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东向"到"东向行动",印度始终将该政策视为其对外战略的主体,并在莫迪政府的推动下有进一步强化的势头,因而或可认定该政策会在今后继续服务于印度的大国战略。莫迪领导下的印度人民党自2014年议会大选大举获胜后,新政府不但踌躇满志地在经济发展上高调定位,声称要超越中国成为增长的领头羊,而且在外交上也屡屡出招,广邀大国领导人访问新德里,莫迪总理亦频繁出访。新总理甫一就任即有如此密集的外交行动亦可谓罕见,显示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印度莫迪政府对其大国外交战略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印太战略"推进上,莫迪政府同美国及其盟友打造海上战略"准同盟"的意图日益凸显;在对外经济布局上,大幅推进同中国"经济脱钩",并希冀重塑印度同全球产业链的相互依赖关系;在价值观念上,刻意突出中印意识形态差异和对立,以所谓民主国家自居,拉近与美国的距离。印度的这些战略调整,一方面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给印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则由于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使印度认为其战略投机空间加大。印度大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与未来发展,主要取决于莫迪政府在国内经济发展及疫情管控上的成效以及中美战略竞争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印度"新邻国外交"形成与深化的逻辑起点,缘于对地缘政治安全、区域软实力、地区领导力、大国地位等多重目标的综合战略设计。2014年莫迪上任伊始提出"新邻国外交",外交政策中亲和色彩渐浓,南亚战略作为印度大国战略重要组成,进取性日益突出。但随后霸权主义作风显现并屡屡干涉南亚邻国内政。2017年印度重拾胡萝卜政策,着力搞好与南亚邻国关系。以一个主轴、二个平台、三个支点为路径,印度把对南亚邻国政治、外交放在优先地位,以宗教、文化为纽带加强与邻国联系,提升软实力,试图挤压中国在南亚战略空间;通过积极推进"环孟加拉湾倡议"和"孟不印尼"合作组织发展,应对中国在南亚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通过促进次大陆更紧密的连通和整合,欲建立以印度为核心的南亚秩序。考察印度南亚战略新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印度政策利益关联,更好地规划和推动南亚区域"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南亚地区形势稳中有乱,大国政治经济相对稳定,小国动荡加剧、经济不振。印度外交活跃,地缘政治因素对南亚影响上升。地区安全旧患未除,又添新忧。中国和南亚国家合作续有进展,机遇挑战同步增加。印度经济重新提速但莫迪改革遭遇阻力莫迪政府执政地位稳固,将发展作为施政第一要务,为改革拟定"路线图",在吸引外资、放松管制、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启动金融和国有银行改革,撤销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2)
正在莫迪执政的第一年里,印巴边境交火达500多起。莫迪之所以迫不及待访问巴基斯坦,是为了制造一个和解的既成事实,这也是他以个人政治资本在押宝。2015年圣诞节那天,印度总理莫迪再次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眼球:他在结束访俄并出席印度援建的阿富汗议会大夏揭幕典礼之后,在从喀布尔回国的途中,突然经停拉合尔,对巴基斯坦进行了一次几乎让所有人意外的访问。访问持续两个半小时,莫迪向巴基  相似文献   

6.
彭念 《南风窗》2014,(14):82-83
<正>莫迪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会让中印经贸关系尽量免受政治干扰。而在战略安全领域,他将平衡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战略压迫感。纳伦德拉·莫迪率印度人民党时隔10年重掌联邦政府之后,周边国家纷纷递来橄榄枝。巴基斯坦总理罕见到新德里祝贺,日本媒体称莫迪是"印度的安倍",中国则有智库指望他成为"印度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5月16日,在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的选举中,印度人民党(BJP)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DA)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选举胜利,首次单独成为议会多数党。这意味着印度人民党总理候选人莫迪将组建下届印度联邦政府,成为印度新任总理。十天后,在印度总统慕克吉的主持下,印度新任总理莫迪宣誓就职。此次选举受到了广泛关注,主要  相似文献   

8.
杨晓萍 《当代世界》2013,(12):48-51
在亚洲,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和印太大国的作用被美国重新发现和定义,印度战略地缘平衡手特性也随着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展开得到强化。就印度而言,一方面,外交中"战略自主"的传统使其对美国的要求显得有所节制和保留;另一方面,现实中印度的"东向"政策与中国向西发展在战略空间上形成重叠,这使印度对中国在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存在有所担心和疑虑,印度国内部分战略认识也强调不能忽视中印关系中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9.
雷墨 《南风窗》2014,(19):25-25
在流行拥抱的东方文化里,同性之间的拥抱往往传递出特别的含义。这也体现在外交领域。在刚刚结束的印度总理莫迪对东京的访问中,就上演了这样一幕热情洋溢的拥抱。安倍和莫迪太需要对方了,在“战略与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前加一个“特别”还不足以表达对这种需要的强烈程度,还需要两国元首的一个“拥抱”。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美印防务合作不断升温,涉及防务合作协定更新、防务武器出口和联合研发、军事基地和情报共享等多方面内容。防务合作是美印整体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防务合作对美印两国、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都将产生一定影响。美国和印度都是当今世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继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首次访美以来,莫迪已连续四次访美,七次会晤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高层政治热络背景下,美印两国在防务安全等领域的战略合作也有  相似文献   

