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巴蜀景观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   盆地内诸河流的中下游与大地褶、大背裂和大裂谷地貌相接处,多成峡谷地带,形成巴蜀多"三峡"景观.西晋左思《蜀都赋))说:"经三峡之峥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艳称"三峡",这是"三峡"最早的出处."三峡"之名开始是长江三峡的特指,后来渐成巴蜀许多峡谷激流的共称.……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是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背景,"同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相结合的思想,是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精髓.经济全球化突飞猛进的今天,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真正跨越.  相似文献   

3.
杨朝军 《求实》2006,(Z4):246-24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峡谷意识",简单地说,就是封闭意识.渝北区既是主城区,也是库区,"峡谷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危害极大.只有切实破除"峡谷意识"的思想障碍,培育"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增强渝北区的"内动力"、"软实力",才会有"硬实力"的强大.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境内,东北距贵阳334公里,西距昆明321公里,总面积450平方公里。由于地处云贵高原隆起的乌蒙山与广西丘陵之间,三叠系碳酸盐可溶岩石分布广泛,岩层断裂褶皱复杂,集中体现了喀斯特多层次、多类型地貌景观,与东西两边的黄果树瀑布和云南路南石林竞展风姿,构成冠盖中华的喀斯特风光。马岭河峡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马岭河峡谷、万峰湖、万峰林三大景区构成。其中,马岭河峡谷景区是一条在造山运动中剖削深切的大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对"卡夫丁峡谷"跨越的设想时,较多地考虑的是如何跨越、能不能跨越以及跨越的条件等问题,并没有做出具体的实践方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仅仅标志着"卡夫丁峡谷"第一次跨越的实现,即政治跨越的实现,而经济上的跨越,既是巩固政治跨越成果的基础,又是实现文化跨越的桥梁.透视"卡夫丁峡谷"的动态变化,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是实现经济文化超越和把握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重新认识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增伟 《求实》2004,3(3):9-13
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冷到热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赋予它越来越多的内涵和意义.对马克思"卡夫丁峡谷"思想的意义不能无限扩大,要准确把握"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内涵,这对于我们如何学习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水城县围绕凉爽气候品牌、典型的喀斯特高山峡谷地貌、绚烂的民族文化等资源做足文章,以全域理念引领旅游发展,全力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盛夏7月,水城县海坪彝族小镇人气"爆棚"。"这里不仅天气凉爽,而且民风很淳朴,来了3天,每天都玩得很开心。"来自香港的游客陈国熙赞不绝口,"我是来参加火把节的。"今年的7月17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和陈国熙一起来参加火把节的还有  相似文献   

8.
巴梦河奔腾不息,在高山峡谷中蜿蜒前行,汇入金沙江.地处川滇藏三省交界的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虽然有"高原江南"之美誉,但受高山峡谷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全国的贫困县,也是四川32个藏区贫困县之一,基础设施落后、产业支撑乏力、民生难题突出.  相似文献   

9.
正冬日里,冶勒彝家村寨的屋顶、地上都是厚厚的积雪。阳光照在篱笆上投射在积雪上的阴影、赶着羊群在雪地里行走的彝人以及远处的雪山,都让这里看上去是如此的宁静。也许,这就是我们梦中的雪乡。冶勒自然保护区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境北端冶勒乡,彝语为"纽勒哈尼",意思是放羊的地方。这里为川南山地向川西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其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植被等各种自然要素均处于交汇地带,被誉为"南北动物走廊"。  相似文献   

10.
正远山如黛,近水清浅。走进"水墨金州"黔西南,仿若走进了如诗如画的山水长卷。黔西南州位于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接合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端,有全球分布面积最广的喀斯特山地,峰林、石林、峡谷、湖泊、瀑布、地缝、洞穴、天坑、奇石等丰富奇特的山地景观荟萃于此,堪称世界锥状喀斯特地质地貌典型代表。黔西南州属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流  相似文献   

