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两岸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两岸以高校开放招生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切入口,开创了两岸交流合作的新局面。两岸学生群体是推进两岸关系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直接影响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青少年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应突破当前两岸学生群体发展的种种限制,促进两岸学生的大交流大团结。  相似文献   

2.
自1987年11月两岸打破长达38年之久的隔绝状态以来,两岸民间往来快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国民党在岛内重新执政后,伴随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人员交流日益热络。在两岸官方交流渠道还不畅通的今天,两岸民间交流以其广泛性、直接性、灵活性和亲密性等优势和特点,日益成为两岸交流和融合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3.
《时事报告》2006,(6):4-4
4月14日~15日,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研中心和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是两岸经贸交流对双方经济的影响、两岸直航对产业发展策略、企业全球布局的影响、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两岸观光交流对双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两岸金融交流与两岸经贸发展。论坛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荣誉主席再次会面。会见时,胡锦涛总书记对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志军 《黄埔》2013,(5):1-1
我们都知道,有交流,就有感情的交融,就有亲情的升华。两岸同胞历经百年沧桑,从被迫分离到短暂相聚,再从相互隔绝到交流往来,始终没有改变的是一家人的亲情。海峡论坛的举办,就是要鼓励和推动两岸同胞的全方位交流,深化两岸一家人的亲情。  相似文献   

5.
《两岸关系》2008,(9):F0002-F0002
九月。两岸交流迎来了金色的季节。在促进两岸交流大发展的氛围中,两岸各项交流活动让人们得以分享收获的喜悦  相似文献   

6.
今夏,为扩大两岸青年交流,国务院台办会同有关部门、省市举办了“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活动。自七月暑假伊始,祖国大陆从北至南,自西向东遍地都是两岸青年交流联谊的身影。本刊本期谨摘取几个精彩热闹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以及其他各项交流交往的频繁开展,加强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成为新形势下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立 《黄埔》2012,(5):54-57
近来,两岸交流日益热络。第四届海峡论坛和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接连举办,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两岸民间交流是增进两岸同胞情感,凝聚两岸同胞意志,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多年来,众多群众团体和民间机构往返奔走于两岸之间,牵线搭桥、破冰开路,不遗余力地推动两岸多领域的交流交往。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无疑是两岸民间交流中特殊而重要的一个团体。  相似文献   

10.
金栋 《两岸关系》2012,(9):10-11
今年来,两岸关系继续保持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巩固增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持续发展深化,而两岸交流中最直接。最具活力的基层交流更是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两岸关系解冻以来,两岸经贸、人员和各种交流已遍及社会各个领域,而高层互动在两岸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受历史和结构性因素制约,两岸迄今尚难以官方的名义进行直接商谈,但通过务实妥善的制度安排,使两岸的交流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2.
石正方 《台声》2013,(2):32-33
2008年11月4日,两岸两会成功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宣告两岸同胞期盼了近30年之久的两岸“三通”终于成为现实,两岸交流进入“大三通”时代。  相似文献   

13.
石勇 《青年探索》2014,(5):39-45
青年昭示未来,两岸青年必将在两岸问题的解决中发挥愈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推进两岸青年交流便被赋予重要的意义。而只有跳脱窠臼,创新思维方有助于建立起多元、有效的两岸青年交流模式。交互式冲突解决会谈在两岸青年交流中的运用为两岸青年交流提供了可贵的启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3,(11):24-25
两天来,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们,不论是在主题演讲或者是在论坛研讨会上,都能积极参与、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对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肖杨 《两岸关系》2009,(5):22-24
雨过天晴日,海峡正春风。春暖花开,两岸交流交往也在这个春天更显热络,交流规模进一步扩大,层次进一步提升。大陆赴台交流出现了一系列新亮点、新热潮。  相似文献   

16.
王扉 《两岸关系》2009,(9):36-37
8月10日,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与台湾联合信用卡处理中心在台北宣布,正式开通银联卡台湾受理业务,这是继“两岸三通”、“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之后,海峡两岸交流深化的又一重要成果,被业界视为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破冰”之举。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8,(3):80-80
4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博鳌会见了萧万长先生率领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代表团一行,就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问题交换意见。胡锦涛强调,当前,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性机遇,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大力推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  相似文献   

18.
台湾有关两岸新闻交流的政策法规从制定立场到整体面貌,均蕴含着政治过滤的原则。在法规文本中体现为政治防范、资格审查、数量限制、政治立意等多重话语特征。这些法规一方面给予两岸新闻交流以法律保障,同时这些限定性特征也是导致两岸新闻交流失衡的重要原因。本文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为未来两岸新闻交流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1,(8):57-57
高雄市长陈菊最近成立“高雄市府两岸工作小组”,并已召开首次会议,讨论如何加强两岸交流。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收清单实施后,两岸掀起新一轮的经贸商机,加之同党的云林县长苏治芬、嘉义县长陈明文和台南县长苏焕智等人近年亦登陆开拓销路,陈菊唯恐落后,最近频频出招,抢搭两岸经贸专列。  相似文献   

20.
最近,贾庆林主席在厦门召开的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新形势下的两岸交流理应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迈进。两岸交流,应当以两岸同胞为主体,以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为核心,以增进同胞感情和提升福祉为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