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天是一个充满梦想与希望的季节.在这个春天里,烟台市福山区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却在微笑着与病魔顽强地抗争.连日来,张广秀的日记充盈着我的记忆,她的敬业、她的坚强、她的淳朴、她的执着、她的担当,一次次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相似文献   

2.
正"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洛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环岭公司的车间墙壁上,悬挂着一条醒目的条幅,赫然表明了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担当。每天上午,洛阳市十五届人大代表、环岭公司董事长陈霞都会在处置中心总控室内紧盯电子屏幕。她头戴一顶蓝色卫生防护帽,通体穿着白色的防护服,护目镜和口罩严密地遮挡着她的面部。整个处置中心警戒级别最高的区域是医疗废物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但她在实现"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的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却迈着坚定的脚步.她以渊博的知识、理性的思考驱散着人们的偏见和恐惧,她以母亲的慈爱、无私的热情温暖着弱者的无助冰冷.  相似文献   

4.
“愿共同为和平繁荣的新中国共同努力”。这是蒋纬国先生为我题写的条幅。这条幅是台胞田曼诗教授于1996年秋从台湾回大陆探亲时亲手交给我的。田曼诗是漯河市郾城县人,1994年随夫去台湾,现为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亚洲太平洋美学研究会会长、哲学博士。她与蒋纬国先生是留德同学,同为中德文经协会理事长和常务理事,在台湾国民党上层人士中和文化艺术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生努力     
去年9月,我因公去了一趟日本。参观了长野市直富商务株式会社,这是一家环保型企业,对回收废旧物品进行再处理。社长木下老先生非常热情,在欢迎宴会后,邀请我们到他家坐坐。木下老先生家的房子有一百多年了,古典雅致。室内的摆设很多,有日本的古瓷器,有各式各样的酒具,有中国的湘绣、字画,客厅中间有一个篝火坑。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吃着水果,喝着日本的清酒,老先生精通汉语,双方交谈得很热闹。我四下打量着客厅,一幅中国字的条幅吸引了我的目光,条幅是四尺横开的宣纸,行书四个大字“一生努力”。一生努力,不是豪言壮语,没有诗情画意,很普通、…  相似文献   

6.
尹皓坤 《黄埔》2014,(5):33-33
正我心深处,有位世人敬仰的老人。她有着难以数计的儿女分散在世界各地。老人没有任何物质遗留给她的孩子们,而她的晚辈们却异口同声豪迈地说:"老人把她一生培植的崇高精神传给了我们,这是最珍贵的遗产啊!"这位老人在我心中屹立着,她时刻鞭策着我,鼓励着我,也监督着我……我心中的这位老人就是我的母校——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7.
"匆匆人生疾似梭,私事淡泊心如水."这是一位朋友赠送来的一个条幅.  相似文献   

8.
在接触颜彦之前,我对拍卖这行一点概念都没有,我只是被她在台上意气风发的风采所吸引,迷惑于她那洒脱的“一锤定音”,我感觉她的美丽就仿佛等着这一刻而绽开.笑容灿烂.目光清澈.成功女性的优雅和自豪表现得那么得体.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一种高贵。  相似文献   

9.
在禾苗抽青、柳芽冒绿的时候,我来到江南文化古城绍兴.第一件事就是参观鲁迅纪念馆.没有想到,在参观鲁迅纪念馆的过程中,一框七律的条幅却牵动了我另一番情思.这框条幅,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年)临死前写的一首题为《示儿》的诗.诗云:“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即今浙江绍兴)人.他一生有不少时间生活在绍兴一带,其中沈园是他经常去游览吟诗的地方.现在沈园怎样了?我参观鲁迅纪念馆后,便迫不及待地又向沈园走去.  相似文献   

10.
正十三年养成的习惯"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谈起每月都会开展一次的免费患教、义诊,重庆市人大代表、黔江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易吉秀很平静,"做着做着,就成了习惯。"而这个"习惯",她坚持了整整十三年。2001年开始,易吉秀在完成大量临床工作后,抓紧每一分钟,利用休息时间或值夜班时预约患者,定期为他们讲解疾病、饮食、运动等知识,并将她的手机号码告诉患者及患者的家属。"我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都会拨打她的电话咨询。"50岁的李淑珍说,她十多年前找易吉秀看了一次病,易医生耐心地检查、讲解,让她非常安心,从此,她只找易医生看病,一有不舒服就  相似文献   

11.
依姐     
<正>依姐长着一张圆圆的脸,笑容可掬、笑意盎然、笑声爽朗,在我眼里,她永远热情洋溢,永远精力旺盛。她特别容易让人一见如故,且顿生"他乡遇知己"的亲近感;她还特别善于沟通交流,只消一个眼神,就能读懂你的心思,交办事情毫无障碍,这应当与她多年从事工会工作相关吧——"阅"人无数、济人也无数。依姐的名字叫路平。我与她在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总工会都有工作交集,可谓缘分叠加的战友。在长期的交往中,依姐让我印象最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条幅     
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却爱好书画,他送给我的条幅字迹遒劲潇洒,内涵深邃显见,是我的人生座右铭。   那年我高中毕业回村担任了大队干部,分管治保和民调工作,父亲郑重其事地把我领到西厢房里,指着正面墙上的条幅说:“你哥当村干部时,这是我给他题写的,现在你大小是个村干部,我把这个条幅送给你。”   条幅上书:花开能有几日红,为人一世要公平。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恭恭敬敬地说:我一定照父亲写的去做。   父亲接着讲了条幅的来历和背景。解放初期的那年腊月,父亲应朋友之约去南山狩猎,不料刚到朋友家就被人抓起来。原…  相似文献   

