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消散,"冷战"的阴云又笼罩在欧洲大地之上,在"冷战"最前沿——柏林,间谍情报战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别出心裁。当时的美国中情局局长是希伦科特,他认为柏林是东西方的接合点,是从事间谍活动的最理想地点。那时候,窃听是最普遍也是最行之有效的间谍手段之一,希伦科特自然不会漠视窃听的作用。于是,著名的"柏林隧道"事件,拉开了美苏在柏林地下秘密较量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中美俄重新调整三边关系○宋以敏冷战结束后,中美俄三国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已完全不同于冷战时期的中美苏大三角。因为国际形势、三国间的相互评估和三国的相互政策都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基本特征是:世界安全环境得到重大改善,世界缓和形势可望保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国庆 《廉政瞭望》2010,(17):60-61
被称为到美国偷取情报的俄罗斯人安娜·查普曼回到了俄罗斯,全球媒体都炒得沸沸扬的“间谍门”事件划上了句号。美国放走包括安娜在内的10名“间谍”,换回了4名被关押在俄罗斯的重要人质。  相似文献   

4.
早在冷战结束之初,美国学者亨廷顿就提出了"文明冲突"这一著名观点,并认为这种冲突将会成为冷战后时代重要的国际政治现象。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伊朗愈演愈烈的矛盾,无疑印证了亨廷顿的预言,这也是我们观察美伊关系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中亚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再度凸现;与此同时,新独立的中亚五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项制度十分脆弱。在此背景下,大国在中亚的一举一动必然影响到该地区的安全。本文通过对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以及俄美中三大国在中亚利益的分析,旨在探讨大国合作对中亚安全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新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在促进与协调大国在中亚合作的作用进行了一定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2,(2):13-13
2011年12月5日晚,在俄罗斯杜马选举结束后,数千名示威者走上首都街头,要求终结总理普京对俄罗斯12年的统治。俄媒体称,这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抗议集会。警方称,当天,有3000至5000人走上莫斯科街头,举行反对普京的游行示威。  相似文献   

7.
今年9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间谍风波”使原本已经磕磕绊绊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紧张关系骤然升级,从格鲁吉亚以间谍罪名逮捕俄军官,到俄罗斯大规模驱逐格非法移民、对格实施制裁,这场外交争端愈演愈烈,两国关系一路走低,迄今看不到缓和的迹象。俄格问题既涉及到俄格两国长期积累的  相似文献   

8.
王淼 《党建》2012,(8):27-29
◆苏东剧变促进了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反思,带动了社会主义政策的调整与发展模式的转换。 ◆当冷战刚结束时"中国崛起"还仅仅是西方发达国家潜在的一种忧虑和恐惧情结,而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发展态势。 ◆冷战后,世界左翼力量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看到了希望,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更强、更健康了。  相似文献   

9.
一直处在暴风骤雨之中的陈水扁家庭成员不断被曝光“耍特权事件”,近日又有台湾媒体曝料称,陈水扁之子陈致中在美国纽约生活期间,竟然有让台湾间谍机关的多名现役军官“当家教、打杂、陪读”的特权行为。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奉行不结盟、和平的外交方略,有力地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冷战结束后,我国不结盟的战略思想却数度受到置疑。1999年,在俄罗斯领导人公开表达过中、俄、印结盟的意愿以及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后,国内引起了关  相似文献   

11.
正俄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受关注的大国关系之一。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原本规律性变化的俄美关系“标配”态势被“没有最差,只有更差”的现实所打破。2018年,从叙利亚局势到乌克兰危机,从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到美威胁退出《中导条约》,俄美关系在磕磕绊绊中又走过了一年。2019年新年伊始,俄罗斯正式指控在俄被捕的美国人保罗·惠兰涉嫌从事间谍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与东北亚的新秩序战旭英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最大继承者,一直奉行亲西方(主要是亲美)的外交政策。但是,1992年以来,俄的外交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重要变化,它开始把目光转向东方,积极发展同东方各国,尤其是东北亚各国的关系,力图在冷...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他是戴笠亲自培养和任命的军统局南京站少将站长,曾成功获取了大量日伪军政情报。抗战胜利后,他被华中局批准为中共特别党员,又以特派员的身份潜回军统,成为该系统级别最高的"红色间谍"。后因策反被捕,壮烈牺牲于南京解放前夕。他就是周镐烈士。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西方媒体舆论、一些智库和学者曾三度误读中国,对西方国家政府制定对华政策产生了负面影响。解析西方误读中国的三步曲,可以给人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思笃 《当代工人》2022,(2):52-54
2021年底,电影《007:无暇赴死》在国内上映,再度出山的邦德面临有史以来空前的危机,传奇特工007的故事在本片中达到高潮,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间谍这一职业的好奇和热议. 有关间谍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至《圣经》的远古年代,尽管间谍的黄金时代是在冷战期间,但这种世人曾经认为是"邪恶无疑"的神秘职业如今已被看作是国防网络中不可...  相似文献   

16.
俄欧关系缘何渐行渐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宗泽 《求是》2005,(14):54-56
当前的国际格局中,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关系是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其走向对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影响重大。自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普京上台后,俄大力提升俄欧关系,将其定位为俄对外战略的“重中之重”。欧盟也采取了积极回应的姿态。今年5月10日,俄罗斯和欧盟领导人在莫斯科举行双方第15次会晤,签署了通向战略伙伴关系的“路线图”协议。双方决定建立俄欧四大统一空间,建设“无裂痕”的欧洲。所有这些都表明,双方关系在不断解决矛盾、克服困难中渐行渐近,但也面临不少挑战。构建四大统一空间5月10日的首脑会议通过了有关建立俄欧双边四个统一空…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2月24日凌晨,新华社发布消息:国家安全机关近日破获一批台湾间谍案件,共抓获24名台湾间谍和19名涉案大陆人员,摧毁了台湾间谍机关在大陆布建的秘密情报网。安全机关人士称,涉案台湾间谍对自己的犯罪活动均供认不讳,有关案件正在依法审理。在此之前,关于台湾间谍网在大陆被破获的传闻已在港台地区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18.
1991年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大部分渐渐淡出世界舆论的视野。但近年来,随着美俄在这些地区由地缘政治引发的争吵与争夺日益升级,尤其是在格鲁吉亚、乌克兰总统大选中的“和平演变”,世界的目光又被重新聚焦到冷战时期的这一热点地区。在格鲁吉亚的“天鹅绒革命”中,美国《华尔街日报》便曾评论:“冷战可能已彻底  相似文献   

19.
马斌 《学习月刊》2010,(15):42-43
2008年8月俄格冲突爆发后.俄美关系急转直下.降至1991年以来的最低点。随后.双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改善两国关系。但是.俄美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阻碍着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近期.俄美之间热点频发.先是“汉堡外交”为人津津乐道.紧接着“间谍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以来,世界政治发生了重大的范式转变,标志着“冷战后”时代的结束。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美、俄、日之间的关系给东亚地区注入了新的世界政治因素,东亚局势进而显得更为复杂。中国需要积极应对世界与地区政治新变局的挑战,妥善处理与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