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赵春雨  郝晓兰 《前沿》2013,(13):185-188
体验式旅游的到来,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文章基于文献查阅以及对旅游者博客游记的分析,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缺乏文化内涵的支撑、产品不丰富、旅游者体验单一,转型开发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是体验式旅游下增强其吸引力的核心.并依据这一结论构建了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开发的模型,旨在令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发展紧跟体验旅游的步伐,让游客切实体会到草原文化旅游不可替代的新鲜、愉悦感,以提高内蒙古草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同时希冀为相关部门以及景区开发与经营者提供产品转型与策划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2.
汪久文 《前沿》2008,(6):F0003-F0003
目前,草原旅游在我国,尤其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正为人们所重视,草原景观与草原人文社会历史方面的资源,也正逐步得到有效的开发。但较之其他一些领域,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还没有得到理论界足够的重视,一些有关草原旅游深度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吕君博士的专著——《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应运而出,2007年5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应该说是恰逢其时,恰到好处。无疑,对我国草原旅游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丽梅  武欣民  陶都 《前沿》2006,(1):52-54
锡林浩特市具有丰富的草原文化旅游吸引物,但知名度还不大。为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锡林浩特市旅游资源进行深层分析,对区位特点进行了评价,指出锡林浩特市发展旅游的紧迫性,找到旅游开发中的诸多问题,分析了面临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一、准格尔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和挑战(一)从政策层面看。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出台了多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推动。据统计,仅2013年以来国务院就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等涉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近10项。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也明确提出,"把我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地理位置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四季皆宜旅游。不仅如此,黑龙江的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冰雪、森林、湿地、草原、界江、界湖……分布广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  相似文献   

6.
杨琼华 《创造》2014,(1):76-77
正如果没有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就难以启动;如果不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地保护,启动了的乡村旅游势必难以持续发展。近年来,云南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在民族地区,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的十里荷花、广南县坝美的世外桃源;大理州剑川县寺登街的茶马古道集市、洱源县茈碧湖畔的梨花院落;丽江的大研古镇、泸沽湖的摩梭风情以及迪庆州的高山草原、雪山冰  相似文献   

7.
克什克腾旗乌兰牧骑抓住草原旅游业兴起的发展机遇,主动与旅游业联姻,以旅游带文艺,以文艺促旅游,走出了一条“文旅”产业一体化,合作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8.
白海军 《前沿》2006,(3):186-189
旅游的本质是对文化的审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是文化作为审美客体被审美主体欣赏的过程,也是审美主体参与“创造”体验愉悦的过程,所以审美主体的作用不能忽视,要研究审美主体参与“创造”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就草原旅游过程来讲,审美主体有三类,即草原民族自身、旅游者和经营决策者,认识并研究这些审美主体的特点和作用,对于协调各方关系,相互促进各自利益的实现,对于在哲学意义上对文化进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巍 《前沿》2008,(11):94-96
我区以草原民俗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存在着:开发层次低、旅游线型单一、产品形式雷同、单调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此现状,认为发展草原民俗旅游应做到: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科学规划草原民俗旅游开发的主题,打造精品和名牌;注重民俗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原则,利用草原民俗文化优势,培植高含量的草原民俗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0.
潘海生 《今日浙江》2012,(21):50-51
从目前来看,我省中西部山区各县仍以各自抓好旅游目的地建设为主,难以突破现有行政区划格局,缺乏有效的旅游资源整合。浙江省的地理自然环境是"七山一水两分田",占地70%的山地丘陵广泛分布,生态系统类型齐全,除了荒漠、冰川、草原等几种类型以外,大多数亚热带生态系统都有分布。其中包括了我省大部分山地的浙闽赣山地,还是我国12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1.
时讯     
《创造》2014,(7):8-11
正昆明位列首位2014中国避暑旅游城市五十佳排行榜由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等联合发布的"2004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新鲜出炉了。全国共有50个城市入选,粗略统计,这50个城市主要分布在山东沿海、贵州、云南及东三省,山、海、草原、森林等仍是主要避暑旅游资源。云南有10大城市上榜,其中昆昆月与贵阳并列中国避暑旅游城市首位。2014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50佳中,上榜的云南城市共有10座,除了昆明排名第1外,丽江排名第6,临沧位居第9名,玉溪排名11位,普洱排17位,大理排19位,保山排24位,曲靖排30位,昭通排名33位,楚雄排名第37他。  相似文献   

