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里说:“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己》, 《药》等,陆续的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这是鲁迅对这一时期自己文艺创作的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行贿受贿之间是一种私下交易,既然是交易,就有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之分。有了间接交易,一种活跃在腐败市场里新的职业——“贿托”便应运而生。诸如家属亲朋、秘书司机、情妇二奶、同学战友等都可在行贿受贿间充当“托儿”的角色,他们奔走于行贿受贿间,想方设法为行贿者牵线搭桥,促使一桩桩罪恶的交易得以完成,这便是“贿托”的本质所在。 其实,“托儿”一角古已有之。《水浒传》里开茶馆的王婆,受西门庆之托,搞定了潘金莲,可谓“色托儿”;武松受施恩之托醉打蒋门神,可谓“拳托儿”;更有那官府中的小衙役们,受人之托为落难好汉四处打点,可谓“狱托儿”、“讼托儿”。然而,现今出现在我们周围的“贿托”已今非昔比,他们表现得更为“专业”,身负的“托礼”越来越重,让人触目惊心,同时也使这一角色变得越来越神秘。 随着反腐败工作的逐步深入,更多的行贿受贿间的违法犯罪活动必须借助“贿托”来完成,虽然“贿托”在腐败市场里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推波助澜的作用力越来越大,但只要我们发现一起,查处一处,不断加大对“贿托”的打击力度,我们有理由相信,“贿托”将会失去立足之地。 本组策划通过一个典型案例的报道,剖析“贿托”存在的危害性。当前,“贿托”存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夫人托”、“情人托  相似文献   

3.
说不通     
“就在同时代,同国度里,说话也会彼此说不通的。”这是鲁迅先生的文章《看书琐记(二)》里开头的话。(《鲁迅全集(五)花边文学》)。接着,鲁迅引了巴比塞的短篇小说《本国话和外国话》,说是一法国阔人在家里招待在欧战中出生入死的三个士兵,阔人家的小姐也出来招待这三个兵,但彼此无话可说,三个兵觉得“坐在阔房间里,小心得骨头疼”。阔小姐也觉得“和他们是连话都谈不来的”。直到回到自己的“猪窠”,这三个兵才遍身舒适,有说有笑。这三个兵又和被法军俘虏的德国兵打手势交流,发现这些德国俘虏,倒是说“我们的话”的人。于是,兵们想:“这世间…  相似文献   

4.
王芷章先生《清升平署志略》论及“南府”、“景山”这两个清代演剧机构的出现,以为“南府”得名于乾隆年间,设定于康熙朝,而“景山”及二处外学均始自乾隆第一次南巡后。本文认为,“南府”在康熙朝已设立且得名,而依《梨园公所永名碑记》,则“景山”之为演剧机构,亦不晚于乾隆元年,至于二处之外学,确切成立时间尚难明指,但似亦可前移  相似文献   

5.
同丁以升先生商榷张光博我记得鲁迅讲过,有些年轻人为了出名,首先对名人发难,当他得到名人的回敬后,他也就出了名。丁以升先生在《法学》1996年第6期《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文中对准的4个人,别人是否名人我不知道,有名可能也不大,至少我和李冬梅是...  相似文献   

6.
据近期新华社的《内参》报道:济南一所小学八名少先队员,手抄了《小学生守则》寄给山东省委书记,请书记用《守则》对照干部的行为和作风。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叫人欢喜,而从小就能有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更使人看到祖国未来的花朵能如此早绽而无比欣慰。由此我想到了鲁迅先生有过开“父范学堂”的主张。虽然是开玩笑,却又是认真的。他说:“前清末年,某省初开师范学堂的时候,有位老先生听了,很为诧异,便发愤说:‘师何以还须受教,如此看来,还该有父范学堂了!’这位老先生便以为父的资格,只要能生。能生这件事,自然便会,何须受教呢。却不知中国现在…  相似文献   

7.
文心 《中国律师》2002,(3):15-17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名字无疑是最闪光、最伟大的之一。他的文章遗响千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历久弥坚。鲁迅自己的文字和关于鲁迅的文字比比皆是,而关于周海婴的却并不多。只有他自己写的刚刚出版的回忆录《鲁迅与我七十年》。正如周海婴在书中所说:“七十年来,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我父亲联系在一起的。”他7岁的时候鲁迅离世,今天他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他从出生起就生活在公众的期望里。鲁迅先生身后默默无闻的周海婴是怎样在别人的目光中生活?我们的社会是否出了什么问题记者:鲁迅先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  相似文献   

8.
近日,鲁迅之子周海婴写的《我与鲁迅七十年》一书畅销,全国各地有数十家媒体争相连载,为此,2001年11月15日,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播出了半小时对周海婴的专题访谈。节目中间有一段,周海婴说:“我打官司不是为了钱。”主持人倪萍问:“关于鲁迅的后人,社会上人们有所传说是很自然的,有一种传说是关于鲁迅的后人为鲁迅著作版权打官司的事。有人说鲁迅先生的后人都比较爱钱,这样的话你听到过吗?”周海婴答“:这个传闻已有很多年,从1980年以后一直到现在。我背的这个不叫‘黑锅’而叫‘钱锅’已有20年……那次我访…  相似文献   

