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世纪40年代末起,伴随着美国西海岸"淘金热"(Gold Rush)兴起,大批华人从香港、澳门和广州等华南地区前往美国,拉开了中国人移居美国的大幕。然而,随着流入美国的华侨人数增多,美国各地排华之风开始盛行。鉴于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加之白人社会的歧视与压迫,使得华人移民抱团取暖,聚族而居,依照其在故土时的生活经验,逐步建立起了具有浓郁中国乡土文化色彩的唐人街。华侨也根据血缘、地缘、业缘等关系创建了诸如地缘性会馆、血缘性宗族公所、业缘性行会等组织,并将当时中国国内盛行的秘密结社带到美国,建立了兄弟结拜性组织——堂会,以图彼此守望相助,便于在美国谋生。相较于美国华侨社会中  相似文献   

2.
丘汉平基于法律视角从事南洋及美洲华侨问题的研究,投身于暨南大学华侨教育并主持南洋美洲文化事业部,抗战期间又积极从事服务侨胞的实际工作,在中国近代华侨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从研究主题和内容来看,丘汉平先生的华侨研究涉及华侨经济与失业救济、华侨教育、华侨文化与社会、华侨国籍、华侨组织与社会、侨民管理与保护等不同方面,表现出对华侨研究不同领域的兴趣,兼具深度和广度,他对华侨问题的研究对民国时期华侨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华侨是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对象,随着大批华侨奔赴延安,成立了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延安侨联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向海外侨胞介绍和宣传中共中央的抗日主张与政策,扩大了中共中央在海外华侨中的影响;动员华侨参加边区的经济建设,发起组织西北华侨实业公司,兴办华侨毛织厂和光华制药厂;积极参与边区的党政军等各项工作;从事对海外华侨的研究工作和组织留延华侨开展各种活动等。  相似文献   

4.
海外华侨华人社团被誉为海外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维系华人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组织形式.浙江籍华侨华人号召力强,在各时期表现优异,但是在发展传承过程中,浙江籍华侨华人存在着制度不完善、换届竞选不规范、年轻成员比例不高等问题.为解决现有问题,浙江籍华侨华人应朝着华侨华人运行合法化、华侨华人建设规范化、华侨华人负责人年轻化、华侨华人评估体系化等方向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5.
吕涛 《求索》2013,(4):229-231
青田华侨遍布世界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主侨居在欧洲,是很具代表性的中国华侨分支。目前,对于青田华侨的研究日益增多,从不同层面,反映青田华侨在海外的发展情况。本文选取民国时期青田华侨海外社团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一侧面来展示青田华侨的海外发展。  相似文献   

6.
19世纪50年代少量华侨从秘鲁南下智利北部并受雇于私人庄园,开启了智利的华侨史。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华侨到智利北部的伊基克开发硝石,伊基克遂逐渐成为智利华侨第一个密集聚居区。1884年太平洋战争前后,不少秘鲁华侨成为智利的“自由华工”。20世纪开始到30年代,华侨移居智利常态化,人数增长较快。华侨不再全属于打工者阶层,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华商,但多数人没有加入智利国籍。1930年前后中国与智利关于华侨问题的交涉,为华侨争取到了较多移居智利的机会。30年代智利发生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华侨从智利北部沿途南迁,部分到达圣地亚哥,并在这里形成了另一个华侨密集聚居区。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从中国入境智利的华侨越来越少,50年代到70年代只有零星华侨移居智利。多数旅智华侨在此期间加入了智利国籍并逐渐融入智利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7.
知识     
《中州统战》2003,(9):24-24
天主教亦称公教、罗马公教、罗马天主教。中世纪时,天主教是西欧各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后,天主教在欧洲部分国家丧失统治地位。为了对抗宗教的改革运动,维护自身的统一和权威,天主教罗马教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史称“反宗教改革”。18世纪,在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的影响下,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对罗马教廷的离心倾向日益增强。1809年,拿破仑将教皇国并入法国版图。1929年,庇护十一世和墨索里尼签订《拉托兰条约》,教皇拥有独立的梵蒂冈城国的主权方被正式承认。1962年,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强调天主教要跟上时代…  相似文献   