12.
白云宾馆是内蒙占自治区驻上海办事处的窗口单位,由自治区政府投资、隶属于内蒙古沪办的一所二星级涉外宾馆,位于上海西区曹阳新村梅岭南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市级机关,在普陀区,上海内蒙古白云宾馆可谓鼎鼎有名。建馆14年来,它获得的荣誉称号象草原上盛开的花格外美,象草原上的马奶洒格外醇。从1989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宾馆、酒店优质服务竞赛甲级单位”到1999年成为上海市旅游委评定的“上海市旅游行业优质服务月表扬单位”。  相似文献   

13.
石维富  李东 《人民论坛》2013,(20):34-36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各类不诚信行为日益凸显。我国旅游诚信建设主要存在旅游法制建设滞后、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旅游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需要采取加强公民诚信道德教育、加大旅游法制建设、加大旅游普法和维权宣传、健全旅游信息建设、建立旅游诚信评价和奖惩机制等措施,加强旅游诚信建设,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旅游业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目前已形成以草原、森林、湖泊、冰雪、民族风情、历史人文为主题,以国内旅游、国际旅游、边境旅游、出境旅游为内容的旅游发展格局。世纪之交,呼盟旅游业又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机遇。1998年国家旅游局将呼伦贝尔盟草原与四川九寨沟、湖北神农架、云南迪庆、长江三峡、红绸之路一起确定为全国六个重点旅游开发地区,将呼伦贝尔盟草原旅游开发项目定为小国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按照u高起点、高)意、高水平"的要求,开发建设成为跨世纪的旅游拳头产品。今年在国家旅游局组织的"'99生…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20,(3)
海南省居民旅游消费能力提升,能够有效拓展本省旅游消费空间,挖掘旅游消费潜力,增强本省居民对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乃至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认同感和信心。当前海南省居民旅游消费市场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年人均旅游频次低、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低、本省居民游客比例低,以及重点旅游景区省内居民游客比例低等。为开拓本省居民旅游消费市场,应从提高居民对旅游消费的认识、高起点运营旅游年卡、设立本地居民旅游消费券、培育适合本省居民旅游的新业态、做实本地居民旅游消费配套措施等方面入手,完善消费机制体制,激发居民旅游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16.
王如龙 《今日海南》2009,(11):22-23
自行车旅游是当今国际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深度体验旅游的追求,自行车旅游凭借其成本低廉、方式灵活、节省空间、自然环保、体验度高,并可健身强体、磨炼意志、挑战自我等诸多有别于传统观光、度假旅游的时尚功能,得到了各阶层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青睐。大力发展自行车旅游,对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海南的生态环境,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培育旅游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将旅游划分为旅游目的 地、游客和旅游开发者等三个主体进行分析,提出旅游内在价值的概念,并指出旅游内在价值在游客选择和旅游开发时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指出旅游内在价值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并以此推断出旅游内在价值可以作为评判地区旅游禀赋的重要因素;同时提出了通过重构旅游内在价值的方法,对旅游禀赋平庸和匮乏地区进行旅游开发拓展思路.在探讨涉及到自然和文化的旅游问题时,强调以旅游内在价值作为统一标准进行分析.文章指出构建旅游内在价值是旅游开发时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宋易 《当代思潮》2012,(10):70-72
秀美的贺兰神韵、壮观的胡杨秋包、雄浑的戈壁奇观、占老的居延文化、悠久的丝绸之路……沙漠、戈壁、草原、湖泊、山川、森林、怪石、奇峰、峡谷、寺庙、岩画等景观以及额鲁特、土尔扈特蒙古族民俗民风构成了阿拉善独具特色、品质高雅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9.
秀美的贺兰神韵、壮观的胡杨秋色、雄浑的戈壁奇观、古老的居延文化、悠久的丝绸之路……沙漠、戈壁、草原、湖泊、山川、森林、怪石、奇峰、峡谷、寺庙、岩画等景观以及额鲁特、土尔扈特蒙古族民俗民风构成了阿拉善独具特色、品质高雅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0.
田里  杨懿 《思想战线》2013,39(1):89-93
旅游后现象是旅游业衰退乃至消亡后对旅游目的地系统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和伴生现象的综合表现,是旅游影响在旅游衰退期乃至消亡期的特殊表现形式。旅游后现象理论是关于旅游业进入后旅游阶段的主要理论,其理论体系内容包括了旅游后现象概念解析、旅游后现象识别、旅游后现象成因、旅游后现象评估、旅游后现象预警和旅游后现象管控六个方面。旅游后现象理论的提出和研究的深入,对于完善旅游理论体系、创新传统旅游理论、引导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