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已经由最初的构想阶段进入了实施阶段,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这一倡议,在多领域同中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推动相关区域国家经济发展,能够给合作各方带来利益,因此,一些发达国家也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之中。日本最初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了消极和怀疑的态度。近两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改善以及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为不同国家和地区探索更加适宜自身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倡议框架。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政治和经济逻辑。一方面,日本民族国民性中的实用主义心态和日本摆脱西方大国的政治羁绊、谋求更强政治独立性与多边合作的政治愿景,分别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支撑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另一方面,日本经济经历了近20年的低迷增速,目前受到人口老龄化等供给侧因素的困扰。中日经济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双方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如果日本能够成功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在基础设施投融资和国际劳工流动等领域与中国开展务实合作,就有机会实现中日双方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按:在"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落实、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稳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正在走向深化。在"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简称"16+1智库网络")的组织协调下,中欧学界有关"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等议题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基于这些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16+1智库网络"秘书处与《欧洲研究》编辑部联合组织了本次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的战略考量,在三种思考模式下发生变化。首先是权力思考决定了日本最初对"一带一路"采取观望态度,作为贸易大国的日本对海权变化密切关注,担心利益受损,因此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消极观望态度。其次是利益思考影响了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的转变,经过测算,日本认识到"一带一路"可以带来巨大商机,日本企业不能丧失机会。第三是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的转变也基于外交思考,特朗普退出TPP让安倍十分失落,主要国家就"一带一路"的态度变化,对安倍也是一个刺激,而安倍也试图在中俄关系中打进一个楔子。总之,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开始转变,在保持谨慎的同时,通过有条件的支持,谋求权力、利益和外交上的好处。  相似文献   

