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人类交往的发展,人类交往的发展映现出人类前进的脚步。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揭示了人类交往活动的发展历史,阐发了交往作为人类需要和生存方式之一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及其历史作用。文章在系统分析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交往状况、特别是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交往状况之后,明确指出:当代社会、尤其是当代中国的交往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种新型交往的基本特征就是开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一定的生产力状况要求与之相匹配的"交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交往的不断进步,交往的拓展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变革,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交往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3.
贾英健 《唯实》2002,1(2):8-13
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考察了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历史意义 ,对全球化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在马克思看来 ,全球化是建立在生产力、分工和交往基础上的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具有全球交往相关性、社会整体相关性等特点 ;全球化就其本质而言是共产主义的 ,它的根本旨义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些思想观点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考察了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历史意义,对全球化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在马克思看来,全球化是建立在生产力、分工和交往基础上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全球交往相关性、社会整体相关性等特点;全球化就其本质而言是共产主义的,它的根本旨义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些思想观点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共同点认为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史,首先便是生产发展史,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发展史。但在谈到历史发展的根本动  相似文献   

6.
党史分期与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历史分期应当以社会实践的发展为依据。社会发展史如此,党的历史也如此。党的路线对于历史发展的进程固然至关重要,但决定历史分期的毕竟是党所从事的主要实践活动。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对于党史分期的正确判断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认识变化或不同看法是完全正常的。党对于进入历史新时期标志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但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分工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历史范畴,是一切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作为一个具体的理论,既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标志性理论,又是贯穿全书的主干。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精神对分工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和阐述,以社会实践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发展趋势,最终认为旧式分工的消除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也必将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分工不断深入的过程,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先驱性与真理性,对我国社会分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一、历史的概念问题专门史(以下称"专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历史学科的范畴。那么,何谓历史呢?从广义来说,是指一切事物已往的运动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自然发展史比人类社会发展史时间更长,范围更广泛。由于先有地球,后才有人类,所以人类社会发展史时间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外经济交往思想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对外经济交往思想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有着割不断的历史联系。考察这一理论发生发展及其实践过程,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理论价值,而且有着不可忽略的现实、实践意义。世界各国之间建立发展各种联系和交往,特别是经济上的联系和交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时代,这种联系和交往却是建立在少数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对多数落后国家的经济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的不平等的基础上。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同中国的经济关系就是如此。西方列强利用其政治、军事和…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从党的历史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党向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得以实现,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得到历史性验证;从中华民族发展史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新的历史起点,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注入动力;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打赢脱贫攻坚战,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减贫篇章,为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人们之间的交往是理解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通过对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和行为的考察,可以把握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并发现人类走向未来的方向.在农业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主要存在于人的互助关系和行为中;到了工业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被掩盖在因社会分工而造成的协作体系中.在今天,我们需要努力建构的是一种合作的交往,这是一种基于实践理性的交往,是排除了权力支配的"真正的交往".合作的交往发生在合作制组织中,是合作社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在唯物史观中具有独立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大部分学者把它当作是生产关系概念在不成熟时期的代名词。究其根源,是没有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交往观的实践内涵。马克思是社会交往理论的创建者,从他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可以表现出其对交往理论的步步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对"交往"现象进行了深刻阐述,发现了交往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价值作用,并最终形成交往理论。对于交往普遍发展的现代社会,完整准确的理解交往范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一峰 《党的文献》2016,(5):120-124
毛泽东十分重视学习社会发展史对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在民主革命时期,他提出,应该重视学习以描述社会发展规律为旨归的社会发展史,应在博通中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绳束古今为一贯";新中国成立前后,他再次倡议学习社会发展史,认为社会发展史是党员干部必修课,号召教育要教社会发展史,干部要学社会发展史;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毛泽东再次倡导学习社会发展史,不仅要求中学政治课教社会发展史,而且格外重视学习社会发展史对培养党自己的知识分子、无产阶级自己的"秀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伦理:虚拟与现实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实事求是》2003,4(5):32-34
一、网络社会 :虚拟化的交往随着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一种以二进制编码数字化方式虚拟社会正在形成 ,一种以虚拟化的交往手段为表征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马克思所理解的“交往”是包括了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交往概念。① 考察人类交往发展史 ,我们可以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大体展示人类交往方式变化图景 :第一阶段 ,是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或统治服从关系为基础的交往 ;第二阶段 ,是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一切产品、能力和活动的私人之间的交往 ;第三阶段 ,是自觉联合起来的自由人联合体的个人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5.
交往贯穿于人类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和存在方式。交往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纵向上以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基本脉络为出发点,浅析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丰富内涵,进而联系实际,揭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实践和主体性问题讨论的展开,交往问题,以及一向被忽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这个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对讨论中的几个热点问题作一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评价意见。交往实践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一)交往实践观的概念界定什么是交往实践?众多论者认为,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对全部历史发展和人类主体本质进行科学分析、深刻洞见和整体把握的基本理论尺度,也因此而构成贯穿马克思毕生思想发展的一个中心视界。  相似文献   

17.
交往与生产有着内在的联系,交往不仅是生产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完整的交往是内部交往与外部交往的有机统一,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外部交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交往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内外贯通,相互促进。交往改变了生产力发展的重复性和封闭性,扩大了生产力的发展空间。世界交往的出现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成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从它诞生的那天起,迄今为止已有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一百多年来,人类社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马克思主义却依然能够成为引导我们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最根本一点就是马克思主义是根植于人类实践,不断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实践基础上不断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历史从辩证唯物主义革命的、批判的眼光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遵循客观规律,通过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从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出发,对以往的理论采取科学的批判态度,特别是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上,尊重实…  相似文献   

19.
胡一峰 《党的文献》2018,(1):115-122
社会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学术文化政策、评价史学思潮和论争的基本理据。从1924年开始,以上海大学为起点,社会发展史宣教工作逐渐推广,至1950年,全面渗入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了深远思想影响,不仅成为史学工作者著书立说的基本前提,而且成为人们认识历史的"取景框"。回顾社会发展史宣教历程,归纳其主要特征,对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命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交往的普遍性是西方学界研究交往理论的共识,他们认为交往的普遍性是实践主体交往行为的基本属性。同时他们也认为交往的普遍性具有区域性,也即交往行为适用于具体社会。但是马克思的交往理论突破了上述理论限制,马克思认为实践主体的交往行为是在生产驱动下的社会行为,因此,随着生产的世界范围的蔓延,交往也随之向世界展开,进而世界历史也随之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