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谍,这个被认为是带有浓厚冷战色彩的词汇,在冷战结束20年后的今天,再次吸引了媒体的关注。 10名被美国逮捕的俄罗斯间谍7月8日在出庭时认罪,2天后,他们与4名在俄被捕的西方"间谍"互换。这是冷战结束后俄美之间最大规模落网特工交换,同时被媒体评价为"史上最快解决的间谍案"。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6,(5):91-91
1961年8月建成的柏林墙是东西方冷战的见证。1989年柏林墙推倒后,竟然在墙下发现了一条秘密的窃听隧道。  相似文献   

3.
世界之窗     
长期以来,各国驻联合国的大使们差不多都认为他们的谈话是不安全的。英国前国际开发事务大臣克莱尔·肖特今年2月披露她曾阅读过可能是安南的私人电话记录后,尽管安南办公室有权通过法律手段来制止这类间谍行动的发生,但外交官们大多认为不值得为此大动干戈,使本就微妙的关系再添上几分尴尬。这使得联合国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间谍文化”,外交官们往往在小心提防敌人的同时,也开始调查他们“邻居”的秘密。情报分析专家说,搞窃听时使用高科技手段越来越普遍,除了传统的窃听装置之外,各种高科技产品纷纷登场。目前由美国、加拿大、英国、澳…  相似文献   

4.
龚铁鹰 《党课》2020,(1):72-76
建于1961年的柏林墙在美苏冷战的最前线矗立了28年,这条156.4公里的伤痕,不但刻在柏林的心脏上,也刻在很多柏林人的心上,既为东德隔绝了所谓的西德意识形态污染,也拦住了逃离东德的人流。1989年11月9日,随着柏林墙倒塌,德国统一了,曾经的两个超级大国被一道铁幕隔开的冷战世界也结束了。  相似文献   

5.
晏建怀 《唯实》2011,(10):95-95
官员大都有爱好,古今相似。像宋代丁谓,进士出身,官至宰相,就非常爱好占卜。袁褧《枫窗小牍》曰:"丁谓生平最尚禨祥,每晨占鸣鹊,夜看灯蕊,虽出门归邸,亦必窃听人语,用卜吉兆。"是说丁谓特迷信,好占卜,饮食起居,进进出出,  相似文献   

6.
思笃 《当代工人》2022,(2):52-54
2021年底,电影《007:无暇赴死》在国内上映,再度出山的邦德面临有史以来空前的危机,传奇特工007的故事在本片中达到高潮,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间谍这一职业的好奇和热议. 有关间谍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至《圣经》的远古年代,尽管间谍的黄金时代是在冷战期间,但这种世人曾经认为是"邪恶无疑"的神秘职业如今已被看作是国防网络中不可...  相似文献   

7.
李有观 《先锋队》2011,(6):29-30
总部设在德国柏林的"国际透明组织"(简称"透明国际"),是一个专门监测各国政府清廉和腐败状况的国际非政府机构,它每年发布一次各国清廉指数排名。不久前,透明国际发布2010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美国《福布斯》杂志为此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2010年度最腐败的10个国家》。  相似文献   

8.
波黑战争起因波黑战争已持续了两个寒暑。两年的血雨腥风吞噬了20多万条人命和数以干亿美元的钱财。这是冷战结束后发生在欧洲大陆的一场最残酷、最悲惨的大规模热战。曾几何时,人们对东欧共产党垮台而欢欣鼓舞,对"民主"之风终于吹遍整个欧洲而弹冠相庆。然而,谁能...  相似文献   

9.
早在冷战结束之初,美国学者亨廷顿就提出了"文明冲突"这一著名观点,并认为这种冲突将会成为冷战后时代重要的国际政治现象。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伊朗愈演愈烈的矛盾,无疑印证了亨廷顿的预言,这也是我们观察美伊关系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11,(10):46-46
勃兰登堡门是德国柏林最著名的建筑物,它是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国家的标志。作为唯一保存下来的柏林城城门,它见证了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他是戴笠亲自培养和任命的军统局南京站少将站长,曾成功获取了大量日伪军政情报。抗战胜利后,他被华中局批准为中共特别党员,又以特派员的身份潜回军统,成为该系统级别最高的"红色间谍"。后因策反被捕,壮烈牺牲于南京解放前夕。他就是周镐烈士。  相似文献   