13.
"笃、笃、笃……"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文件的我惊起。开门一看,一位农村装束的大嫂一脸的愁怒,正站在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办公室门口。我把她让进屋内,习惯性地看了看扩机显示的时间:上午9点30分。"快救救俺吧,法院不讲理,要抓俺呢!"未等我开口,大嫂便急急递给我一份民事判决书、一份民事上诉状和一份执行通知书。到底怎么回事?经过我的一番询问,农村大嫂才说清了事情的原委:去年由她在信用社贷款和邻居合伙做的一桩化肥生意亏了本,信用社催贷未果,一纸诉状把她告上了法庭。她认为欠款应由邻居和她共同偿还,可法院判决到她一个人头上。说着,她指了指递给我的那份判决书。"不服判决你上诉了吗?"我问。"上诉了,俺找的还是院长呢。原来判案的法官不公正,俺就直接找院长要求重判。院长把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曲《漠河舞厅》在抖音刷屏,大家纷纷随着歌曲舞动.在众多舞蹈中,我看到最特殊的一个,是一位长发披肩身着短裙的美女和近十个陌生人的温暖起舞. 她叫廖智,穿戴着银色酷炫假肢,跳得激情四溢,笑得热烈美丽,网友都感慨说她是全网最美的跳舞"机器人".因为她就像战斗机械天使阿丽塔一样,既美貌又励志. 廖智是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  相似文献   

15.
首都博物馆——通向残健融合的康复之路 看着舞台上自闭症孩子的"玩耍",孩子的爸爸妈妈们笑了,刘颢也笑了. 一名参与北京市东城区残联"孤独症儿童圆梦计划"的儿童家长曾对北京公益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刘颢说:我一直有个梦想,我梦想着有一天,孩子能够主动叫我一声爸爸.我能带着她去各种公共场所,没人再这样那样地看我.我希望孩子能够交到一个好朋友,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欢笑.而我走的那一天,不再担心,我的孩子不再需要我时时刻刻的照顾,能够独立的生活…… 这个梦想促成了刘颢对"孤独症家庭整体康复计划"的实施,而将首都博物馆纳入到计划中,则是刘颢的一次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6.
正初识王红霞我是去年5月随团采访防城港市一名交警的事迹时认识王红霞的。她是市公安局宣传科科长,那天采访,她一直陪同。在高速路口采访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烈,她陪着我们晒。看她也一脸的汗,我就指着路边的一棵树让她去荫凉一下,她浅浅一笑:"这种太阳对我们不算什么。"我问她:"穿警服多少年了?""二十年了。"她说。"那你的青春时光都是穿着警服过的啊!"我接着问她:"以后会换吗?"  相似文献   

17.
聋女谣     
在去年2期,我们介绍了雪琪的剪纸生活。后来我一直和雪琪保持着联系。雪琪每次来编辑部,她的"老师妈妈"都陪着她一起来,再后来,雪琪就自己来找我聊天了。雪琪很忙,一是她到处奔波学习剪纸,二一个是她忙着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她的"奥运剪纸"还被奥组委收藏。雪琪的作品也有了进步,不只是剪纸技术,更多的是注入了思想,她通过剪纸,把自己说的、想的表现出来,有了更深的主题。我高兴地看到,雪琪在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男人何用?     
要男人没用!说这话的是我的一个女友,结婚多年,算得上"饱经风霜"。我问此话从何说起?女友说她男人说了,他是干大事的人,所以在家里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女友说,但是家里基本上都是小事,鸡零狗碎的。她男人就说,这叫养精蓄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原来,男人失业大半年,一分钱收入没有,吃着女人,喝着女  相似文献   

19.
铁生和希米     
希米是铁生的夫人,是我曾经的同事,姓陈.她性格开朗,胸怀坦荡,说话从不藏着掖着,很好相处,大家熟了,都叫她希米,很少有人称她的姓.希米是华夏出版社社会科学编辑部的主任,是一位独立精神很强的女性,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学术出版的初衷,出了很多好书,国内哲学界的几位大家,如陈嘉映、刘小枫等人的著作,都曾经她的手编辑出版.希米长得很漂亮,但是小时候曾得过小儿麻痹,一条腿不便,走路离不开拐杖.相处久了,熟了,我问她为什么嫁给铁生,她说,像我这样,优秀的看不上我,不优秀我看不上,还不如嫁个最优秀的,满足一头儿.她说话就是这么直.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星稀月黑之夜,二十时十八分,一位伟大女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半个多月来,我不断地守侍在她的病榻旁边,或徘徊在楼下的走廊里,心中默祷着使人心灵窒息的噩耗不要闯来.但是人的生命毕竟是有止境的.大限终于来了.我没有话可说.我咽下了凝聚在眼眶的泪水.六十五年来我所认识的宋庆龄同志的战斗的生涯,象长篇的连环图画,一幅一幅浮现在我的眼前. 从最近的谈起.邓颖超同志亲自向宋庆龄同志报告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接收她入党的经过,宋任穷同志同我向她报告人大常委会一致通过她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她喜悦地点了头,说“谢谢同志们”.这之后,五月二十日,晨九时,叔婆——我通常这样称呼宋主席——曾和我作了相当长的谈话.那已经是她病情非常危急的时候了.她坚强地战胜病魔的冲击,一句话带两声喘地谈,谈,谈了足足二十分钟.我的广东腔北京话,她常常听不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