9.
宣鼎的《夜雨秋灯录》,作为清末著名的文言小说,日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夜雨秋灯录》曾作过如下评介:“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鬼渐稀,而烟花粉黛之事盛矣。”此说既出,几成定论。实际上,申报馆本《夜雨秋灯录》出版后,赝本却大行其道,真本反遭湮没,无论是《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还是广益书局本、启智书局本,真正宣鼎所作仅占四分之一,其中还夹杂着不少狭邪类作品,难怪鲁迅先生会得出如此结论了。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读者》栏目: 我是一名在外求学的中学生,我身份证上的姓名是错误的,而且错得很离谱,带有侮辱性.目前,我身份证上登记的名字是“罗本二”.我去发放身份证的派出所进行更改,工作人员说不能改,我该怎么办? 一名读者 2014年12月 法律解答 解答人 解答人:杨莉莎(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 同学,你好! 身份证上登记显示的姓与名一般具有对外的公认力和有效性.众所周知,身份证件是体现我国公民身份信息的有效证明文件,具有唯一性.据《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  相似文献   

11.
“拿来主义”首次出现在鲁迅先生于1934年6月4日的《拿来主义》一文中。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针对当时“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而提出的,提倡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有继承、有吸收、有改进、有抛弃,吸取外国文化的精华,所谓拿来是有选择的垒、为我所用的拿。  相似文献   

12.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2,(26):38-39
时人多称赞章太炎的学问,章太炎十分不满,自认为政治胜于学术。他的弟子周作人在《谢本师》里就说,先生“自己以为政治是其专长,学问文艺只是失意时的消遣”。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驳康有为的保皇理论,拥护民族民主革命,其中有句话是“载游小丑,未辨菽麦”。点名道姓地将皇帝称作是小丑,在当时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  相似文献   

13.
在“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中,徐懋庸给鲁迅的那封信,曾引进轩然大波。一方面遭到鲁迅先生的公开批评,别一方面内部又受到周扬等同志的严厉责备。不久,鲁迅与世长辞,徐懋庸预感到问题复杂。“心头撒下了成分十分复杂的痛苦”,挽联“敌乎友乎,余惟自问;知我罪我,公已无言”,表达了他当时沉痛而又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一种新的腐败群体正在滋生。(4月18日《半月谈》)  相似文献   

15.
散木 《检察风云》2006,(22):66-68
关于70年前的1936年,鲁迅在上海的丧仪以及其棺木的来历,我们从前得到的信息是“救国会”、宋庆龄资助的。但是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中,从其早年的印象和后来他的推测出发,开始怀疑这可能是一个并不“对称”的信息,同时他声明“我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只是如实说出心中  相似文献   

16.
四年前,笔者写过《59岁现象》一文,分析59岁是官员腐败的危险年龄段。年届花甲,行将退休,机会不再,很容易滋生“捞一把”、“赌一把”的心理。这个“立论”被许多人所接受,这篇文章也被不少报刊所转载。因为我用的是“归纳法”,且  相似文献   

17.
人物点评     
胡适:容忍与自由 “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George Lincoln Burr一定没有想到这句话在中国因为胡适而发扬光大。Burr先生是康奈尔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在讲这句话时,据说是在和胡适先生谈论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准备要写却终其一生也没写完的《自由之史》。  相似文献   

18.
“我只是北京大学法学院一名大学四年级的学生.”这是张婉愉对自己当下身份的认知.她不太喜欢别人把自己冠上“罗德学者”的称号.“目前,我只是有幸获得了奖学金,还没有在英国牛津大学完成学业,不能算是‘罗德学者’.”张婉愉说.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杂文?按照瞿秋白的说法,“杂文是文艺性的政论”,既是政论,写杂文涉及官场就难以避免。我是个杂文作者,可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很少有机会接触官场,这不能不说是制约写作的一个“瓶颈”。前几天逛书店,看到书架上有一本古典小说——《官场现形记》,于是我就买回来,认认真真读了一遍。这是一本批判性小说,被鲁迅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着眼点既然是批判,内容就当然是描写官场丑态。书中刻画的那些官员,贪污受贿、坑蒙拐骗、尔虞我诈、互相构陷,简直是无恶不作,作者李宝嘉在书的最后竟用“妖魔鬼怪,一齐都有”来形容当时的官场景象,…  相似文献   

20.
宋雨 《政府法制》2010,(24):21-21
“尊敬的‘借’先生,您好!关于今天下午我的自行车被您无故‘借’走一事,让我颇多思考”10月17日一大早,一封“写给小偷的信”出现在陕西省西安市阿房四路秦龙小区的公永栏中,而这封信的作者竟然是一名中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