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19)
正G20杭州峰会第一次围绕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订行动计划,切实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指引方向与路径,确立以联合国为中心、大国协调为机制的全球治理机制,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多个"首次"。G20之"首"首次聚焦全球增长中长期动力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首次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19)
正主办G20峰会对中国来说是个机会,"中国可以通过设定宏大且现实的目标,通过推进自己的倡议和原则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来界定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G20杭州峰会,注定将是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次峰会。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学者布鲁斯·琼斯对这次峰会的论述可谓精准到位。他认为,过去几年的国际  相似文献   

3.
吴磊 《当代世界》2021,(12):30-35
2021年10月30—31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峰会主题为"人、地球与繁荣",主要聚焦当前全球面临的两大最紧迫挑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气候变化.G20成员主要由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组成,代表性强,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清洁能源转型是G20成员肩负的重要历史责任.随着《巴黎协定》的签署,G20能源议程不断深化,近年来大量涉及气候变化、能源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此次G20罗马峰会承诺采取具体有效的减缓、适应行动,加大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碳中和),同时保持能源安全,保证实现一个公正有序、可负担的能源体系转型.作为G20的重要力量,中国在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清洁能源转型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为引领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注入强大动力、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即将召开的G20峰会正处于全球经济治理转型的重要转折点,全球对杭州峰会寄予厚望。杭州峰会将继续发扬G20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使其由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平稳转型。杭州峰会将在G20发展史上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开辟全球经济治理新起点。2016年,中国挑起G20领导人峰会主席国的大梁,既体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高度信任,也展示中国为  相似文献   

5.
任琳 《当代世界》2016,(10):22-25
正在全球经济治理面临艰巨任务的当下,全球政策篮子里的对策应对乏力。G20杭州峰会恰逢其时,旨在为全球经济治理汇集各方建议和贡献中国智慧。此次峰会为世界经济注入新活力和新智慧的同时,也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一次主场外交。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智慧旧的政策工具失灵,就需要另辟蹊径。世界经济亟需应对的问题包括  相似文献   

6.
正自2009年二十国集团(G20)匹兹堡峰会将G20确定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以来,G20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尽管如此,受七国集团(G7)阻挠等因素影响,G20在治理内容、合法性及应对全球化危机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作为2016年G20杭州峰会主席国,中国应积极推动G20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非正式国际机制,G20要实现向长效机制转型,需要超越危机思维,在保持非正式性的前提下,加强与其他正式国际机制的互动,形成"G20+"的机制架构,同时引入联合国2030议程,使其真正成为谋划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2016年9月即将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的一个战略目标是推动G20的机制转型,即从一个危机应对机制转变为长效治理机制。这在峰会的主题议题以及预期成  相似文献   

8.
二十国集团(G20)第十一次峰会将于2016年9月4—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G20峰会被称为"全球最具决策力的首脑级峰会",在全球经济合作与治理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G20峰会在中国的首次举行能否推动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它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又将如何?围绕这一系列问题,本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金灿荣进行了深入对话。  相似文献   

9.
王明国 《国际展望》2023,(2):18-36+158-159
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有必要协调推进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的落实。元首引领的制度化峰会提供了多层次、多角度和多元化的全球发展与安全治理平台,是中国协调推动两大倡议落实的重要路径。制度化峰会的形成与发展既有国际政治和权力结构变迁的历史逻辑,也有全球发展和安全挑战需要戮力合作的现实逻辑;既有个体收益与制度收益协调的理论逻辑,也有峰会扩散重叠的实践逻辑;既有国际制度的一般生成逻辑,也有制度化峰会的独特生成逻辑。中国推动制度化峰会的路径包括基于多边国际组织的制度化峰会、基于“中国+”合作机制的制度化峰会和基于国际倡议的制度化峰会。制度化峰会的价值功能、“经济—安全”议题并重属性、两大倡议的内在联系特征以及消除部分国家误解的现实需要共同决定了制度化峰会成为当前统筹推进两大倡议落实的可行路径。中国需要在既有峰会制度中积极落实两大倡议,推动两大倡议与制度化峰会的战略对接,在议题设置中统筹发展和安全,适时打造全球发展峰会和全球安全峰会。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新型全球问题的突显和新式多边机制的形成,全球治理体系和格局正经历着重大变革,全球治理的理念、机制和能力面临诸多挑战。联合国曾实施"四个发展十年"战略、千年发展目标等全球发展治理行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全球发展治理理念、目标和手段的转型提供了契机。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应紧紧围绕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在治理上作文章,推动二十国集团从危机应对机制和国际经济合作首要论坛转型为全球发展治理平台,并进一步提升全球发展治理的能力。联合国与二十国集团在全球发展治理中分别发挥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双方可以通过共享发展议程、共建发展秩序,形成合作共治的关系,以完善全球发展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卢思骋 《南风窗》2007,(19):24-25
2007年9月18日,第62届联合国大会正式拉开帷幕。这是潘基文第一次以联合国秘书长的身份参与联大会议。就任以来一直把气候变化问题作为任期内重要事项的潘基文,更将该话题设进会议日程,于9月24日召开高级别首脑会议,并明确将会议题目定为"未来在我们手中:发挥领导作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美国总统布什计划于明底在华盛顿召集排放国会议,讨论建立在《京都议定书》2012年到期后新的减排系统,因此潘基文希望借由本次联大高级别的首脑会议向布什发出信号——继续支持《京都议定书》的谈判才是正确之路。在联合国关于本次高级别会议的声明中,说会议目的是为"促进探讨可能的办法,推动国际社会在即将于12月在巴厘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会议上谈判缔结新的全球协定"。同时指出:秘书长"打算发挥领导作用,帮助国际社会处理这个问题。作为唯一的全球论坛,联合国具备独特的条件,有能力形成一种共同的办法,对付气候变化。"受潘基文邀请,绿色和平中国项目与传讯总监卢思骋于9月24日出席本次高级别会议,代表来自中国的环保组织发言,就气候变化问题展开民间社会与国际社会之间的讨论。本文即为卢思骋的发言,由本刊独家刊登。  相似文献   

