准化在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首都城市精细化管理将会迎来质的飞跃。构建"政府主导、统筹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机制纵观世界城市精细化管理发展潮流,运用标准化治理城市的趋势日益明显,标准化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路径与做法日新月异。目前,世界城市运用标准化治理城市主要集中在垃圾处理、空气与污水治理、能源管理、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