5.
论韩国《中央日报》视域中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日报》在韩国主流社会中影响较广。其围绕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依时间的推移呈现五个阶段的特征,从报道的数量变化,清晰显示出无论是其最初持"冷眼旁观"态度,还是最终积极报道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特别是采取积极行动,深入中国内地以及"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实地采访报道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与影响,都说明该报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韩合作持积极看法。《中央日报》的报道还揭示了首脑外交、议题设定在推进中韩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央日报》报道呈现出的冷热不均的阶段性特征,启示我们中韩关系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而且需要加强两国媒体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韩国是中国在东北亚最重要的邻国之一,也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盟国之一。在韩国对中国主要实行经济外交,对美国主要实行安保外交的情况下,韩国仍认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既是经济机遇也是安保机遇。"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区域联通性的增强,韩国文在寅政府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持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因此,中韩共建"一带一路"既是巩固中韩关系的可靠路径,也是地区局势的稳定锚。具体而言,中韩在政治安全上,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平台,推动区域合作组织的建立;在经济上,以亚投行为纽带,倡导构建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在文化上,保持多元交流,强化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地缘政治风险增大、美国贸易保护趋势增强、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日本积极促进国内结构改革的形势下,改善中日外交及经贸关系的重要性突显。进入2017年春季,中日关系出现向好迹象。钓鱼岛事件后低迷数年的中日贸易、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金融合作领域呈现企稳回暖态势,日本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发生积极变化。中日两国经贸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数据驱动的文本分析方法,聚焦非洲法语国家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分析与该议题相关的报道年度、国家分布、关注热点、情感态度、新闻来源以及报道中反映出的媒体权力。研究发现,非洲法语国家媒体关注的主要是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经济议题和外交议题,总体态度积极且近三年关注度呈上升趋势。但负面报道依然存在,受法国、美国等西方媒体的影响,非洲法语国家媒体也一定程度上显露出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动机的怀疑,将其与地缘扩张、债务外交和资源掠夺联系在一起。从转载频次看,法国媒体对非洲法语国家媒体的影响远大于中国媒体。这说明在非洲法语国家有效推进"一带一路"争取更有利的媒体话语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为此,中国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宏大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后来的"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合作,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孟加拉国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一部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被列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从孟加拉国的角度分析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利益所在,并讨论孟加拉国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的作用,对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孟加拉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也需要从孟加拉国的角度审视"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五通",重点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可能面临的挑战,从孟加拉国的角度提出中国回应挑战的建议,为推动未来的相关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取得了很大进展。从历史和现实看,东北亚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地区,亦即"一带一路"区域的重要构成。但是,由于东北亚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对立的国际局势,使得东北亚经济合作难以发展。近来,以中日关系回暖和朝鲜半岛局势缓和为标志的东北亚国际局势的好转,为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果上述趋势得以继续,那么,东北亚国际合作将会实现快速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将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构成,有力地促进倡议构想的快速实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印俄等新兴经济体的兴起,亚太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地缘中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同时,太平洋两岸的美中日印俄澳等主要力量越来越关注地区秩序、体系等问题,并试图确立本国在上升的亚太地区及将形成的地区体系中的地位,建立有利于本国的地区体系框架,融合、制约和平衡其他地区力量.因此,亚太地区正在酝酿、出现和形成某种以地区主要力量为若干中心和框架的地区体系和秩序.在此情况下,本文倡导容纳亚太地区主要力量的"太平洋主义"结构、体系和秩序,以全面反映21世纪亚太力量格局的发展变化,融合亚太地区大国问的共同利益和共识,确定地区经济政治的制度安排,确保亚太地区长期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century colonial wars in the Cape Colony and trans-Keian territories in South Africa are usually represented as conflicts primarily involving male antagonists. The roles and experiences of indigenous women are usually overlooked or, at best, mentioned in passing. Closer examination of the wars that took place in what is now the Eastern Cape province of South Africa suggests that women were deeply affected by the various wars in a multitude of ways. They experienced first-hand death, disruption of their families and society, destruction of their homesteads and crops, and the looting of their livestock and other resources and were seized for forced labor. In the midst of the conflict, they developed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wars and to survive, playing an active role in the wars as leaders, emissaries, and war doctors and in providing intelligence and commissariat support.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冷战双方都希望通过各种更微妙的手段来赢得人心,以求达到颠覆敌对阵营并维护自己阵营团结的目的。因此,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从体育竞赛、音乐演出、宗教祈祷到科学研究——成为"冷战宣传"的武器。在此背景之下,经过美苏双方的努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获得了比较正常、固定的交流渠道。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本文介绍正统派与其他各种不同经济学派关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生成根源的观点,展示各种经济学派对IMF休克拯救方案以及东亚经济复苏政策的不同看法,探索东亚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Lola Wilhelm 《圆桌》2015,104(4):441-456
Abstract

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ctors in the post-Second World War world,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tandardisation of global policy concepts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and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has been no exception. While the study of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in shaping a dominant model of humanitarian aid has recently gathered pace, few historians have focused on different, less successful models and interpretations developed by other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Recently declassified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records show that discussions within the Secretariat and among member states regarding the potential objectives and scope of Commonwealth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programmes took place as early as the 1960s, and continued throughout the following decade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Commonwealth’s approach to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since the 1960s. Its objective is to document this hitherto little known aspect of Commonwealth assistance policies, and, based on an initial literature and archival survey, to contribute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further research questions and gaps in this aspect of Commonwealth history. Although they are very different in nature and scope, the Commonwealth and the European Union share at least one common feature in so far as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is concerned, namely their difficulty in reaching a consensual definition of it. By exploring the links and discrepancies between, as well as within, each organisation’s approach to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by examining the initiatives of some of their member states, this paper seeks to highlight the plasticity of the definition of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相似文献   

20.
苏联是一个意识形态化的国家,它有一个独特的意识形态管理模式,其中,书报检查制度是最敏感、最要害的核心机制。书报检查制度在十月革命初的确有建立的必要,但在后来的政治实践中,却不恰当地集中化,其权力的行使也由国家机构转移到党的机关。这一制度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