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多年来,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道路或手段问題上,人们是把暴力革命当作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绝对规律看待的,并以此作为区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分水岭。我们认为,这种把暴力革命绝对化的观点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诚然,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历来是强调暴力革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这是人们所熟知的。早在1842年,恩格斯在他写的《国內危机》一文中就指出,无产阶级意识到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关于议会斗争的思想,是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在国际共运发展进入低谷的今天,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欧洲大革命前,恩格斯通过总结法国大革命的经验得出结论,未来无产阶级革命不能通过和平的议会道路,而暴力革命是唯一的途径。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各国发起的争取普选权的斗争和议会活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具有深厚的和平意蕴。他们把根绝战争、实现和平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追求,认为争取现实和平是无产阶级革命顺利推进的保障条件,以和平斗争方式取得政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选择,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要奉行和平的国际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蕴涵的和平思想,对我们今天努力争取和维护国际和平环境,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革命概念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中的重要范畴。革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分别是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另外,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还重点使用了"社会革命"这一概念。研究革命与社会革命的涵义及其互相关系是理解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革命包括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两个方面,革命概念、社会革命概念都是在广义上使用的概念,是同一个含义。社会革命也就是无产阶级革命,相对于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更具深刻性及影响的广泛性。另外,在革命、社会革命的手段上,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强调暴力革命的手段,而在后来也指出了和平改良的合法手段,但始终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方式的认识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们以往过分强调了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性,而忽视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这固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局限有关,但更多的还是我们自身的认识误区所致。因为,经典作家即便在他们那个时代,也曾就无产阶级革命方式问题设想了多种可能性。既强调了暴力革命的方式,也曾设想过和平过渡的可能。但由于我们自身的原因,对后者一直重视不够。因此,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重温他们的有关论述,不仅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界对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基本思想的研究形成了以下几类观点:一是认为恩格斯晚年肯定了合法议会斗争的策略,同时也并没有否定暴力革命斗争策略;二是恩格斯晚年确立了合法斗争的战略,暴力革命只是作为议会斗争的辅助手段或暴力革命没有必要;三是恩格斯晚年彻底放弃了暴力革命,把合法斗争作为唯一的斗争策略,恩格斯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创者"。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把暴力革命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唯一原则,而把议会道路看作是机会主义的。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开始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恩格斯晚年对议会道路的探索,不少研究者认为是策略思想的转变。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理解。纵观恩格斯晚年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实际上已发生了战略转变,即将和平的议会斗争当作无产阶级准备条件和积蓄力量时期的战略重点来看待。在恩格斯逝世后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流逝中,他的这一战略思想仍放出闪烁的光彩,指导各国工人运动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理论界关于暴力革命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的争论之所以各执一词,了无结果,关键在于对暴力革命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争论者却未能发现导致这一争论的症结。本文认为,暴力革命的内涵应有三个层次,它不但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通过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无产阶级究竟应该怎样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才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呢?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必须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就是用革命的暴力与和平手段对付反革命的两手,要以暴力为主,和平为辅,即以暴力为基础,争取和平实现。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过程中究竟  相似文献   

10.
综观现阶段学界关于预备立宪之失败的原因大都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的:一是从国内的政治派别的斗争出发,来说明清政府基于权利争夺下的失败必然;二是从国际政治角度来探讨清政府实行自救政治的失败原因。但还没有哪一个学者专门从暴力革命与和平革命的矛盾冲突来分析清末预备立宪之失败的真正原因,在笔者看来:从这个缺口来分析失败的原因的好处是不但可以概括以上两种切入方法,囊括以上的失败之原因分析,更可以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暴力革命在当时中国之必然而和平革命违背这一历史潮流的必然之失败。  相似文献   

11.
科学分析国际形势,正确判断战争与和平的发展趋势,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制定战略决策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正确分析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和论断,为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和我军战略指导思想转变提供了重要依据,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 一、时代特征的新概括: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根据世界上存在着三大矛盾,提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认为战争与革命是当时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和时代的基本特征。这一理论在很长  相似文献   

12.
比较完整的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理论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的.其主要内容有两点:第一,国家不仅有镇压职能,还有社会管理职能.随着社会发展,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日益突出并占据主导地位.第二,反对以暴力革命谋取国家政权,认为迄今为止的一切革命证明,革命所付出的高昂的社会代价与实际达到的自由与社会公正不成比例,所以必须通过议会民主,以和平变革的方式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谁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包括很多内容,其中有“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最高成就”一说,这个评价和概括是列宁提出的。既然是最高成就,当然应该把它当作这个理论的最重要部分。那么,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最高成就”指的究竟是什么呢?列宁在解说《国家与革命》一书的文章中,认为最高成就就是:无产阶级掌握武装、进行暴力革命的重要性。例如,高校共运史教材第689页就是这样写的。长期以来,这种理解似乎已成定论。我认为这个理解不符合列宁的原意。掌握武装和进行暴力革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列宁说的“最高成就”不是指的这个问题。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苏平富 《求索》2008,(10):49-51
在卢卡奇看来,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在理论上受资产阶级“物化意识”的侵蚀,背离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他认为,资产阶级“物化意识”是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结构的反映,其方法论的根本错误在于“事实”崇拜,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就是这种物化意识在无产阶级身上的理论体现。因此,无产阶级革命的重点不在于经济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而在于意识形态批判。  相似文献   

15.
中美首脑的成功会晤,也是时代变化的产物。世界已经从占据了20世纪很长时期的战争与暴力革命的时代,进入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这是国际关系中最大的变化。时代主题变了,才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股汹涌澎湃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6.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在国际共运史上,巴黎公社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都是从中心城市开始发动并取得成功的,由此形成了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共同模式,即“城市中心”的道路。于是有些人以为,各国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都必须走“城市中心”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不可移易的原则。尽管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后,并没有要求所有国家和民族都要按照十月革命的“城市中心”的模式来进行革命,而是谆谆告诫各国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各国运用时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各国革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生产力标准问题是指要以促进还是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尺度,来检验和评价我们的一切工作和言论行为(包括改革本身)的是非、善恶或优劣。讨论生声力标准问题,我认为有三个理论问题需要搞清楚;第一,如何看待生产力标准的意义?第二,怎样理解生产力概念的内涵?第三,怎样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生产力标准进行检验?下面就这三个问题作一点展开论述。一、辩证地看待生产力标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怎样看待梁山起义军受招安的问题?造成这种结局的真正原因在哪里?有一种观点认为,它是由“农民的局限性”造成的,并且说这才叫做“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果真如此吗?这是必须加以讨论和澄清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冲 《理论月刊》2007,(12):30-32
近来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的研究中,又出现了错误观点沉渣泛起现象,引发了对如何理解这一思想的思考。笔者认为,正确理解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尚需进一步拓宽对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思考视角的把握,界定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中暴力革命和议会斗争策略的关系,重申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与民主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实现途径问题上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20.
管理与和谐     
《公安研究》2011,(8):91-91
毛卫平在《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革命时期与和平建设时期即质变时期与量变时期的交替过程。革命时期靠革命实现根本变革从而实现发展,和平建设时期靠管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和谐并实现发展。今天,我们面临从革命到执政和建设、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双重转变,和谐是时代的最强音,和谐与管理的关系成为必须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