12.
三次峰会后看二十国集团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舒  宫玉萍 《当代世界》2009,(11):51-53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二十国集团(G20)成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这是发展中国家首次以平等姿态与发达国家共同参与全球治理,意义深远。G20占世界人口的2/3和全球经济总量的90%、世界贸易总额的80%,具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G20迄今为止已经分别在华盛顿、伦敦和匹兹堡召开了三次峰会,在推动世界经济逐步走出危机泥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匹兹堡峰会更是将G20确定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并决定每年召开一次峰会,  相似文献   

13.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与中国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缔约方之一,也是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的积极推动者.中国将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与应对气候变化议程协同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本文通过学习解读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以及中法德领导人气候视频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梳理了中国深度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总结了中国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能源结构调整、温室气体管控、全国碳市场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6,(20)
正9月初召开的杭州G20峰会,是中国第一次以全球经济治理主导者的角色登上世界舞台。作为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峰会审议通过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国际公约”——《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局部地看,这是中国以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以先行一步的经验,为世界普惠金融发展提供行动指引;而在宏观上的意义,则是中国所代表的一批国际秩序的被动适应国,正日益深入地对规则和标准的制定提出参与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同在一片蓝天下,共护一个地球村.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挑战,国际社会日益瞩目中国.2021年4月,习近平主席接连参加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领导人气候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就气候变化议题阐释中国立场、论述中国贡献,就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向世界发出了倡议.  相似文献   

16.
刘宏松 《国际展望》2014,(2):109-122
自G20实现升级转型以来,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获得了与发达国家平等的对话机会。通过参与对话,新兴大国可以影响G20议程,进而影响全球经济治理的模式选择和改革方向。G20议程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新兴大国的影响?本文以BRICs/BRICS峰会宣言、G8峰会公报和G20峰会公报的比较结果为依据,评估了新兴大国对G20议程的影响。评估结果表明,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议题上,新兴大国对G20议程具有相对较强的影响;在消除贫困与发展援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两个议题上对G20议程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在其他议题上,没有证据表明新兴大国对G20议程具有独立影响。新兴大国之所以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议题上具有相对较强的影响,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是美国对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持支持态度,其二是中国发挥的积极作用。这充分说明,在自身综合实力快速增长和外部条件基本具备的条件下,中国外交有更大的积极作为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从G20峰会看世界经济秩序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翔 《当代世界》2009,(5):53-55
2009年4月2日举行的G20伦敦峰会是2008年11月华盛顿峰会之后,世界主要国家第一次就全球性问题全面、耐心和细致地共同寻求应对之策。峰会对重建国际经济新秩序、探索新的全球治理模式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启动,为中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尤其是推动建立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提供了重要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议程理念相通、目标一致,相互对接有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增信释疑,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吸引力,提升中国参与南南合作的水平,帮助中国在新的国际发展治理体系乃至整个全球治理架构中获得更多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两者的对接也有利于形成对中国企业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外部约束,促使中国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对接2030年议程面临着落实时间差、理念与议题契合、非国家行为体作用、与西方大国协调合作、地缘政治风险等一系列挑战,中国需在战略理念、合作政策、落实平台、具体目标等层次明确对接方向,认真设计对接方案,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监测指标设计和后续评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9月4—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西子湖畔,共商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大计,共襄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盛举。这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会议。杭州峰会达成什么成果、产生什么影响?世界在关注,历史在记录。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 G20实现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的机制转型带来了战略机遇,体现在中长期目标设定、政治合法性以及执行机构支撑等三个方面。而G20要提高在落实2030年议程中的贡献,其发展工作组除了要在自身确定的支持国内发展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包容性以及机会平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外,还要在优化人员组成、促进信息共享、设置发展议程和推广政策工具等方面提升G20其他工作组的发展职能,加强G20各工作组在落实2030年议程中的协调和政策一致性,实现可持续发展议程在 G20治理中的主流化。同时,G20发展议程还面临议题泛化、政治层级不高、成员构成复杂、对其他国际发展议程影响力不够以及与G7发展议程竞争等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