8.
一、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变化海外华侨华人 社团历史悠久,可以说是华侨现象的产物。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变化和发展与华侨现象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吴晶 《八桂侨刊》2012,(3):24-26
有效引导华侨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是浙江侨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浙江华侨公益事业发展实证研究为例,通过对浙江华侨公益事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探索实践的梳理,总结华侨公益事业发展的规律特点,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华侨热心公益、回报桑梓的赤子情怀。  相似文献   

10.
华侨博物馆作为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的专门机构,其兴建主体、捐赠主体、展陈内容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华侨博物馆在促进华侨华人乡土文化认同及中华文化认同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方法,它通过具有地域特点的藏品和展览为海外华侨华人的乡土文化认同构建提供了基础和途径。基于这些优势,华侨博物馆将在促进华侨华人乡土认同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献县是一个宗教大县,又是天主教沧州教区主教府所在地,宗教情况复杂。县委深刻认识到,献县宗教工作大局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主教的稳定,天主教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2.
华侨华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期日益强大的中国仍然需要提升华侨华人的民族情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新时期华侨华人学生的特点,探讨中国大陆华侨高等学府对华侨华人学生民族情感培养的意义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关系,海外华侨华人约90%聚居在东南亚各地。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变化成为海外华侨社会变化的晴雨表,它代表海外华侨华人的动向。所以研究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与发展具有代表性。本文在剖析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发展时,侧重分析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演变发展。 一、落地生根:海外华侨社会的根本性变化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东南亚各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各国民族主义兴起。他们为发展民族经济以巩固政治独立,对华侨及其资本采取同化与融合的政策。与此同时,华侨的祖籍国——中国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一系列革命措施,尤其土地改革没收了部分华侨的土地和房屋,将一些华  相似文献   

14.
彭泽民一生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其中最让我触动的是:彭泽民代表农工党冒着生命危险秘密离港北上参与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光辉历程。作为杰出华侨领袖、华南民主运动领军人物、农工党创始人,彭泽民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经历了与中国共产党从接触、共事,到了解、靠拢,到和共产党站在同一条战线战斗,最终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过程,见证了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5.
华侨教育的发展需要祖国的指导与扶持,清末民初时期,随着中国对华侨政策渐趋制度化,华侨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一切都是当时华侨教育考察的积极成果。本文旨在梳理清末民初时期华侨教育考察的历史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评析华侨教育考察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吴元 《八桂侨刊》2018,(2):74-80
华侨投资是海外华侨与侨乡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福建作为传统侨乡,华侨投资贯穿始终。华侨投资的原因既有祖籍国方面的积极招徕,也与国际经济形势、华侨自身经济状况的变化相关。农林渔牧产业是近代闽籍华侨投资的重要领域,其地域分布、投资时间、来源国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而这些侨资企业的失败不应仅仅归因于这一时期政治动荡、制度僵硬、官吏推诿,华侨经济重心仍在海外以及投资人跨行业投资也是侨资企业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八桂侨刊》2011,(3):76-76
由国务院侨办与华侨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首发式”8月15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研讨了海内外华侨华人的现状和发展,剖析了华侨华人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积极贡献等新侨情,并正式发布了首部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1)》。  相似文献   

18.
华侨联合会在民国前期活动二十余年,先后创办《华侨杂志》《华侨》《华侨旬刊》《华联旬刊》《侨友》等多种会刊。文章由华侨联合会沿革入手,分析会刊办刊宗旨、栏目设置、作者群体、刊物内容等,发现会刊创办多在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发生之时,办刊取向则有一个历史的变动过程,即从华侨研究为主转向以舆论宣传为主。早期会刊以华侨研究为主,舆论宣传为辅,后期会刊以抗战宣传为主,华侨研究为抗战舆论服务。其中既有联会自身变动的内在原因,又有党政控制加强和日本侵略加剧的外在因素,主因在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19.
华侨社团是华侨为了自身的发展在居住国自发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本文对早期美国华侨社团的发展做了简要的概括,同时也对梁启超在美国华侨社会活动时对华侨社团的考察和利用作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第一条为了适应华侨投资参加祖国建设的愿望和保障华侨投资的利益,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华侨汇款投资于国营华侨投资公司,可以享受下列优待:(1)华侨投资于国营华侨投资公司的股金,到社会主义建成后,仍为投资人所有。凡投资满十二年的,可以收回股金,以人民币支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