11.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马克思晚年研究历史发展,特别是东方社会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对于东方后发国家在探索其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对于如何理解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以及由此设想而引导的诸多实践等问题上,一直颇有争议.其主要原因在于将"演进"与"跨越"完全对立起来.本文认为,"演进"与"跨越"并不能抽象地对立起来.在所谓"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上,首先必须弄清楚跨越什么,其次是弄清楚如何跨越.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当前最大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并且必须以科学技术为主导来发展生产力,来掌握最先进的生产力.内涵于马克思上述设想中的诸多观点,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翻越乌鞘岭,穿过绿草如茵的山坡草地,便进入了南连乌鞘岭、北接泗水和黄羊的古浪峡.这条峡谷是祁连山冷龙岭山脉的组成部分,在上古造山运动的巨大影响下,形成了一条南北延伸、蜿蜒曲折、势似蜂腰、形若锁钥的高山峡谷,两面峭壁千仞,中为险关隘道,史有"秦关"、"雁塞"之称,被誉为我国西部的"金关银锁".  相似文献   

13.
南江峡谷静静卧在贵阳市东北面的开阳县境内,碧绿的江水缓缓流动,人行走在峡谷,不知不觉被感染,让你气定神闲,是个修身养性的世外桃源."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便是南江大峡谷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推进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的五维视角 生态安全维度.走廊由川西高原、滇西北横断山高山峡谷、滇西高原区和藏东高山峡谷区组成,既是地下和地上资源富集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涵养区,更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推进走廊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以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为核心驱动,全面构建绿色产业发展新体系,形成"以生态促发展、以发展保生态"良性运转格局.  相似文献   

15.
廖蔷薇 《廉政瞭望》2014,(19):13-13
不久前,记者到甘孜州几个县采访。高山、峡谷,草原、雪山,地貌迥异内地。车行在艰难路段,不由得让人捏着一把冷汗。说起条件的艰苦,州县多名干部感慨颇深。  相似文献   

16.
湘西州府吉首之郊,有一名胜之地———德夯。德夯是苗语的音译,意为美丽的大峡谷。这种典型的高原台地岩融地貌孕育了德夯山水的特征:孔雀开屏、盘古峰、四马峰、迎字峰等峰峦一座座拔地而起,与蓝天白云相吻,透出一种坚挺、凛冽的阳刚之气,用刀劈斧削来形容它们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山的岩石呈青褐色,显得冷峻、深沉,与毗邻张家界景区的彩岩画石相比,少了一些女人妩媚的胭脂气,多了一些男子汉的骁勇和骠悍。山无水不秀,德夯特殊的峡谷地貌使德夯的山都有飞瀑流泉点缀、环绕,高原台地的雨水汇成无数条溪流跌入峡谷,小股的化作潺潺的涧泉或贴岩…  相似文献   

17.
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跨越问题的不同背景条件的分析,区分出该问题历史和现实两个不同的层面,并以此为出发点,对问题分别作了尝试性的回答.在历史层面上,得到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是有可能跨越的".在现实层面上,认为我们要能最终实现对"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跨越,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生产力发展这一关键问题,创造出社会主义"自然发展的正常条件".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就在于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将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8.
倪薇 《探索》2001,3(4):79-81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有过整个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马克思既承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可跨越性,也承认资本主义生产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可跨越性.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把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看成是前资本主义国家实现"跨越"的决定因素.俄国和中国并没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设想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万琛 《理论导报》2010,(11):16-17
本文根据历史事实和经典原著,分析论证了马克思晚年提到的俄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的前提,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马克思、恩格斯严格遵照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断定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同时,分析论证了俄国十月革命是在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特殊环境下爆发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理论基础是列宁主义,与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设想没有因果关系。十月革命并未证实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设想。  相似文献   

20.
马岭河峡谷     
正马岭河峡谷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系湍急河水在地下将地表切开的一条裂谷,由上往下看是一道地缝,由下往上看是一线天沟,是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成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峡谷漂流被誉为"中华第一漂"。马岭河峡谷集雄、奇、险、秀为一体,两岸众多支流因下切速度滞后于主流,形成了上百条高逾百米的瀑布坠入深谷之中。峡谷内河水含碳酸钙很重,在流淌过程中迅速释放出二氧化碳,将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