12.
柴野 《学习导报》2014,(12):56-56
来过欧洲国家的人都觉得,这里的空气质量非常好,甚至感叹有些"醉氧"。然而近期以来,欧洲多个城市都出现让人难以忍受的空气污染。不久前,德国联邦环保局发布警示,德国多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指数严重超标。包括首都柏林在内的大城市的多个监测点"警戒线"都被打破。环保专家认为,空气污染在欧洲依然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淼 《党建》2012,(8):27-29
◆苏东剧变促进了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反思,带动了社会主义政策的调整与发展模式的转换。 ◆当冷战刚结束时"中国崛起"还仅仅是西方发达国家潜在的一种忧虑和恐惧情结,而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发展态势。 ◆冷战后,世界左翼力量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看到了希望,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更强、更健康了。  相似文献   

14.
肖剑 《廉政瞭望》2012,(2):66-67
西方学者认为,间谍鼻祖是公元前十世纪名叫娣莱拉的菲利斯女人。事实上,中国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夏末,就出现了间谍,她的名字叫伊尹。间谍出现这么早,搜集情报的间谍工具自然不会落后,其中有四种为国际情报界人士瞩目,可谓间谍史上“四大发明”。  相似文献   

15.
<正>涉密场所常见的窃听方式包括:有线搭线窃听、无线窃听(包括无线窃听器、手机窃听、智能终端窃听等)、激光探测窃听、定向探测窃听等。防止有线窃听,可通过建设专用电话网、采用光纤传输等方式进行防范;防止无线窃听,可通过建设电磁屏蔽室等方式进行防范;防止激光窃听,可通过加装能够阻挡激光的遮盖物或安装语音干扰装置等方式进行防范;防止定向窃听和振动窃听,可通过限制声源大小、实施隔声防护和管道消声、布置声掩蔽装置等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6.
半个世纪前的国共斗争,始终在两条战线上展开,一是正面战场,一是隐蔽战线。在隐蔽战线上,斗争形式多样,手段灵活,但无疑,间谍战是互相角力的最重要一环。在双方几十年斗争中,共产党打了几次漂亮的间谍战,最精彩的两次,其要角就是周恩来大为赞许的“前三杰”和“后三杰”。而“后三杰”的主要人物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的熊向晖。  相似文献   

17.
冷战时代,美国人说,国家总统是高危职业,世界上最危险的总统,第一是美国的,第二是苏联的。如今,冷战已经结束20多年,专家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和俄罗斯总统,依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人,俄罗斯国家领导人依然排在世界刺杀名单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08,(12):57-57
据述声在10月20日的《北京日报》上介绍: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促使许多德国人走进书店.重新捧读卡尔·马克思撰写于19世纪的《资本论》,同时也促使很多西方人反思美式自由市场主义的弊端。在金融危机中,《资本论》这本批判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巨著骤然热销。致力于学术著作出版的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经理许埃特伦普夫说,今年年初以来。他们出版的《资本论》已卖出1500套,是2007年全年销量的3倍。  相似文献   

19.
柯云  为校 《党史纵横》2011,(4):16-20
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贼心不死,妄想把新生的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多次派遣间谍和武装特务搜集窃取我方政治、经济、军事情报,挑起战端。对此,毛泽东的态度非常明确:一是不怕,二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美帝国主义尽管在朝鲜战场上尝到了毛泽东和中国人民的厉害,但仍不肯服输,反而加速与在台湾的蒋介石勾结,密谋策划了一个险恶的"刺毛计划",即在1969年10月1日,中国国庆二十周年之际,趁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与贵宾见面握手时,引爆定时炸弹,刺杀毛泽东。这个邪恶计划因此也被称为"69101"密杀令。  相似文献   

20.
一念之差酿成的人生悲剧刘华伦雨的夜晚,用利斧将丈夫砍死在血泊中……由一个受害者变成了害人者。请看──丈夫残无人道地凌辱虐待她,她没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却在一个暴风骤靖某是一个漂亮、活泼、争强好胜的姑娘。她以自己特有的"择婿"标准把众多的求婚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