11.
周边     
《南风窗》2014,(26)
<正>俄印接近以平衡对华关系俄总统普京12月11日访问印度,试图恢复两国友好关系,将同印度总理莫迪签署输油管线、核能、钻石和武器出口等多项大单。此次印俄首脑峰会虽属年度例行会议,但正值饿深受西方国家制裁急寻贸易出路之时,印可抓住时机扩大贸易,一定程度上制衡俄倒向中国的趋势。莫迪表示:"俄罗斯是印度最亲密的朋友和特别战略伙伴。"巧合的是,奥巴马定于2015年1月访问印度。  相似文献   

12.
莫迪政府上台后,印度外交展现出更为进取的姿态,希图从地缘政治格局的"平衡力量"转型为"领导力量"。莫迪政府外交政策调整在"印太"地区、中印双边关系层面均有明显体现。在"印太"地区,印度通过与美、日等组建"小多边"机制因应中国崛起,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同时,印度还牵头打造由其主导的区域合作机制以应对中国"涉入"南亚。在中印关系层面,尽管有边界争端等"新老问题"掣肘,两国在经贸合作上仍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安全上印度对华仍存在"战略焦虑"。在中印高层均有意愿引领两国关系发展基础上,中印需建立基本战略信任,从消极方面进行"止损",并增加彼此之间新的信任。  相似文献   

13.
赵晨光 《当代世界》2016,(12):73-76
近年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重视与非洲开展合作。但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各金砖成员国的对非外交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总的来说,中国、印度更加强调对非合作的战略性,俄罗斯、巴西较多考虑对非合作的稳定性,金砖机制注重开拓对非合作新的重点和领域。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印度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切身感受和独到观察.在印度政策界和战略界看来,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世界秩序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极化是必然趋势,中美将进入较长时期的战略竞争博弈阶段,大变局下的机遇要远远多于挑战.为此,印度深度调整外交战略,摒弃部分传统外交思维和原则,锚定领导型大国的国家定位,追求带有"印度印记"的国际秩序,构建具有"亲西方"倾向的大国关系,并维护地区"门罗主义",以实现"新印度"愿景.印度的这一外交战略调整将给国际格局及中印关系带来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一、普京访印签大单"充电之旅"意"突围"12月10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悄然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在没有隆重欢迎仪式和盛大宴会的低调气氛中开始了对印度为期一天的"充电之旅"。12月11日,莫迪与普京会面,两人共同主持了俄印双边峰会,并签署了涵盖核电、石油和防  相似文献   

16.
刘中伟 《当代世界》2023,(12):54-60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大幅调整特朗普时期美国对非洲的“漠视”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不同维度加大对非洲投入,深化美非合作,试图改善美国在非洲形象。拜登政府的非洲政策具有突出价值观外交、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短缺议题优先以及强调大国在非竞争等特点。拜登政府从全球战略的视角处理美非关系,目标是在大国战略竞争中获取非洲国家支持,但其拉拢非洲打压其他域外大国的战略图谋难以如愿。展望前景,拜登政府非洲政策的推进,将面临诸多困难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正>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用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来描述印度也一点不为过。作为人类文明发源地,印度在不同时期都创造过历史辉煌:孔雀王朝、苏丹王朝和莫卧尔王朝都为印度古文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21世纪,印度被列入了金砖国家成员国,其发展潜力也在受到关注。2015年的5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借此扩大两国战略合作。印度,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印作为两个正在崛起的相互毗邻的大国,都提出了许多新的发展战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印度莫迪政府提出了"季风计划"等战略,但中印彼此的战略对接存在严重问题,影响了双边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特别是2017年中印边界"洞朗对峙"不仅引起世界广泛关注,而且使双边关系出现倒退,并严重影响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南亚地区的推进。未来,中印双方需要站在更高的战略高度进行友好合作,才能更好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媒体     
《南风窗》2013,(8):16-16
01印度能成为一个大国吗?英《经济学人》3月27日中国无疑已经加入世界大国行列。而人们常常以谈论中国的口吻来谈论印度。但在大多数人眼里,印度仍是一个无法完全与大国步调一致的准大国。这是印度的悲哀。印度本该作出更多的贡献,尽管财力和经济活力不如中国,但它致力于法治、人权建设,这是强大的软实力。但印度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成为稳定力量和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巨大潜力,最  相似文献   

20.
欧阳晨雨 《南风窗》2014,(11):76-78
<正>两党制在印度显出雏形,但地方性党派的成长,让印度民主政治呈现出"嵌套博弈"的景象,推动着印度党派制度和联邦结构持续演进和调整。分9阶段、历时月余的印度人民院选举5月16日揭晓结果,印度人民党获胜,一个由印度人民党明星政客莫迪(Narendra Modi)领衔的新联合政府的轮廓也呼之欲出。作为印度两大全国性政党的国民大会党和印度人民党,为何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两党制",而更像是身处比例代表制下的"联合政治"中?拨开历史与现实的迷雾,会发现别样而丰富的印度政治生态,其中蕴育着印度特色的政党轮替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